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行业 在很多人的眼里都是稳定成长型行业,但实际上行业的小周期也比较明显,需求和供给的变化交替进行。另外,医药行业政府监管比较多,经常对供给和需求造成扰动。
回顾一下2000年以来医药行业的需求周期:2000-2006年,稳定增长阶段,仿制药的黄金时间;2007-2012年,需求快速拉动阶段,一些安全无效的品种大行其道。在这个阶段里面,有两个重要时点:2009年是重要分水岭,2009年政府新医改投入8500亿,加上新农合等广覆盖的过程,在需求端的强力拉动下,医药行业迎来投资的黄金时间。2012年出现一个重要结构性变化。在2012年之前,抗生素相关企业面临较好的市场环境;随着“限抗”开始,中药注射剂相关企业迎来自己的春天;2012年至今,医保控费开始逐步推行,需求增速回到正常水平;中药注射剂等很多大品种也走完了自己最辉煌的历程,回归到平稳阶段。
2012年之后,需求快速拉动阶段告一段落,企业也开始快速调整来适应行业变化。供给侧变化明显开始占主导,也迎来二级市场一波又一波的行情:2014年初的医疗服务和并购、2015年初互联网医疗都是比较大的行情。
首先是医疗服务。2013年以后,医疗服务发展明显加速。专科医院是代表,这些年又产生了很多新的业态,比如对公立医院的整合、血透业务、医院总包建设、第三方独立实验室、健康体检等。其次是并购。2013年很多器械和药企纷纷加入并购的行列。随着注册制临近和新三板等的推出,并购难度在加大,并购的持续性可能会出现问题,一些企业快速并购的后遗症开始体现(如商誉减值等)。三是互联网医疗。2015年初伴随着大牛市,互联网医疗的相关公司出现很大的一波行情。随着市场的整体回落,未来区域龙头、大病种、大平台等方面的互联网医疗企业有望胜出。
回顾医药近10多年的历史,站在现在的时点看,行业未来或以结构性的机会为主。
一是创新和国际化。在医保控费的大背景下,竞争较激烈的仿制药行业面临长期下行风险,但是国内创新药供给却是严重不足。创新型企业有望走出长期慢牛格局,伴随着创新药企业的国际化,中国药企才可能出现几千亿市值的上市公司。过去国际化的过程也在演变:最初是原料药等出口、逐步到医疗器械和仿制药的出口、未来创新药企业有望逐步走向世界。随着测序技术、基因编辑技术、免疫细胞治疗等技术的发展,行业有望加速。
二是医疗服务。医疗服务没有政策利空,中长期看好。近两年上市公司里面开始出现了很多新的业态:康复、养老、大病种的垂直整合、医院IVD中心实验室的外包、第三方独立影像等。
三是流通行业变革。流通行业过去主要只承担了“搬箱子”的角色,行业地位较低。在处方药外流、医保控费、O2O的大背景下,其横向开始行业整合,纵向开始涉足医保控费、电商、慢性病管理(利用药店终端实现O2O)等,行业地位和业务附加值大幅提升。
四是 国企改革 。国企改革有加速的迹象,值得关注。
五是高景气的细分领域。血液制品等资源性的行业,因为供应短缺,有提价的内在动力,值得关注。大宗原料药等行业,年初出现涨价,但是从历史经验来看,属于周期性的波动,可持续性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