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锦州银行H股“强援”现身 华融金控2.3亿港元认购

2015年12月01日 07:06    来源: 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 吕 东

  告别了A股上市排队、奔赴港股市场的锦州银行,本以为找到了一条快捷的IPO之路,然而事实证明,其H股上市之路依旧艰辛。不但因踏响汉能“地雷”而两度递交H股招股书,其公开发售似乎也一度遭遇了认购寒流。日前媒体纷纷报道,在该行公开招股期间,仅获得1家基础投资者的认购,占其整个IPO规模的15%。

  然而《证券日报》记者查阅港交所网站发现,在港上市公司华融金控在11月27日曾对外发布公告披露,将出资2.3亿港元认购锦州银行公开发售H股。突然现身认购的华融金控可谓来头不小,其背后大股东正是国内资产规模最大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华融资产。

  曾被曝发行遇冷

  华融突然认购

  计划于下月7日在港股挂牌上市的锦州银行,在港公开招股期为11月24日至11月27日。但根据众多媒体报道,锦州银行在此期间仅获得1家基础投资者的认购。认购方为宁夏天元锰业有限公司旗下的香港天元锰业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的认购。该公司认购了锦州银行拟发行的13.2亿H股IPO股份中的2亿股,仅占整个IPO规模的15%。与此形成对比的则是几乎同步认购的青岛银行则获得了6家基础投资者对其IPO近70%股权的认购承诺。一时间,锦州银行H股发售遇冷的声音频频出现。

  然而《证券日报》记者查阅港交所网站发现,就在该行发售期截止的11月27日,港股华融金控对外发布公告披露,将出资2.3亿港元认购锦州银行公开发售的H股。

  突然现身的华融金控可谓背景雄厚,其于日前刚刚在港交所完成更名,属于华融资产旗下唯一的控股上市公司。中国华融董事长赖小民曾对外表示:“华融金控的正式更名将为中国华融资管大平台添砖加瓦。华融将全力支持公司的发展,华融金控可依托控股股东的强大背景,发挥华融的品牌优势及与集团各金融业务产生协同效应。”

  华融金控在认购公告中表示,锦州银行近两年盈利快速增长,认购锦州银行公开发售H股属于策略投资,“符合公司及股东整体最佳利益”。据了解,华融金控将依托大股东华融资产的品牌和资源优势,重点发展金融牌照业务。而此次认购锦州银行股份,可谓给了华融金控一个投资契机。

  锦州银行招股公告显示,该行IPO拟发售13.2亿股H股,定价区间为4.64港元至5.54港元,集资总额约为61.25亿至73.13亿港元。该行在11月30日确定发行价,股票预计将于12月7日在港交所挂牌交易。而按照锦州银行每股4.64港元至5.54港元的发行区间计算,华融金控2.3亿港元的出资规模,将可认购锦州银行约4150万股至4950万股H股。

  H股上市曾遇波折

  两度发布招股书

  2014年6月30日,锦州银行因无法及时提供预披露材料,错过了IPO末班车,进入终止审查名单,正式结束首次A股闯关之旅,随即该行开启了H股上市进程。然而H股上市对于锦州银行来说,仍旧并未能一帆风顺。

  今年4月1日,该行向港交所递交了首次公开发行(IPO)招股文件,并计划于6月份启动相关上市流程。然而就在这上市关键时刻,“汉能事件”的爆发却让锦州银行H股上市计划被彻底打乱。今年5月份,汉能薄膜发电因涉嫌市场操纵一案被香港证监会查处。汉能股价随即出现暴跌,并开始连续停牌。7月份,港交所应香港证监会指令,停止汉能薄膜发电集团有限公司股份买卖,曾向汉能提供大额贷款的锦州银行也因此受到波及。受此影响,港交所要求锦州银行提供更多相关资料,这也使得锦州银行不得不赶制第二份招股说明书。

  在首份H股招股书过时失效后,10月14日,锦州银行二度递交了H股招股说明书,并重点对该行与汉能集团的信贷情况进行了披露。

  在最新的招股文件中,锦州银行承认确实承受了汉能集团的信贷风险。“自2015年5月起,相关上市公司一直被香港证监会调查,其股份被暂停买卖,导致本行做抵押品的股份的价值存在不确定风险。”锦州银行在更新申请中称。根据该行披露,其与汉能集团的信贷余额总计为94.61亿元。对于处理与汉能贷款的进展,锦州银行表示,今年8月份,该行订立两份资产转让协议,向两家国内金融机构出售该行相关受益权转让计划投资的一部分,未偿还结余总面值为19.7亿元。此外,在与汉能集团订立共同协议后,在8月份提前偿还受益权转让计划及B类债务工具,未偿还总额25.94亿元,当中8亿元计入信贷风险净额。

  通过上述协议,截至10月7日,该行相关受益权转让计划的投资结余总额减至36.93亿元,该项余额由汉能在该行的37亿元存款被全面抵押,因此未计入信贷风险净额;该行所承担A、B类债务工具信贷风险分别为12亿元、0元,因为有第三方对冲,也未计入信贷风险敞口。锦州银行认为,与汉能相关的信贷并无减值损失拨备,原因是有上市公司股份作抵押、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及最终控股股东所提供的担保。


(责任编辑: 关婧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