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VR瓶颈仍是内容

2016年02月01日 08:39    来源: 国际金融报     姚以镜

柏可林 摄

  “戴着设备,看上去像二傻子,玩起来才知道害怕。它把你带入了一个危险的宇宙世界,你明明知道是这虚幻的,但太空险道、驾驶飞船逃离等都让你犹如身临其境,不自觉地紧张害怕。”虚拟现实(下称VR)乐园体验者小林如是感慨。

  兴奋之余,小林颇为遗憾地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惟一的缺点就是只有20分钟,时间太短了,不过瘾。”

  VR越来越近

  近日,中国首家VR乐园悄然在上海八号桥现身,吸引了很多VR好奇者的目光。据了解,该乐园的VR硬件投资达上百万元,由米粒影业投资建造。

  “我们在2015年初,就有了建立VR乐园的想法,花了一年时间,终于实现。”米粒影业副总裁陈琪祎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说。

  事实上,VR这个词,在今年热得烫手。用苹果CEO库克在近日财报电话会议上的话来说,这并不是小众技术,它真的很酷,会有很多有意义的用处。

  特别在全球资本市场动荡,2016年的开局有着太多让人心情沮丧的情况下如何寻找投资热点,成了众多投资者迫切想解决的问题。于是,VR概念瞬间引爆了市场。

  即使A股剧震,但VR概念股一直表现不俗。沉寂了一段时间的概念股近日再度活跃。包括易尚展示、暴风科技、奥飞动漫等在内的相关概念股纷纷大涨,其中易尚展示更是以近200%的涨幅令人目瞪口呆,似乎丝毫不受股灾行情影响。

  那么,众所关注的VR技术到底是什么?目前产业链发展程度如何?目前的发展有什么瓶颈?VR概念股真值得投资吗?

  场景投资产业链

  VR这项技术能否普及,运用场景变得很重要。于是乐园成了近来VR投资比较热的方向,不少电影和游戏公司都将它作为投资VR领域的一个通道。1月21日有消息称,在美国犹他州林登,首家VR主题公园The Void已开始了Beta版测试,将于今年6月正式推出。

  根据此前媒体报道,盛大就是The Void的背后投资者,且已拿下了The Void的中国运营权,中国第一家VR主题公园最晚将在明年推出。盛大新闻发言人诸葛辉此前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并未明确否认该消息。

  米粒VR乐园虽然不大,却是目前中国第一家,世界第三家真正意义上的VR乐园。在硬件设备方面投入了两三百万元。

  “我们现在团队一共20人,主要还是负责系统集成方面的工作,未来会开发更多好玩的内容,目前的体验内容是根据我们2017年底或2018年初将上映的电影星核的内容而建的。”陈琪祎如是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

  陈琪祎透露,“当初看到Oculus推出VR头戴设备,我们就有了将VR带入中国市场的打算,作为电影公司,布局VR自然是希望通过VR技术让观众有更好的直观体验,并逐步打通全产业链。”

  “未来我们还会建米粒VR影院,盈利模式方面,我们不仅卖乐园门票,还有自己的咖啡馆,贩卖一些小的周边衍生品。我们希望以VR为契机,打造一个迷你环球世界或迪士尼乐园的商业模式,复制到全国各地。”陈琪祎透露,米粒影业将以上海乐园为试点,将VR乐园模式复制到全国,未来两到三年在全国开50到100家乐园。

  据悉,上海的米粒VR乐园平日售票为80元,周末为120元。“自从乐园开业后,咖啡店的营收同期翻了一倍。”陈琪祎透露。

  门槛高瓶颈硬

  VR乐园建了起来,是否代表着VR技术已可深入人们的生活之中?其实不然。

  陈琪祎坦言,虽然乐园是VR技术一个很好的运用场景,但如今的VR技术在2C市场的商业开发还处于初级阶段,缺乏内容是最大的瓶颈,也是VR硬件进入家庭的门槛。

  “现在头戴设备最强生产商有3家,他们分别是Oculus、HTC和索尼,我们用的就是Oculus的设备,但除了Oculus此前宣布要推出消费者机型外,其他两巨头都还没有进行量产,主要都是专供内容开发商的开发样机。”

  陈琪祎告诉记者,之所以不量产,主要是内容生产的瓶颈。硬件技术,比如显示屏等,对于普通体验者来说,很难体验出差异化,对于消费者来说最重要的是体验感,有没有可玩性。“人们不会为了看3D而去看3D电影,去看还是因为电影本身的内容好看,VR的运用也是一样,对普通消费者而言,要有可玩性,可玩性则建立在游戏的开发上”。

  在一定程度上来说,这是一个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老话题:VR的发展是应先有机器还是先有内容。如今三大巨头的头戴设备不便宜,所以市场有限,而内容开发,尤其开发一款大型虚拟现实感的游戏很烧钱,这涉及到计算机的算法,内容设计很多方面,一般投入都需上亿美元级别,所以很少有内容开发者愿意试着陪硬件商一起玩。

  也许有人会纳闷,既然能够提供给VR设备的内容很少,市面上层出不穷的VR眼镜又有何用?

  《国际金融报》记者在淘宝上搜索关键词VR眼镜,显示有多达100页的信息,各类产品价格从一百多元到上千元不等。

  “可以说,市面上大多数的VR硬件还都只在炒作概念阶段,和3D眼镜无异,消费者分不清3D和VR的差别。”图漾科技市场负责人徐韬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如今的VR头戴设备主要有三大类:一是连接电脑平台的,二是连接手机平台,三则是一体机,将内容集结在头戴设备中,后两者的技术相对简单一些,因此市面上,像淘宝上的产品,大多数是一体机或是插入手机式的头戴设备。

  “在VR产业短期无法商业化的困局下,其实观影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打破电影院和电视等的场景固化局限和手机的小画面视听缺陷,做极致发烧的影音数码新设备,打造移动私人巨幕影院,并逐步在成熟的观影功能基础上替代VR功能。”海鲸科技创始人&CEO王集森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说。他的团队成立于2014年上半年,并开始投入VR研发,目前团队有22人。

  “我们的策略是从观影头戴设备切入VR行业,在VR还不成熟的时候先做好观影这一基础体验。戴上我们的产品嗨镜播放内容,可以看到750寸巨幕成像,有最高的单眼1080P分辨率、12片最复杂光学系统。目前嗨镜市场价3999元,之所以贵,主要是贵在分辨率上。”据悉,现在嗨镜已完成第一批量产500副,王集森2016年的销售目标是能达到6000万元。

  据了解,就现状而言,真正虚拟现实的游戏和视频在全球范围内非常缺乏。目前国内VR硬件公司已超过90家,但真正做定制开发游戏的公司只有9个。

  同样,人才也是个大问题,到底如何寻找到相关的人才,或培养各自所需要的人才,成了目前VR领域跨不过去的门槛。虚拟现实落地,依然还处于“虚拟阶段”,进入家庭任重道远。

  扎堆抢食青苹果

  虽然VR技术和市场,目前都还是青苹果,但这却丝毫不影响投资商们扎堆抢食的热情。投资者们似乎都有急切凑热闹的心态。

  “我们目前的投资已达千万元,也正在进行A轮融资。”王集森向《国际金融报》记者透露。

  目前在硬件行业,VR当属炙手可热的创业方向。以2015年12月为例,宣布完成融资的10家智能硬件企业中,包括乐相科技、蚁视科技、骁龙科技、乐视投资的灵镜VR等公司均与VR产业相关。

  据Digi-Capital的报告显示,2015年,全球投资者对虚拟现实和现实增强领域的投资总额接近7亿美元。

  其中,虚拟现实/现实增强获得的投资已连续6个季度增长,仅2015年第四季度就吸引了2.5亿美元投资,是2014年年中的6倍。同时预计,虚拟现实/现实增强(AR)将成为下一代平台,到2020年,这将带来1200亿美元的增长。

  高盛日前发布报告称,到2025年AR和VR硬件软件营收将达800亿美元,如果它们迅速跳出小众市场走向大众,年营收最多可以达到1820亿美元。考虑到产业可能要花费一定的时间解决延迟和其他技术问题,即使按最慢速度预测,到2025年时VR和AR的年营收也有230亿美元。

  国内的IT巨头们也是纷纷发力,百度、腾讯、乐视、小米等大牌都已宣布进入VR市场。前不久,360在其奇酷手机发布会上,不仅推出了奇酷手机极客版,更推出360 奇酷魔镜,开始在 VR 领域进行布局。

  股民投资时机成熟?

  “我觉得现在中长线布局VR相关概念股,时机到了。”一位私募投资者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今年VR可能还会有再炒空间。他分析,现在股市大跌,稍微再等等,看中那些小盘股,应该会有不错的赚钱效应。

  安信证券分析师赵晓光放言,智能手机浪潮已结束,虚拟现实将成为下一个投资蓝海。在赵晓光看来,虚拟现实行业拐点已经开始显现,哪怕还未成规模,但也是市场会聚焦的因素。另外,股价还未启动、未反映预期,配置风险低。

  《国际金融报》记者不完全统计,在那些玩转虚拟现实概念股中,除了有直接参与制造的上市公司,还蛰伏着众多隐藏选手。虚拟现实股大体可以分为以下五类:一是以暴风科技、乐视为代表的设备自营商。二是系统平台商比如华力创通、川大智胜及大恒科技,其中川大智胜还成功开发了国内第一套三维人脸识别系统。三是后台配套商比如海康威视,旗下拥有国内首款工业立体相机和工业面阵相机,除了能提供图像数据之外,还能够提供深度信息数据,实现物体的三维感知。四是硬件制造商,比如暴风魔镜的主要供应商利达光电,Oculus镜头两家供应商之一,歌尔声学参股歌松光学等。最后一类则是控股或参股类企业,比如近期以B轮领投方式对从事动作捕捉相关技术开发及应用的诺亦腾公司进行投资的奥飞动漫,还有与HTC于11月17日就虚拟现实资源互惠合作达成战略伙伴关系,未来将在Vive系列产品销售、游戏运营、泛娱乐等多个方面展开合作的顺网科技等。

  在经历了2016年开局的股市巨震后,上述股票一个月内都下跌了30%到50%不等。“VR领域的投资热度会延续下去,目前的点位,尤其是长期投资者可以有选择地进行VR概念股的布局。而未来随着VR运用领域的拓展,医疗、游戏娱乐等板块也会受益。”一位券商分析师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

  值得一提的是,一位VR孵化器项目负责人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对VR硬件的投资主要看是否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但今年投资人更热衷于对VR产业周边而非硬件。

  “首先我们不会投资VR硬件,我更看重的是VR项目是否具备长久性发展。”该负责人表示,谁要是抢先入局,且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谁就将会拥有较大且可口的市场蛋糕。

  “现在VR整个产业链还在布局阶段,VR元年从2014年说到今年,还在说元年,也许两三年后,2C市场就会迎来爆发。”陈琪祎说,回头来看,第一款智能手机出现在2003年,真正普及却是在多年之后,VR的真正爆发年何时到来,只有拭目以待。


(责任编辑: 关婧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