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的钱去哪儿? 贷款在风险收益间找平衡
事件
银行齐声明没停房贷
自市场传出兴业银行停办房地产贷款的消息,各行停止房地产开发贷款及个人房贷业务的传闻就此消彼长,涉及十数家银行。
不过,很快,“躺枪”的银行们纷纷站出来否认。兴业银行表示,只是暂停办理房地产夹层融资业务,且3月1日起恢复。而传闻涉及的中行、建行、交行、中信、招商等也纷纷在官网上挂出公告,称银行近期未调整相关信贷政策。
分析
银行的钱转向小微贷款
银行停贷,似乎并不止一次,但此前传闻中均为个人按揭贷款。而在这次的传闻中,随着杭州房价的下跌,开发贷也列于暂停之中。虽然银行的确是被冤枉的,但一些银行人士也承认,目前不少银行的确放在房地产的头寸有所减少,例如曾经年初大打折扣的个人首套房贷优惠,如今早已取消,还有个别银行实行基准利率最低上浮5%的政策。
春节后,市场流动性仍处于较为宽松的状态。虽然央行在节后两周中,接连大规模向市场回笼资金,但市场利率依旧下行。这种情况下,银行为何收窄曾经肥美的房贷业务?
实际上,对于银行而言,房地产贷款大致分为个人买房的按揭贷款和针对房地产企业的开发贷款。前者是每家银行的战略重点,但并非是投放重点,毕竟盈利较少;而后者则是商业性贷款,银行投放多少头寸,则需要衡量风险和收益,据市场情况而定。
声音
市场对停贷炒作太过分,以至于市场有一些恐慌气氛,资本市场出现的情况反映了这个气氛,房地产市场下跌反过来又加重了恐慌气氛。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
(责任编辑:马欣)
延伸阅读
|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