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互联网跨界“搅局” 倒逼金融监管与时俱进

2013年06月28日 06:40   来源: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编者按:近日,支付宝推出“余额宝”,意味着阿里巴巴在金融领域再下一城。业内人士分析称,以阿里金融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依靠互联网平台、电子商务平台、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模式,通过外部金融创新,将重构中国的金融版图,倒逼现行金融体制改革。分析认为,依靠技术推动金融改革创新,或许是民企进入金融业的一个契机。

  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曾公开表示,金融业需要搅局者,需要外行来引领金融业的创新。身为传统金融机构代表的交通银行董事长牛锡明则将重点放在了互联网金融的风险控制上,他强调互联网金融发展需要解决如何符合监管的问题。业内人士建议,监管层需要“与时俱进”,要了解互联网金融企业的业务和操作模式,对于可能存在的风险要给与相应的指导和建议,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

  金融领域需要“搅局者” 互联网金融促进行业发展

  马云用“搅局者”来形容阿里金融。他希望金融领域能对“外行人”开放:“未来的金融其实两大机会都有,一个是金融互联网,即金融行业走向互联网;第二个是互联网金融,纯粹的‘外行领导’金融行业需要搅局者,需要那些外行的人进来进行变革,因为金融是为外行人服务的,不是为金融圈自娱自乐、自己赚钱的。”

  关于“搅局说”,易观智库金融及支付行业中心总监、高级分析师张萌认为,更多的是一种很娱乐、诙谐的说法。现在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对于中国传统金融领域的发展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互联网金融对于传统金融行业来讲受到了较大的触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传统金融企业而言,能够刺激他们的创新意识和思维,也能够提升客户服务意识。张萌指出,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未来传统金融行业会利用互联网的技术和应用,实现行业互联网化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时下,互联网金融企业的生态系统正在形成:有以支付宝、拉卡拉为代表的第三方及移动支付正在改变用户实现支付的入口,冲击银行的传统汇转业务;以阿里巴巴金融为代表的新型贷款模式正在改变银行赖以生存的公司贷款模式;也有以陆金所为代表的P2P企业,正在绕开银行实现个人存贷款的直接匹配,成为未来互联网直接融资模式的雏形,还有成为首家获批的纯互联网财产保险公司的众安在线,都预示着互联网金融的领域正在深化。

  其他传统金融企业也不敢等闲视之:招商银行和手机厂商推出手机钱包业务;中国银行原董事长肖钢不止一次去互联网创新企业调研,带上分行行长给他们“洗脑”……

  现在银行业面临的并不仅仅是简单的互联网支付对银行网银渠道的挑战,在存贷转三大传统业务领域都面临着挑战。从更长远来看,当现在的80后,抱着电脑成长的90后逐渐成为社会的中坚,他们的消费习惯决定了互联网金融一定是未来的方向,因此,传统金融体制一定要跟上互联网金融发展步伐。

  在整个互联网金融业发展的过程之中,技术创新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大数据、云计算、平台、移动互联等技术革新在金融界里激荡起阵阵波澜。数字、信息与金融不断交汇融合,界限日趋模糊,金融的未来在哪里?这是每个金融圈内人和圈外人都关切而又困惑的问题。有专家认为,互联网已经颠覆了很多行业,金融业也必将被互联网颠覆。而且,越是垄断、越是利益集中的行业,被互联网颠覆的时候就越不堪一击,因为有太多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创新与风控谁优先?

  互联网金融的热度还在上升。交通银行董事长牛锡明认为,互联网金融同样需要监管,并称“经营金融资本确实和经营产业资本是不一样的”。他表示,任何经济包括市场经济,不可能没有金融监管。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怎样符合监管,这个问题需要解决。互联网金融的自我约束和自我风险控制机制,应该如何建立。

  马云认为,冒险是个好事,做任何事都需要冒险。金融最早解决了生意的问题,但今天变成解决风险的问题,风险永远存在,但是必须用创新的方法解决风险,但永远不要忘记,目的是解决生活问题、商业问题和商贸问题。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认为,互联网金融创新未来会成为发展趋势,但这些经营方式是否涉及银行业务,国家监管部门是不是对经营范围、业务牌照进行重新认定,这些问题目前还不明朗、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郭田勇表示,银行要主动应用、发展互联网金融。不能为了保护传统银行业而去限制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一方面应鼓励发展以支付宝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另一方面,传统银行也要提高发展互联网金融的水平。

  互联网金融考验监管能力

  监管层对互联网金融也采取了宽容的态度。6月21日的余额宝“备案门”事件中,证监会发言人也承认余额宝是市场创新的积极探索,监管部门一直以来积极支持市场创新发展,为市场创新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和宽松环境。

  牛锡明曾公开表示,互联网金融目前存在法律监管的空白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怎样符合监管?这个问题需要解决。互联网金融的自我约束和自我风险控制机制,应该如何建立。专家表示,相比于传统产业和传统金融行业,互联网金融业务庞杂、涉及产业众多。因此加强对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立法和监管,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刻不容缓。

  互联网金融带来了全新的金融业态,的确给百姓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不过一些从业者也坦言,互联网金融目前的发展有点太快,缺乏监管也会给监管埋下隐患。支付便捷、参与门槛低是互联网金融的一大特征,也是互联网金融快速扩张的基础,不过业内人士也坦言,快速扩张吸引的用户很多都是银行并不青睐的风险客户。一方面是有一定风险但数量庞大的客户群体,另一方面,无论是网贷平台还是第三方支付平台,不少参与机构并不具备金融中介机构所应有的金融许可证,工商注册的也多是咨询类公司,缺乏明确的行业规则,更缺乏监管,问题暴露也就在所难免。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王国刚认为,从金融监管部门来讲,不要简单地下结论,尤其是不要简单地用原有的金融机构的标准、金融业务的标准、金融行为标准去衡量它,要根据实体经济和金融发展的总趋势来研究中国金融制度、金融监管方法、监管机制的改革,从而使得中国金融真正在这个过程中实现转型。

  延伸阅读:欧洲如何监管互联网金融?

  据央视报道,在英美等P2P借贷起步较早的国家,注册借款人账号或者注册互联网的金融公司,都需要提供注册人的社保账号、关联的银行账号、学历以及以往不良支付的记录等信息。信息的共享程度非常高,所以违规成本也比较高。不过互联网金融的监管也是有不少潜在的监控漏洞,比如在英国就有一种“还款日贷款”,也就是说到了银行还款日,没有现金来还,就可以向开展贷款日贷款业务的民间公司借款,两三分钟就可以决定钱是否可以贷到。如果,借款人已经处在经济危机的边缘,坏账的可能性就会很大。

  


(责任编辑:马欣)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