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供给侧改革带来新热点 周期股重回视野

2016年03月05日 07:55    来源: 中国证券报    

  中国证券报:本周股市跌宕起伏,如何解读近期市场表现?

  胡旭阳:春节长假以后,A股走出一小波漂亮的修复性行情 ,一度站上2850点。但在3000点整数关口前,量能不足,走势逐渐迟滞,有调整是在情理之中的。经过几轮股灾洗礼,市场心态变得十分脆弱,一点风吹草动就能引发“踩踏”,这就是上周末到本周初又一轮下跌的成因。可喜的是,在周一下跌后,市场未创新低,并且快速逆转,在地产利好的刺激下,拉出百点长阳。同时,周期类行业的涨价逻辑已经成为市场新的主流思维。如果周期性行业能保持相对强势,那么市场的可参与性会继续保持下去。

  吕长顺:本周股市的转折点就是 央行降准。央行降准0.5个百分点,释放约7000亿元流动性,股市立即出现大幅反弹。央行降准发出多个信号:降准代表人民币汇率已经稳定,此前央行一直担心降准释放流动性,会导致人民币贬值加剧,影响央行的汇率稳定效果。如果人民币持续贬值,会加速资本流出。但在美元指数突然暴跌之后,人民币从贬值变成升值,所以央行可以松一口气,趁机降准,释放流动性;降准对于周期性股票和 房地产 行业是利好,房价是地产行业投资的冲锋号,多只地产股收获了两个涨停,带动沪指上涨;降准是一种积极信号。由于准备金率依然非常高,预计后市货币政策会进一步放松。货币投放的增加,市场流动性会越来越充裕,股市将企稳反弹。

  中国证券报:供给侧改革会否为传统周期股带来一波持续性行情?

  胡旭阳:供给侧改革应该有两条逻辑线索,一是传统周期性行业的去产能和价格拐点出现,二是鼓励发展新兴产业 。目前来看,第一条脉络已经十分清晰,相关个股的表现在逐步扩散,市场的接受度也在逐渐提高。从历史经验看,传统周期股行情往往伴随着经济复苏而起。随着产品价格逐步回升,传统周期股会从“低股价高市盈率”的状态一路上涨,最终达到“高股价低市盈率”状态,价格弹性将是决定周期股涨幅的重要因素。目前,多数大宗商品仅完成从底部反转的第一波上涨,行业去产能尚未完成,传统周期股行情将螺旋式推进。

  吕长顺:回顾上一轮类似的供给侧改革,是1997年的国有企业改革,当时面临着1997年的 亚洲金融 危机,所以股市先下跌。但随着改革推进,从1999年开始, 国企改革 呈现明显效果,企业效率得到显著提升,沪指一路从1999年的1000点上涨到2001年的2245点,出现一轮“改革牛”。现在,我们再次出现了传统产业产能过剩问题,所以未来的股市见底取决于钢铁和煤炭行业国企改革进度,也就是地方政府是否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提高效率。如果这种情况发生了,则会出现一轮真正的“改革牛”,传统周期股将从中受益。

  两会带来新热点

  中国证券报:两会是否重新为市场打开反弹窗口?哪些板块将受益?

  胡旭阳:这些年来,证券市场对两会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行情往往在两会前后发生变化或转折。但两会后是涨还是跌,并不是一个概率问题,而是市场本身的趋势问题。2016年以来的市场走势,已经反映了最糟的预期,而两会带来的将是信心和暖意,两会后的股市走势值得期待。在热点方面,有一些板块值得关注,比如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医疗、养老、二胎,与地缘局势相关的军工,与供给侧改革相关的周期性行业等。

  吕长顺:两会期间,大盘或以震荡为主,但有一个主题是确定的,即中国的老龄化与促进养老健康产业发展。大健康产业目前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新兴产业。美国的健康产业占 GDP比重是18%,加拿大 、日本等国健康产业占GDP比重超过10%,而我国的健康产业仅占GDP的4%至5%。随着中国进入到中等发达国家行列,人口进入老龄化社会,我国的大健康产业必将爆发。十万亿元级产业投资盛宴将随之开启,整个医疗卫生行业以及大健康产业将进入黄金发展期。生物医药 、医疗设备及互联网医疗等三大领域的上市公司有望率先受益。

  中国证券报:如何判断今年的宏观环境?

  胡旭阳:总体而言,2016年头两个月,股市跌去四分之一,并不反映真实的宏观预期,而是在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市场的过激反应。当前,中国面临的是结构性转型,去库存、去杠杆、去产能,需要一个过程,短期的代价和压力换来的将是结构升级。而供给侧改革的良方让我们对中国经济中远期前景坚定看好。相信两会中明确的具体措施,将让我们确定这种信心。

  吕长顺: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取得了非凡成就,特别是房地产行业的兴旺带动了钢铁、建材水泥等行业繁荣。不过,随着传统产能过剩,现在到了重启新一轮改革的时刻,而这次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问题。目前中国经济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一方面是传统的煤炭、钢铁、水泥、建材等国企为主的周期性行业产能过剩;另一方面是医疗、教育、金融、网络、新技术等各方面供给不足。今年将会陆续出台政策措施,厘清其中关系,促进供给侧改革。新兴产业面临的机会更多,医疗、教育、金融、网络科技、工业4 .0、 机器人 等新技术存在投资机会。


(责任编辑: 向婷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