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财经滚动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公私募大佬:熔断机制是画蛇添足!

2016年01月08日 08:47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    

  虽然熔断机制的主要功能是为市场提供“冷静期”,避免或减少大幅波动情况下的匆忙决策,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但对于一个以散户为主的市场,一周之内发生了四次熔断!熔断机制对A股市场真的有效吗?

  对于熔断机制,公私募大佬们又是怎么看的呢?

  翼虎投资总经理余定恒认为,市场大跌由多重利空共振导致,人民币贬值、外围股市大跌、注册制提速、减持预期等。熔断是“画蛇添足”,涨跌停板制度本就是一种交易的熔断,现行安排是消灭流动性,是抽刀断水,有大问题,应该及时纠偏!

  赛亚资本董事长罗伟东指出,在2016年初,其就认为要注意人民币贬值的速度和资金流出的情况,如果人民币贬值的速度太快,对A股是非常大的打击。我们的跌停板制度已经很完善了,完全没必要有新的熔断制度。它不如跌停板制度的地方就是会让市场突然丧失流动性,加速恐慌。流动性是市场第一重要的,不要轻易地去减少流动性,这是非常危险的事情,任何市场都不应该轻易这样做。

  前海方舟资本总裁钟海波认为,大家讨论熔断比较多,假设没有熔断,像2015年千股跌停也依然会出现,所以熔断机制本身没什么问题,但恰逢当下市场,有点生不逢时。另外,A股估值较高,属于卖方市场,所以当熔断临界点出现时,促进卖盘压力。目前来看收回熔断机制几无可能,建议放开涨跌停板限制,放大底部空间方能显示熔断的优势,否则7%熔断和10%跌停没有太大区别。

  中欧瑞博投资董事长吴伟志认为,7日大跌的影响因素有很多,既有人民币贬值、油价暴跌、美股大跌的影响,也有国内投资者不适应熔断新机制,担心卖不出,导致熔断机制的磁吸效应加剧等多种因素叠加。在T+1、个股有涨跌停板的情况下,再推出熔断机制,从试行几天的情况来看,客观上放大了流动性担忧的恐慌。

  


(责任编辑: 康博 )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上市全观察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