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团购 省钱还是费钱

2013年06月28日 10:15   来源:星辰在线——长沙晚报   

 

  初次团购,长沙人首选电影;逛完“参团”门店不吃不睡需两个月;从下单到使用最快只要1分钟;节省的人民币摞起来比珠峰还高,但消费者每个月团购支出人均增长100元……本地生活消费平台大众点评发布《2010年至2013年团购趣味图谱》(以下简称《图谱》),呈现了3年来团购给人们生活和消费方式带来的变化,也让人产生了疑问:团购究竟是省钱了还是多花钱了?

  初次团购 长沙人首选电影

  电影券超23万张、面包甜点券近19万张、西餐券超17万张、湘菜券超11万张、KTV券8万张,这是长沙团购排名前5位的团购类目及售出券数。记者从《图谱》中还发现了一些有趣的事情,比如2012年超过50%的消费者第一次购买的团购券是电影票,2013年这一数据超过30%;2013年5月4日青年节为3年内电影团购券售卖最火的一天,达到165227张。

  3年内,天蝎座人均团购金额最多,射手座爱团五星级酒店,双鱼座爱团经济型酒店,巨蟹座最爱团户外运动类商品,而双鱼座爱写真,人均购买的影楼类团购券最多。

  饮食方面,北京人热衷小吃快餐,上海人最爱面包甜点,天津人爱韩国料理,哈尔滨人团购自助餐的数量是东北菜的7倍多,火锅类团购券销量最好的城市不是重庆、成都而是南京。相比之下,重口味、无辣不欢的长沙人比较崇洋,长沙正餐类团购券售出量最多的是西餐而非湘菜。

  速度 从下单到使用最快1分钟

  长沙人“参团”越来越频繁,从下单到进店消费的时间也逐渐缩短。记者从《图谱》中发现,2011年超过40%的消费者从购买团购券到进店出示团购券的时间在1周以上,仅有近10%的消费者是在下单后1天内消费;2013年,下单后1天内消费的比例增至50%以上,其中近20%的消费者在下单后1小时内消费;无需预约即买即用等团购方式更是方便了长沙人,从下单到使用团购券最快1分钟便可完成。

  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普及也使团购更加方便快捷,且在时间和场所上弥补了PC的不足。比如,在团购的时间上,PC端用户下单最集中的时间为每日11时、16时,移动端用户下单最集中的时间为每日12时、18时,前两个时间段通常是上班时间,后两个时间段则是午休和下班时间。相比PC上的消费者,持有移动设备的长沙人更爱利用闲暇与碎片时间团购。

  数字  长沙人省了近8000万元

  从每日一单到每日多单,长沙人可选择的团购产品越来越多。记者从《图谱》中发现,在大众点评网上“参团”的所有实体门店超过10万家,平均每月参与团购的长沙实体门店超过300家,涉及美食、休闲娱乐、生活服务等105个类目。假设消费者逛完一家门店需要1分钟,那么逛完所有“参团”门店,即使一天24小时不吃不睡也需两个月。

  45元的电影票15元能买到,139元的自助餐59元搞定……越来越多的长沙人从团购中捡了“大便宜”。据大众点评团购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第一季度,团购销售总券数超过1.1亿份,如以平均每单3~4折的优惠计算的话,团购为消费者节省费用110亿元,如果将这些人民币摞起来,比珠穆朗玛峰还高!截至2013年第一季度,团购共为长沙人节省近8000万元。

  疑问 省钱还是多花了钱?

  从每月一次到每月多次,团购的“回头客”越来越多。据大众点评团购数据显示,2010年每月多次团购的消费者占团购总人数的比例仅为10%,2013年每月多次团购的消费者比例已超30%;2011年2月多次团购的长沙人的比例仅为8%,2013年5月多次团购的长沙人比例已近26%,近三成长沙人每月多次团购。

  与此同时,消费者人均购买的团购券越来越多,平均每月增加2张团购券;长沙人平均每月购买的团购券增加1.34张。以大众点评3~4折的折扣来计算,人均每月多团购了100元,享受了250元-330元的生活消费。因此,在不少人眼里,团购是省钱的利器。

  在一家出版社上班的丁莉就是一个团购达人,每天必干的事就是浏览团购网站。两天前,她团购了一件衬衣,原价78元的衣服团购价25元;她刚换的发型,是在一家大型美发连锁机构做的,原价568元团购价88元。“我算了一下,平均每月团购为我节省了780元。”丁莉仔细回想了一下,向记者数落着她的钱花在哪些地方:“美食券300多元、电影票100多元、化妆品500多元、衣服400多元……”这样一算下来,丁莉恍然发觉,自己花钱的速度飞快。“这到底是省钱还是花钱?”丁莉有点后悔,但还是控制不住自己。

  像丁莉这样的长沙人还有不少,团购为他们节省了不少钱却让他们变得更能花钱。据大众点评团购数据显示,2010年6月,平均每人每月团购支出为78元;2013年5月,平均每人每月团购支出增至195元;3年内消费者用在团购上的花费,人均每月增长100元。


(责任编辑:韦伟)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