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银行IPO通过港交所聆讯 最高募资10亿美元
香港联交所3月13日公告显示,天津银行已经通过港交所聆讯,拟首次公开募股(IPO)不超过10亿美元(约78亿港元)。据悉,天津银行或将于近日进行IPO路演。在启动上市计划3年后,天津银行有望完成H股上市。
天津银行预披露文件显示,中银国际、农银国际和建银国际担任联席保荐人。
三年上市路
早在3年前,天津银行便透露了上市的计划。
实际上,在2007年正式由“天津城市商业银行”更名为“天津银行”后,该行便已开始筹备上市,但一直没有进入申报材料的阶段。
天津银行2012年年报显示,2012年7月,在天津银行第四届董事会第四次会议上,董事会曾通过了申请首次发行H股股票的方案。但在2013年4月的股东大会上,该行H股上市方案并没有作为其中一项议题。
该方案一直搁置至去年底的2015年12月28日,天津银行向港交所递交上市文件。预披露文件显示,招股价介于7.37~9.58港元。
值得注意的是,证券时报记者于1月4日发现,天津银行的预披露文件在港交所上市申请项目中消失不见了。然而,天津银行相关人员对此事表示并不知情,并称需要先调查清楚情况,最终并未给予回复。
而在1月12日,天津银行该预披露文件再一次出现。据业内人士分析,发生此类情况通常有两种原因,一是银行撤回了申请;二是港交所系统出现了故障。
天津银行已于3月13日通过港交所聆讯,或将于近日举行投资者推介会。此外,天津银行相关人士曾表示,若有可能,天津银行计划在A股和H股上市。“上市对天津银行会带来帮助,围绕能够达到上市的条件,会使公司治理机制更加完善,各项业务更规范。”天津银行预披露文件显示。
“如果站在天津银行的角度,在A股上市更好,内地市场会更活跃,H股对城商行的估值要求会比较高。”华泰证券银行业分析师林博程称。
公开资料显示,由于前几年上市不顺,在天津银行的十大股东中,有5家股东曾将所持有的天津银行股权质押给信托公司或银行进行融资,以补充公司的流动资金。
同业业务扩张迅猛
天津银行2014年报显示,该行实现净利润44.2亿元,同比增长29.23%;全行资产总额达到4774亿元,同比增幅18%。
资产大幅增长的背后,是同业业务的贡献增加。2014年,天津银行盈利资产构成中,发放贷款和垫款、存放中央银行、投资的占比均出现下滑,仅同业往来款项有所增长。
在其同业业务的资产端中,增加最快的是买入返售金融资产。截至2014年末,该行买入返售金融资产是2012年的7倍,存放同业款项以及拆出资金均比2013年增长一倍。
“未上市城商行利用同业业务扩张资产负债表,或是为上市做准备,徽商银行曾经就是明显的例子。”业内人士分析称,由于银行贷款规模、信贷比等指标有所限制,银行通过同业业务这种间接方式扩大资产负债规模。
此外,截至2015年底,天津银行营业收入为1192亿元,同比增长19.9%,这主要得益于净利息收入的增加。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2015年以来央行的数次降息,银行的息差收入进一步收窄。这意味着,如果想要保持2016年营业收入依旧高速增长,天津银行急需挖掘新的利润增长点。(记者 王莹)
(责任编辑:关婧)
延伸阅读
|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