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王辛夷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共出现了5次。此前,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明确了五大任务,既“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
在五大任务中,去产能排在首位,也最受关注。可是供给侧改革的核心就是去产能吗?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强调,去产能只是供给侧改革的一部分,而非全部。
2016年被称为改革落地之年,供给侧改革要从中央文件中落实到经济生活里,谁才是真正的推动力?辜胜阻认为,供给侧改革落地要依靠企业家等市场主体,要依靠科研人员等创新主体,也要调动官员的积极性,使其成为推动改革的主体。
3月5日,在第18期中国企业家两会沙龙结束后,辜胜阻接受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为每经读者深度解读供给侧改革的内涵及任务。
●市场、创新、推进改革这三大主体都要激活
NBD: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今年两会的热词,也是总理报告中谈到的八项重点之一。您理解的供给侧改革是怎样的?
辜胜阻: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一个新的亮点就是结构性改革,结构性改革中的重要战略举措就是要推进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我看了很多地方政府的工作报告,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家都有不同的理解。我的理解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分为三个关键词,这决定了我们有三大任务。
第一个关键词是“结构性”。我国供给侧的结构性矛盾非常突出,用总理的话讲,“要做减法,同时要做加法”。做“减法”就是要“三去”,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这三个方面的存量调整要做“减法”。同时,也要做“加法”,补短板就是典型的“加法”。结构性这个关键词对应的任务就是要使供给结构优化。
第二个关键词是“供给侧”。只要有经济就会有供给侧,供给侧改革是要把原来依靠人口红利和土地红利的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变为创新驱动。供给侧这个关键词所对应的任务就是实现创新驱动。
第三个关键词是“改革”。供给侧改革中非常重要的是制度供给,通过改革实现制度供给的优化。我理解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三大任务,就是供给结构的优化,创新驱动供给,通过改革引领来提升制度供给。
NBD:您刚才说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各种理解,您认为有哪些误区需要避免?
辜胜阻:要避免三个方面的误区。首先,不能把供给和需求对立或者是剥离开来,供给和需求是一个硬币的两面,两者是互相依存的。第二,要认识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非新生事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由来已久,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即为典型的供给侧改革。因此,今年并非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元年”。第三,不能简单把供给侧改革解释成要扩大供给或者淘汰过剩产能,完全版的供给侧改革需要供给结构调整、制度供给和创新驱动“三者统一”。
NBD:如何真正落实改革,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举措落地?
辜胜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真正落地主要靠激发市场主体、创新主体与推进改革主体这三大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首先是市场主体,最主要的是企业家。供给侧改革要靠企业,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是非常重要的。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民建、工商联界政协委员联组会上提出,要激发企业家精神,要让企业家的能力得到很好的发挥。
第二个是要依靠创新的主体,调动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最重要的是科研人员。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总理专门谈到了要扩大高校和科研院所自主权,砍掉科研管理中的繁文缛节。非常重要的是,我们不能用对政府官员的行政要求来对待科研人员,要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
最后一个是推进改革的主体,就是要调动官员的积极性。如果官员没有积极性,改革是很难落地的。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对这一点讲得非常好,他讲要让我们的政府工作人员主动作为,善谋勇为,让广大干部愿干事,敢干事,能干成事。这有助于改变当前存在的一些政府官员“不作为”、“不会为”的现象。
●降成本要打好“组合拳”,不只是单纯减税
NBD:您认为我们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面临哪些困难?
辜胜阻:首先是去产能,这是要“动刀子”的,既难又“痛”。比如说煤炭、钢铁行业,去产能将影响地方政府税收,对社会来讲影响就业,对银行来讲意味着贷款能不能收回,所以去产能既是痛点也是一个难点。有人测算煤炭和钢铁行业在去产能的过程中会有180万人分流,这就存在着一个职工安置的问题。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来,要用1000亿元来“兜底”,用于职工分流安置。
第二是降成本,现在供给侧改革的难点在于我们的企业成本太高,“中国制造”不再便宜,融资成本特别高,总书记在出席民建、工商联界政协委员联组会的时候讲了6条举措,其中第一条就是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第三个是创新难,创新不仅是要有技术的创新,非常重要的是要得到金融支持。当前我们的资本市场未能充分发挥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创业创新需要金融创新的支持,要大力发展天使投资、风险投资,规范发展股权众筹,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NBD:降成本也是今年的五大经济工作任务之一。降成本的紧迫性是怎样的?
辜胜阻:如果我们不把成本降下来,实体经济是很危险的。我们现在制造业生产率还比较低,过去一年每个劳动者创造的GDP大概10多万元,我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是美国的1/12。企业所得要分为三个部分,国家要拿走税收,企业要留下利润,劳动者个人要分一部分。在劳动生产率很低的情况下,成本上升非常快,实体经济利润空间非常狭窄。
据统计,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的成本为85.68元,同期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5.76%,利润总额为63554亿元,同比下降2.3%。企业面临融资贵、税负重、用工难、隐性成本居高不下等问题,呈现出“未富先高”现象。
我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发现过去几年用工成本上升速度是20%~30%。大企业的贷款融资成本是发达国家的2~4倍。而小微企业正规渠道融资的成本高达15%,且可获得性低。还有大量小微企业转向民间融资,综合融资利率高达25%以上。现在投资回报利润率大概只有几个百分点,而利息、融资成本那么高,高昂的成本挤占了企业利润空间,这样很多做实体经济的企业就选择放弃,或者把资金用于虚拟经济。
NBD:一些人认为降成本就是要减税,您怎么看?
辜胜阻:减税是降成本中的重要措施,但降成本不能单靠减税。大家看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总理讲了我们要增加赤字,增量主要是用来降低企业和个人的税负5000亿元,这是含金量很高的政策措施。
还有一个成本是社保、“五险一金”,现在大概占到工资的40%以上。有人说“企业给员工一只鸡,员工得到的只是一条腿”,就是这个意思。除了融资成本、用工成本,我们还有物流成本、用电成本、土地成本、环保成本、制度交易成本等,诸多要素叠加推动企业成本上升,所以有很多企业转到印度,转到东盟的低成本国家。因此我们巩固实体经济非常重要的是要降成本,这是调动企业积极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式。通过降成本,让企业有利可图,才能使经济有活力和有创造力。而降成本要有一揽子计划,打好“组合拳”,不只是单纯减税。
精彩观点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三大任务,就是供给结构的优化,创新驱动供给,通过改革引领来提升制度供给。
不能简单把供给侧改革解释成要扩大供给或者淘汰过剩产能,这只是改革的一个方面,完全版的供给侧改革需要供给结构调整、制度供给和创新驱动“三者统一”。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真正落地主要靠激发市场主体、创新主体与推进改革主体这三大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减税是降成本中的重要措施,但降成本不能单靠减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