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借来的钱去哪儿了? 校园贷提现、购物占比各半

2016年03月22日 07:00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    

  随着“白条”以及P2P等互联网金融平台日益发展,市场也逐步细化,其中,校园贷款、校园分期成为了各大机构平台争相涉足的“香饽饽”。与此同时,“大学生信贷3万连环贷滚成70多万负债”、“大学生负债数十万自杀”等消息却连续出现。记者带您走进校园贷,剖析校园借贷生态链。

  每经记者 向江林

  随着“白条”、“花呗”以及P2P等互联网金融平台快速兴起,相关市场也日趋细化,其中,校园贷款、校园分期成为各大机构争抢的“香饽饽”。与此同时,个别大学生因此背上高额负债,甚至自杀的案例被媒体报道。那么,平台力推校园贷的现状如何?大学生借来的钱去哪儿了?如借款人无力偿还,平台又将如何催收?对此,《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为您带来深度调查,剖析校园借贷生态链。

  近日,一则“大学生负债数十万自杀”的消息,让校园贷等互联网金融模式再引热议。

  在此之前,校园贷作为备受资本青睐的一种商业模式,其不断传出的大额融资消息,也使其多次站在了创投市场的风口。

  “负债数十万自杀”这个极端案例的背后,大学校园贷款生态到底是怎样的?逾期率又如何?

  采访调查中,《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一个大学生贷款QQ群里发现,部分学生并不打算还款,不少同学都有因逾期而被各贷款平台通知父母或学校的经历。

  记者注意到,对于学生逾期不还的情况,贷款平台除通过父母及学校解决外,情况严重的甚至还会诉诸法律。

  一位分期平台的校园代理表示,在他审核的200单中,贷款需要提现的人数与贷款直接在互联网上购物的人数大致持平。

  ●学生:非常后悔,再不入“坑”

  “现在非常后悔。以后一定合理消费,再也不想和这类网络分期贷款平台产生交集。”武汉某高校大三学生李好(化名)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2015年,由于提前用完了三个月的生活费,李好在朋友的推荐下通过趣分期平台贷款3千元。“虽然家里经济条件还不错,但毕竟是因为不合理消费产生了财务紧张,不好意思跟父母再要,于是打算先贷款,之后再分月还清。”李好表示。

  据李好介绍,趣分期办理贷款的速度很快,基本上一天之后即可通过认证。就李同学当时提供给趣分期的个人信息,该平台给出了7000元的额度,其中,可提现额度为3000元。这3000元可以直接转入用户绑定的支付宝账户。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查阅趣分期官方网站提供的信息发现,趣分期的贷款额度分V1、V2、V3三个等级,额度分别为3000元、7000元、9000元。其中,申请V1等级只需要线上认证,包括填写支付宝芝麻信用授权、学籍认证、父母等信息;V2等级则需上门审核,即学生在网上申请后填写学校及宿舍信息,趣分期的校园代理会上门对相关资料进行审核;V3等级也是由校园代理上门审核,不过所需资料则更多,包括成绩单,最近3~6个月支付宝流水情况等。

  “就我所代理的学校而言,同学们贷款还是相对谨慎的。虽然通过趣分期贷款比银行容易,但是大部分同学对于主动借款都持谨慎态度,会在签约前对利息及还款流程认真核实。”趣分期武汉某高校校园代理林某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虽然最后顺利还上了趣分期的贷款,但李同学仍觉后悔。他告诉记者,由于受家庭教育影响,向“别人”借钱一直是压在他心里的一块石头,想与朋友倾诉却又说不出口。而经过这件事后,他决定好好反思自己生活方式上的问题,以后再不入“坑”。

  实际上,在提供父母信息(主要是姓名和联系方式)给趣分期平台以获取贷款额度的过程中,李好非常犹豫。“我并不想让父母知道我用了这种(分期贷款)APP。最后校园代理给我的承诺是,不会打骚扰电话,只要按期还款就不会让父母知晓。”李同学说。

  2015年11月20日~2015年12月31日,是林某做趣分期校园代理的42天,在这期间,他所在的学校共完成了200多单的认证申请。

  林某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在他审核的这200多单中,贷款需要提现的人数与贷款直接在互联网上购物的人数是大致持平的。

  ●贷款学生并非都能掌握好“尺度”

  武汉某高校大四学生马彦(化名)是同学眼中的“购物达人”。他从高中起就在淘宝等购物网站购买物品,是支付宝的深度用户。在分期付款流行的当下,他也不甘落后,很早就使用京东白条、蚂蚁花呗等工具。

  马彦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他使用分期付款功能很大程度上是把它当做信用卡,如今使用京东白条、蚂蚁花呗等付款还能在京东、淘宝上享受一定的购物优惠,且京东白条30日之内还款或蚂蚁花呗在下月10号之前还款都是不需要利息的。

  2015年,马彦在京东打了24次“白条”,共4180元,在支付宝使用蚂蚁花呗共消费约2000元。“贷款消费很容易让我产生一种错觉,我可以随时购买我想要的东西,但还款时仍会吃惊自己欠款这么多。”马彦说。

  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大学生都能很好地掌控自己的“尺度”。《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某个大学生贷款QQ群里发现,大部分同学并不打算还款,不少同学都有因逾期而被各贷款平台通知父母或学校的经历。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该QQ群内很多同学都是因为经不住诱惑步入分期贷款的死循环,“拆东墙补西墙”的这种方式很常见,而一旦踏入逾期,贷款平台各种催款方式不断,给自己和家人带来很大影响。

  多数同学分期付款都是购买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有同学表示,自己在某平台分期付款购买了一台iPhone 6,目前已经还款16期,已还近7000元,但是还差3000多未还。而令他愤怒的原因是,贷款时并没有仔细计算过最终还款利息,如今还款额已经远超当时的购买价格,心理上产生了极度的不平衡。

  实际上,对于逾期情况,贷款平台除通过父母及学校解决外,情况严重的还会诉诸法律。2015年,趣分期平台就将一名欠款、违约金、滞纳金合计逾3万元的大学生告上法庭。

  “提前透支购买一些东西无可厚非,但如果这超出了自己的还款能力,甚至以牺牲生活质量为代价,这是得不偿失的。”马彦称。

  (实习生姜诗蔷对本文亦有贡献)


(责任编辑: 向婷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