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牛新股33倍收益 打新基金5倍杠杆批量入市
导读
最近一个月,放大5倍杠杆的打新基金批量涌现。这跟4月以来新股发行由一个月一批改为一个月两批新股的背景有关。
本报记者 卢远香 深圳报道
5月18日,暴风科技(300431.SZ)继续上演涨停神话,报收248.60元。相比7.14元的发行价,这只新股上市以来的收益达到33.81倍。
暴风科技营造的新股神话,催生了新购申购资金的爆发式涌入。
“5倍银行杠杆,5倍中签率,预期年化收益率达到20%以上。”一家第三方销售机构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他们前不久发行了一款结构化的打新产品,可以放大5倍杠杆打新股。
记者了解到,最近一个月,近期有公募专户和私募基金在发行结构化的打新基金,A端来自银行理财资金,年化融资成本约为7%。在他们看来,放大5倍杠杆打新股,可以将打新收益率由8%-10%扩大至20%以上。
5倍杠杆打新
第6批新股发行大幕正式开启,发行高峰出现在5月19日和20日,分别有12只和7只新股发行,研究机构预计累计冻结资金分别达到1.8万亿和3.2万亿。
伴随着一大波新股袭来,一批携带着5倍杠杆的打新基金汹涌而来。
“我们准备发行第3期打新基金,1:5的杠杆,A端资金由银行理财资金提供,一年的融资成本是6.9%。”一家互联网金融平台人士李峰(化名)向记者介绍,这是一只5倍杠杆的打新产品。
记者采访了解到,上述结构化打新基金的操作模式是先在互联网平台以众筹方式募集B端资金,然后由银行理财提供A端配资,杠杆为5倍。产品成立后,再买入公募基金管理的打新基金。
私募基金作为机构投资者之一,可以直接打新股,为何要委托给公募基金打新股?对此,李峰的解释是公募基金在网下配售时拥有制度优势。
“网下打新的投资者分为三类:公募基金和社保基金为A类,网下配售不低于40%;企业年金和保险资金为B类,网下配售由主承销商确定,一般在10%-20%;其他为C类,网下配售低于10%。”李峰表示,私募属于C类投资者,借公募基金打新的中签率更高。
互联网金融平台将打新基金设计成放大5倍杠杆的产品,目的是追求确定收益的最大化。
“打新股的年化收益率7.2%-14.4%,货币基金及回购的收益率3%,打新基金的基础收益率是10.2%-17.4%。”李峰介绍,按1:5的比例给产品增加杠杆,他们测算打新基金的年化收益率在26.2%至69.4%。
瞄准打新“蛋糕”的不仅仅是私募基金,公募基金也在频频发行5倍杠杆打新股的专户产品。
4月中旬,上海某基金公司发行的打新产品在宣传时就喊出了“5倍杠杆、5倍中签率、预期收益20%”的口号。
“5倍银行理财资金杠杆,7%的融资成本相对低;5倍中签率,经由公募基金网下打新的中签率是普通投资者的3-5倍;预期年化收益率达到20%以上。”某基金公司人士称,普通投资者买打新基金的年化收益率约8%-10%,而这款专户产品可以享受5倍打新带来的收益。
记者了解到,无论是私募基金、专户,还是信托产品,这批打新基金放大5倍杠杆的资金来源都是银行理财资金。5月以来,在银行同业的QQ群、微信群中,刷屏的是不同银行的配资消息。
“二级市场结构化业务,我行出优先级资金,二级市场1:3,打新产品杠杆比例可放到1:5。”民生银行一位人士称,其所在行已批复打新1:4杠杆和二级市场结构化1:2杠杆,可以不用审批直接签合同放款。
招商银行一位人士发布的业务信息显示,他们可以为结构化打新基金提供配资,“杠杆比例最高是1:5,劣后规模2000万起做,量大价优”。
公募网下配售环比降七成
最近一个月,放大5倍杠杆的打新基金批量涌现。这跟4月以来新股发行由一个月一批改为一个月两批新股的背景有关。
“打新是一种制度红利,只要能中签新股,就能获得高回报。借银行资金放大杠杆,是在打新收益相对确定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提高投资者的收益。”一位公募基金专户投资经理如是表示。
申万宏源研究所专注于新股研究的分析师林瑾注意到,过去一两个月新发行的非公募类打新基金,几乎都是带着3-5倍杠杆。
“基金专户和私募基金都是网下打新的C类客户,单只产品的规模小,中签率比较低,平均收益率还是比较低。”林瑾注意到,这类产品放大杠杆后并没有选择自主打新股,而是买入公募基金的打新产品。
随着新股市场申购资金的爆发性涌入,2015年第5批新股网上和网下的中签率都降至2014年6月以来的最低点。
“2015年第5批新股网上中签率下降至千三(历史平均水平在千六),网下在千一附近(历史平均水平在千三)。”国泰君安研究所新股分析师孙金钜注意到,网下新股中签率下降更明显。
公开资料显示,4月的两批新股合计发行265亿元,单月发行规模是2014年6月以来的最高值。分批看,第4批和第5批新股募集规模分别只有154.43亿元和110.45亿元。
“第5批新股网下申购上限只有60亿元(未考虑红蜻蜓和田中精机),但是冻结资金却达到了历史最高的3.3万亿。”孙金钜统计的数据显示,今年前3月发行新股的平均网下中签率是0.332%,但第4批和第5批新股的网下中签率只有0.209%和0.096%。
林瑾同样注意到了网下申购中签率大幅降低的现象。在她看来,这跟新股融资规模缩小、机构申购资金增加密切相关。
“4月网下融资规模下降70%,公募和社保的有效申购资金均值却仍然增加了23%,最终其获配资金均值急转直下至仅3569万元,降幅高达65%。”林瑾称。
在网下打新的游戏规则中,A类投资者的公募和社保具有获配优势。但4月以来,这两类机构的获配优势正在减少。
“4月份,公募和社保类网下配售比例环比大幅下降超七成,其配售比例优势亦断崖式下降至仅0.08%,降幅高近90%。”林瑾介绍,4月期间,年金保险的网下配售比例降幅只有34%,降幅明显低于公募和社保。
“公募基金网下中签率大幅降低,跟大量带杠杆的资金涌入有关。”林瑾对公募和社保的成本与收益敏感性进行了分析。她预期,随着公募规模的迅速扩张,将逐渐接近各自的“盈亏”平衡点,超额收益的显著优势趋于淡化。
(责任编辑:康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