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华谊兄弟去电影化代价:业绩下滑 丧失行业老大地位

2016年03月14日 13:28    来源: 华夏时报    

  ■本报记者 王冰凝 北京报道

  在“去电影化”这条路上,华谊兄弟走得越来越远,如今蓦然回首,电影市场竟已是“东风夜放花千树”,不知华谊兄弟是否会有“只是当时已惘然”的失落感。

  2月29日,华谊兄弟(300027)连发公告称,19亿认购英雄互娱20%股份;以华谊兄弟为首,腾讯、云峰基金等斥资5.47亿港元投资的港股上市公司中国9号健康公司增发完成,正式更名“华谊腾讯娱乐有限公司”。王中军表示,华谊是该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也是单一最大股东。

  影视业绩下滑

  2009年定下“去电影化”的战略时,王中军称自己并没有完全想好。

  “未来如果只做票房的话,我觉得这一个企业就走偏了,2009 年一上市,我自己说出的对高管的第一句话就是从今天开始华谊兄弟去电影化。但是这个话其实我想好了也没有想好,但是我冥冥中感觉到,华谊一定不能只做电影。”王中军当时对媒体这么说。

  但一旦开始“去电影化”,华谊的资源精力便陆续投入到其他业务当中,随着其电影业务不可避免地逐渐被边缘化,华谊也渐渐丧失了曾经在电影行业的老大地位。

  2月25日,华谊兄弟披露2015年年度业绩快报,报告期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为390115.68万元,比2014年同期增长63.30%;净利润为98088.02万元,比2014年同期增长9.39%。其中,2015 年前3个季度,华谊兄弟的收入翻了一番。不算各种投资所带来的收入,1.28亿的净利润比2014 年同期增长了148%。增长主要来自于华谊兄弟收购的游戏公司银汉科技,2014 年 5 月,银汉科技的业绩被并入华谊兄弟的报表。随后华谊兄弟公布的半年报表显示,一个多月的时间,银汉科技贡献的收入接近7500万元。

  2015年华谊兄弟的半年财报也显示,游戏业务所在的互联网娱乐的毛利超过4亿,已经超过影视娱乐贡献的3.3亿成为华谊兄弟最重要的利润来源。

  只是这个亮丽的业绩却牺牲了华谊兄弟曾经最核心的电影业务。

  华谊兄弟从2010年开始一直在全面扩张,涉及经营模式、资本投资、IP经营、影院建设等方面。2009年,华谊兄弟上市初参控股公司数量为6家,如今这一数字已经达到100家左右。在2013年华谊兄弟并购广州银汉科技之后,就此改变了其之前电影业务、艺人经纪、电视剧业务“三驾马车”协同作战的格局,新增第四个板块——游戏产业,成为“四轮驱动”。

  尽管游戏产业成了华谊亮丽业绩的主要支撑,但它在游戏行业、娱乐地产领域却只是一个小角色。2015年,中国游戏产业收入超过1400亿,其中腾讯超过400亿,网易超过150亿,但华谊只有不到10亿。

  而与此同时,电影行业中的其它竞争者开始崛起。 光线传媒 凭借着强大的地面发行能力进入制片环节,博纳影业则依靠着北上淘金的香港影人,万达有雄厚的资金,还有在一旁虎视眈眈,想要用互联网来颠覆传统电影行业的互联网公司。

  丧失行业老大地位

  在“去电影化”的过程中,随着不断淡出电影,华谊兄弟已经彻底丧失了电影行业的老大地位。

  上海交大管理学院教授李杰的一份研究案例显示,华谊的电影发行份额在2014年发生了较大下跌。2012年和2013年,华谊的市场份额达10%、12.5%,仅次于中影和华夏两大龙头,远超光线、博纳等公司,但在2014年,华谊却下跌至第八位,市场份额仅有2%,落后于光线、博纳、万达、乐视等公司。

  除了市场份额外,华谊兄弟用牺牲影视产业换来的市值也正在被同行超越。

  3月5日晚,泛海控股(000046.SZ)发布公告称,公司全资子公司泛海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与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王健林先生签订《万达影视传媒有限公司之股权转让协议》,以10.58亿元收购其持有的万达影视传媒有限公司(下称万达影视)约6.61%股权。

  同时,泛海股权投资公司与青岛万达影视投资有限公司及北京万达投资有限公司签订《青岛万达影视投资有限公司之增资协议》,出资14.42亿元对青岛万达影视投资有限公司(下称青岛万达影视)进行增资,获取其约7.59%股权。

  按照上述股权收购价格计算得出,万达影视和青岛万达影视的估值分别达到160.06亿元、189.99亿元,两者合计350亿元左右。作为同样影视类上市公司,光线传媒(300251.SZ)市值279亿元;华谊兄弟(300027.SZ)市值323亿元; 唐德影视 (300426.SZ)市值才83.38亿元。万达影视与青岛万达影视的合计估值,已经超过了同主业市值最高的华谊兄弟。而截至3月4日收盘,万达集团旗下涉及影视产业的已上市的 万达院线 (002739.SZ)和万达商业(03699.HK)市值已分别达942.96亿、226.76亿。

  华谊兄弟的“不务正业”已经屡遭行业人士批评。目前影视行业市场的火爆,更进一步凸现了华谊淡出影视行业这种截然相反的决策是不是代表了其对市场的判断失误?

  乐正传媒研发咨询总监彭侃曾指出,华谊的“去电影化”仍将面对诸多挑战。一家企业能动用的资本和资源毕竟有限,华谊需要合理分配资源到各个业务板块。这两年,华谊铆足了劲儿向新兴业务投入资源,而导致有优势的电影业务严重下滑,明星、优秀的制片人也在流失,这恐怕是华谊需要下大力气去解决的问题,否则便是丢了苦心经营20年才树立的金字招牌。

  高价购IP

  华谊兄弟显然已经意识到了“去电影化”给公司带来的问题,新的战略调整从2015年已经开始了,只是华谊兄弟正为其收拾旧河山的行为付出着极大的代价。

  2015年下半年,华谊收购了两家公司——一家是由华谊自己的艺人李晨、陈赫、冯绍峰、郑恺等人成立,另一家则是由冯小刚成立的浙江东阳美拉传媒有限公司(下称东阳美拉),分别是 7.56亿元以及10.5亿元。

  根据华谊兄弟当时的公告,冯小刚持有东阳美拉99%的股权,陆国强持有东阳美拉1%的股权,两人将分别转让旗下69%和1%的股份给华谊兄弟。华谊兄弟将向冯小刚和陆国强一次性支付全部股权转让价款10.5亿元。转让完成后,华谊兄弟将持有东阳美拉70%的股权,冯小刚持有东阳美拉30%的股权。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投资的交易价格是依据老股东承诺东阳美拉传媒2016年度经审计税后净利润的15倍的估值。资料显示,东阳美拉传媒主营业务涉及电子和数字媒体广告及影视广告、实景娱乐、演出等。截至公告日,东阳美拉资产总额为1.36万元,负债总额为1.91万元,净资产为-0.55万元,公司注册资本为500万元。

  业内人士指出,东阳美拉基本上就是个空壳,资产为负,也没有开展业务。华谊花那么多钱去买这样一个公司,实际上就是出钱“高价购IP”,完全没有考虑投资是否能收回。这也等于是给冯小刚送了10亿元大礼。

  不过,华谊兄弟“送”出的这份10亿大礼附加了“对赌协议”。具体而言,自股权转让完成之后,冯小刚需要承诺东阳美拉2016年度的业绩目标为经审计的税后净利润不低于人民币1亿元,而且自2017年度起至2020年12月31日止,每个年度的业绩目标为在上一年度承诺的净利润目标基础上增长15%。若未能完成该目标,冯小刚将以现金补足差额。

  本质上,华谊兄弟还是希望通过抓住冯小刚等名导艺人的策略,寄希望于名导明星成为票房或者收视的保障,从而找回其影视行业的龙头地位。因为,在华谊兄弟“去电影化”的几年里,其引以为豪的艺人经纪业务也开始萎缩。从王京花的出走,再到周迅、黄晓明、李冰冰、范冰冰等人脱离华谊的体系,自己组建工作室。

  与此同时,明星衍生出的粉丝经济也是华谊想要抓住的东西。2014 年和 2015年,华谊分别和腾讯以及 百视通 合作,推出了两款位于手机和电视端的粉丝经济产品星影联盟以及娱乐家。华谊还单独为粉丝经济成立了一家公司华谊创星,由原华谊兄弟董事长秘书胡明领导。不久前,关于华谊创星的消息是,胡明辞去了华谊创星的董事长和总经理职务,王中磊亲自接任这家公司。

  不过业内人士指出,随着华谊变得不像个电影公司、也不像个娱乐公司,而更像是一个还没有长大就显得无比臃肿的集团,什么生意都有一点,虽然他现在想通过高价收购IP来收拾旧山河,但是随着电影这个IP 产业链中最核心的环节已经在华谊“去电影化”的口号中变得弱势,华谊兄弟不计成本的收购行为反而像是一场赌博,回到起点去拍出好电影重新找回市场份额才是输赢的关键。

  国际化仿若造势传说?

  虽然在主营业务的定位上有些找不到北,但作为一家上市公司,其在资本市场的各种故事还是会起到提振股价、营造气氛的作用,比如华谊兄弟国际化的故事。

  据悉,华谊兄弟目前负债近50亿人民币,所以即便获得腾讯、阿里、平安36亿的投资补血,华谊兄弟仍然摆脱不了缺钱的事实。但是华谊从未停止疯狂收购的步伐,也从未停止过收购的传闻。仅2015年其投资并购总金额就达37.36亿,连续收购“跑男”公司、冯小刚公司等,布局游戏、明星IP、导演IP等多个方面。而其在国际化道路上更是制造出了很多资本故事。

  实际上,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华谊兄弟带来的故事更多的只是仿若造势的传说。2011年,华谊兄弟公告,与传奇影业共同打造新合资公司“传奇东方”,但最终合作并没有持续,传奇影业今年1月以35亿美元被万达并购。2014年,华谊兄弟公告,拟向美国Studio 8公司投资1.2亿至1.5亿美元,购买美国Studio 8公司的股权,但中途被复星集团插手。

  对于国际化的故事屡次成为传说,王中军称:“国际化有难度,不是像你想的那样。没有成功,我觉得这都非常正常,华谊走出去也是一个新兵,跟娱乐市场的娱乐大亨怎么合作,怎么找到更适合我们,更适合中国文化和国际文化融接的平台,各种方式我们需要寻找、探讨。”实际上,对于华谊兄弟来说,在资本市场上没有故事可讲可是件很要命的事儿。

  但是故事讲得再热闹,也没有能阻止华谊兄弟一泻千里的股价。华谊兄弟2016年以来的股价已从去年底的41.18元(2015年12月31日收盘价)跌至28.65元(2016年1月13日收盘价),市值蒸发逾170亿。

  不过,华谊兄弟是不会甘于寂寞的,一个更重磅的故事随之而来了。3月1日,刚刚从万达集团离职的叶宁开始担任华谊兄弟电影有限公司CEO职位,全面负责公司电影及电影院相关业务的管理和运营。叶宁替代的正是王中军同胞兄弟王中磊,王中磊同时还担任华谊兄弟传媒集团的执行总裁、副董事长兼总经理。

  此番,一直在“去电影化”的华谊兄弟突然请来叶宁换掉核心人物王中磊,并以此提振股价,是在继续削弱电影业务在整个集团中的分量,以金蝉脱壳,还是在反思之前的战略失误,重整旗鼓加重电影业务?这又是华谊兄弟在下一个资本故事中留下的悬念。

(责任编辑:王翔)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华谊兄弟去电影化代价:业绩下滑 丧失行业老大地位

2016-03-14 13:28 来源:华夏时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