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收益率破10%! 沈城“抢金大妈”改抢理财产品

2013年06月30日 07:37   来源:沈阳晚报   

  股市不争气,于是,投资者便把资金投入银行理财产品市场。上半年,可以用“先抑后扬”这个词,来形容银行理财市场。前五月,银行理财产品收益较低,普遍在4%左右。然而,到了6月份,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突然异军突起,最高收益甚至突破10%大关。

  蔫了 “8号文”压低理财收益

  第一季度理财市场的风头,被3月底银监会发布的“8号文”抢去了。旨在整顿银行理财产品的《关于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即“8号文”)一出台,业界便开始担心银行理财产品将量价齐降。

  专业机构数据统计显示,2013年前5个月,国内商业银行发行个人理财产品共16563款,较2012年同期的13126款同比增长26.18%。

  这意味着,“8号文”并未如市场所担心的那样放缓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节奏。无论是发行产品数量、产品规模还是估计当月发行规模,都只经历了4月份短暂下滑,5月则快速回暖,各项指标均基本恢复到“8号文”公布前的正常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平均预期收益率和其他信托产品一样,都呈下降趋势。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平均预期年化收益率分别为4.43%、4.39%、4.41%、4.31%和4.25%,3月份之后下降明显。

  急了 收益狂飙至年内高点

  伴随“中考”压力,临近年中,自年初即保持“低调”的银行理财市场突然火爆了起来。许多人的手机在本月,都收到过银行推销理财产品的短信,且收益率普遍高出预期。新华网称,6月22日至24日,王女士收到三条推荐同一家股份制银行理财产品的短信。第一条显示“期限36天和56天,预期年化收益率5.8%至6.6%(年内最高)”,第二条显示“多款不同期限理财产品,预期最高年化收益率可达5.8%-7%”,第三条则变成了“预期最高年化收益率可达6.8%-7%”。

  A银行刚推出56天、预期年化收益率6.6%的理财产品,B银行就推出一款33天期的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7.39%。

  没有最高,只有更高。C银行紧随其后推出收益率高达12%的理财产品。结果,很多投资者刚刚买了一款产品,很快就会后悔,因为后面发的产品收益更高。

  银行业内人士不讳言提升理财产品收益率就相当于“抢钱”:“最近,银行赶上年中考核,这时候揽储你送点大米豆油都不好使了,只能发行理财产品。而且还得提升收益。”

  疯了 长短期收益严重倒挂

  年中理财市场大戏的看点,不只是理财产品收益率的飙升,产品利率严重倒挂的现象也很有趣。

  理财师介绍说,银行以往推出理财产品时,通常是期限越长,收益率相对越高。但是,目前银行推出的短期理财产品,收益率明显高于长期理财产品。

  “我现在准备多筹一些钱买银行理财产品,过了这个村,就没那个店了,估计过不了多久银行理财产品收益就会降下来的。”沈城一位“抢金大妈”说。原来,黄金暴跌让大妈伤透了心,这回改“抢”理财产品了。“我买了好几十万元理财产品,收益率少的是6%,最高的是9%。”

  据统计,本月底将有逾3000款理财产品到期,相比以往2000多款的月均到期量高出不少,“银行只能通过扩大新产品发行量才能保证资金正常运转。”

  理财产品收益率升高还导致银行借贷产品利率出现倒挂。短期贷款目前6%左右的年利率,与动辄超过7%的收益率相比,让部分银行出现惜贷现象。

  年中突现的高收益率还吸引了大批上市公司资金,据了解,目前已有多家上市公司发布公告称,要用募集来的闲置资金或自有闲置资金购买银行的理财产品。

  蒙了 高收益产品还能买吗

  理财师认为,从目前的市场环境来看,较短期限内收益较高的理财产品还算安全,但收益较高期限又较长的理财产品,可能会有一些风险。特别是大量银行发行的高收益理财产品。

  经济学家谢国忠则直言:银行自己发行的、收益率只有4%~5%保本的理财产品风险不是很大,但是其他机构发行的收益率高于10%的理财产品还是要谨慎小心。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陈颖称,真实的收益率与理财产品起息日的设置有很大关系,购买后到“起息”这段时间,是按活期存款计息的,提前越早购买,平均下来的收益率就会越低,最终不会像预期收益率那么高,而许多老百姓并不明白。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认为,老百姓在积极参与理财的同时,也应该提高“理财素质”,最基本的就是合理搭配自己的资产,并且对所投资的产品做到真正了解。

  沈阳晚报、沈阳网主任记者 高薇


(责任编辑:蒋诗舟)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