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财经滚动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59家公司大股东年内质押16亿股

2016年01月18日 07:43    来源: 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 桂小笋

  据《证券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按公告时间统计,即2016年1月4日至1月17日),今年内,两市有59家公司发布了关于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质押股票的公告,被质押的股票总数约为15.6亿股。

  在这些被质押股份的公司中,多数公告“公式化”一些,只是提及了质押时间、质押股东、质押方等事项,但也有个别公司的公告“贴心”一些,不仅公示了上述内容,质押股票的股东还对有可能出现的爆仓风险进行了提示,并提及了应对的方案。

  股票质押率在下滑

  就公告显示内容来看,对于股票质押融资的金额情况,外界并不知晓。不过,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对《证券日报》表示,股东进行股票质押,正常情况下质押率是“三、四、五”,即创业板是三折、中小板是四折、主板是五折,“这是在行情相对比较稳定时的折扣,但现在连主板都在三折以下了,目前来说,质押股权的折扣率有更高的要求,比例会更低一些。这种折扣率也算是个行业的‘潜规则’。”

  沈萌提及,“通常情况下,股东股权质押融来的资金都用到别的地方去了,并不能保证有足够的现金来提高保证金,如此这些大股东发生资金周转不利的问题,或者遇到投资盲目导致现金收紧的状况,不排除有继续爆仓或者被迫转卖质押股份,从而使得上市公司发生重组、实际控制人变更的现象出现。”

  不过,从公告显示的内容来看,也有个别质押股票的上市公司股东显得比较“贴心”,会在公告中提及自己的应对方案。

  例如,有上市公司称,公司控股股东将其持有的公司部分限售股质押给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用于办理股权质押式回购业务。该笔股权质押购回交易日为2018年12月 21日。对于质押股份的原因,这家公司解释,是“用于公司周转资金需要,”而公告还“安慰”投资者,大股东资信状况良好,具备相应的资金偿还能力,由此产生的质押风险在可控范围之内。但是,对于可能引发的风险,公司称,本次交易设履约保障比例警戒线,当履约保障比例低于警戒线时,控股股东将采取措施解决,包括归还一部份股票质押贷款,保持履约保障比例;补充质押股票,防止履约保障比例低于警戒线,并及时通知上市公司进行信息披露。

  这并不是个案,还有两家公司也在公告中提及,“控股股东承诺,当质押的股份出现平仓风险时,将及时通知公司并披露相关信息”。“实际控制人资信状况良好,具备相应的资金偿还能力,由此产生的质押风险在可控范围之内,如若出现平仓风险,实际控制人将采取发起补充质押交易或提前购回等措施。”

  多公司股东股份几乎全部质押

  相较上述公司的“贴心”,大部分质押股票的公司公告则显得“公事公办”的多,对于可能出现的风险,会采取的措施都未提及。

  此外,从这些公告显示的内容来看,多家公司控股股东是将其持股在不断地进行质押、解除质押后再质押的循环过程中。另有一些公司,控股股东在短期内将持股多次质押,其所持股份已几乎全部处在质押状态中。

  中南重工公告显示,控股股东将其所持上市公司股权进行质押,而截止到公告日,控股股东持有的公司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33.55%,其中尚在质押的公司股份占公司股本总额的 30.70%。


(责任编辑: 华青剑 )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延伸阅读
  • · 大盘反弹谁将成先锋?      2016年01月13日
  • · 全通教育创始人持股几乎全质押      2015年11月16日
  • · 万科股权遭钜盛华质押      2015年11月12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上市全观察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