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弊因素并存 审慎抵御量化宽松退出冲击
近日,《经济参考报》记者电邮专访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秘书长林建海和该组织职员刘菲。二位就读者关心的2014年全球经济走势、美联储货币政策对新兴经济体的影响及其对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针对发达国家货币政策溢出效应所采取的措施等问题作了阐述。林建海表示,应审慎抵御量化宽松退出带来的冲击。
2014年全球经济将持续复苏
林建海认为,2014年将是全球经济继续复苏与发展的重要一年,全球经济活动预计缓慢加强,复苏趋势更加明朗。
他表示,2013年全球经济虽未完全走出危机阴影,但已逐渐步入复苏阶段。美国就业状况有所改善,日本经济有所反弹,欧元区经济活动趋于稳定。虽然新兴市场的增长总体减缓,不及过去几年的高水平,但其增长率仍远高于发达国家。2014年,美国经济增长预计大幅度提高,欧元区2014年有望首次出现正增长。从中长期看,发达国家仍面临着低增长、高债务和高失业的严峻局面,经济稳定可持续增长仍前路漫长。新兴经济体在危机应对中表现良好,但仍面临全球金融环境收紧和寻找可持续、包容性增长途径的双重挑战。危机遗留的问题依然存在,许多国家财政并未实现可持续性增长。
美退出量宽:利弊因素并存
美联储将从1月份开始减少购债规模,各方对其政策影响十分关注。对此,林建海表示,从根本上说,所有国家,包括实施量化宽松的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都需要采取合适的宏观调整和审慎措施来应对信贷增长过快、国际资本流动不确定性和金融业的潜在脆弱性,并持之以恒地推进结构性改革。这些努力将会有效地抵御量化宽松退出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冲击,并会促进平衡、持久、包容的增长。
对于新兴市场来说,尤其需要重视以下影响:第一,市场不确定性将增加。2013年5月,美联储缩减量化宽松的言论曾带动其国债收益率的迅速升高,增加了企业和私人的融资成本,给未来经济走向增添了不确定的因素。除此之外,在量化宽松过程中投入市场的大量流动性可能带来通胀压力。第二,国际资本流动的波动性将升高。
林建海警告说,如果退出量化宽松,投资者可能会从新兴市场撤出他们的资金,因而引发金融市场动荡,并给这些国家带来货币贬值压力。2013年夏,美联储缩减量化宽松言论曾使国际资本从一些新兴市场外流,导致印度尼西亚、巴西、土耳其、印度等国的货币相继贬值,从而引发市场对重演上世纪90年代末的亚洲金融危机的忧虑。
不过,林建海和刘菲也认为,目前的一些有利因素也不可忽视。第一,与之前不同,市场对退出量化宽松有了更清晰、更充分的预期,为退出做出的准备也更充分。第二,美联储在采取措施和公共沟通上更加谨慎,其前瞻指引对市场表明了加息的条件。第三,美国经济已经恢复到可以退出量化宽松的状态,说明其经济增长前景良好,这会带来一些好的影响,包括改善市场信心、稳定金融市场、促进国际贸易等。
未来美国量化宽松的缩减可能导致进一步的汇率和金融市场调整。新兴经济体不仅需要继续推进有利增长的经济结构改革,还需应对发达国家货币政策变动产生的影响。林建海对新兴经济体未来的政策应对也提出了一些建议。他表示,由于国情不同,各新兴经济体的政策组合将不尽相同。但总体来说,面对近年来国际资本流动和国内信贷高涨带来的新风险,政策制定者首先应当采取适当的宏观调整政策和审慎措施来维护金融稳定。其次,应稳步推进财政整顿,重建财政空间。此外,许多新兴经济体需要继续结构性改革,投资公共基础设施,改革产品和劳动力市场等。
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实施的高度宽松货币政策已经五年,在此期间,国际货币基金和其他一些国际组织撰写了报告,警示发达国家有关政策可能出现的溢出效应。
林建海和刘菲介绍说,目前,外界都在考虑发达经济体退出非常规货币政策的问题。在这方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向所有成员国通过双边或多边经济磋商,提供中立的、有针对性的分析,在过去几年,IM F更加关注溢出效应,推出了《溢出效应报告》、试行的《对外部门报告》以及对触发危机的金融部门的新工作战略等。
此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通过贷款进行支持。林建海表示,该组织向成员国提供了3000多亿美元的信贷支持,缓解了他们应对危机和经济调整中的负担;还向低收入成员国发放无息贷款;通过灵活信贷额度等工具为哥伦比亚、墨西哥和波兰提供危机防范保险;为成员国提供技术援助和政策分析等。这次大危机留下了低增长、高债务和高失业的问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更多侧重推动长期增长并增加就业的改革。
转型将长期助力中国经济
林建海和刘菲还特别谈到了中国经济。他们认为,中国经济目前处于比较良好的状态,长远来看要转变增长模式,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和提高竞争力,此外要继续推进金融改革。中国经济的转型,可能会在短期内减缓增速,但会换来中长期经济持续、平衡、稳定地增长。
他表示,中国7.7%左右的经济增长率虽然与过去相比有所下降,但与其他国家相比已经非常快。未来,中国的发展将面临一些经济结构上的挑战,从长远来看,转变增长模式已成共识。在“人口红利”不断减弱,劳动力成本日益提高,资源环境约束逐渐增强的情况下,要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提高竞争能力。
林建海说,2009年到2012年间,中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实物资本的投入,要素生产率的贡献只有约四分之一。未来的增长应强调进一步提高生产率,将实物和人力资本,转化为更强的生产动力。
林建海还比较了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制造业和第三产业的状况。他表示,近10年来,中国的制造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对G D P增长的贡献很大。但第三产业,也就是服务业,发展比较缓慢,占G D P40%左右,低于全球平均水平64%。在这方面,美国第三产业占G D P的比重近80%,其他几个 金 砖 国 家 , 巴 西 、 俄 罗 斯 、 南 非 也 都 超 过60%,印度也占了55%左右。这就说明,中国的第三产业还有待发展,空间和潜力都还很大。
林建海最后表示,近几年国内信贷的快速增长暴露了国内金融系统的不完善。中国要继续推进金融改革,加强风险管理和市场在配置金融资源中的作用,以确保中国的金融体系能够支持经济持续高速地增长。
(责任编辑:魏京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