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评级机构将迎来严格监管

2018年08月20日 09:30    来源: 深圳商报     陈燕青

  8月17日,证监会宣布暂停大公国际证券评级业务一年,而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也决定给予大公国际严重警告处分,责令其限期整改,并暂停债务融资工具市场相关业务一年。业内普遍认为,此举意味着评级机构将迎来严格监管。

  近年来,信用评级行业乱象丛生,多家评级机构更是踩雷众多违约债券。根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违约债券涉及的评级机构包括联合评级、大公国际、联合资信、鹏元资信、中诚信国际、东方金诚、上海新世纪评级等多家评级机构,其中联合评级踩雷最多,共5只违约债券。

  信用评级一般分为三等九级,符号表示分别为AAA、AA、A、BBB、BB、B、CCC、CC、C。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债券违约的发行人,在违约之后其主体评级和相关债项评级,大多都从发行时的AA及以上级别被大幅降至C,这意味着发行人不能偿还债务。

  以大公国际为例,今年就踩雷了三只违约债券:16弘债02、16长城01、16凯迪债,其评级均由去年的AA级大幅下调至C级。

  7月31日,16弘债02违约,发行人为中弘控股。去年12月4日,大公国际对16弘债02给出的信用评级为AA;然而半年后、今年6月27日,该债券信用评级已被调为CCC。

  6月13日,16长城01违约,发行人为中融双创(北京)科技集团。去年5月24日,大公国际对16长城01的首次信用评级为AA;时隔不到一年,今年7月24日,该债券信用评级已被调低至CCC。

  6月1日,16凯迪债发生实质违约,发行人为阳光凯迪新能源集团。去年5月24日,大公国际给出的首次评级为AA;而今年6月5日,其评级已被大公国际下调至C。

  对于评级机构的踩雷,上海一家机构人士坦言,“国内一些评级机构对一些公司评级过高,水分很大,等到公司出事了再调低评级已为时过晚,这是对投资者的不负责任。”

  经济学家宋清辉指出,“当前各类信用评级行业乱象丛生,一些评级机构为了抢占市场,风控缺失,没有充分提示相关高风险债券的风险,监管层应对违规的信用评级机构给予严惩。只有通过加强监管,才能净化信用评级行业,提高相关评级机构的水平,同时也有利于债市的健康发展。”

  今年以来,监管层对信评机构的监管逐步加强。交易商协会在“第二季度银行间债券市场信用评级机构业务运行及合规情况通报”中,直接点名批评了联合资信、中诚信国际等评级机构在业务开展中的不合规现象及不足。

  根据情况通报,二季度评级机构级别上调和下调分别发生80次和32次。其中,级别上调集中在由AA级调升至AA+级,占上调次数的61%;级别下调的原级别分布于CC级至AA+级,原级别AA级的发行人家数占比55%。

  证监会表示,下一步将依法全面从严监管,加大对证券评级机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惩戒力度。证券评级机构应当遵循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和一致性原则,制定科学的评级方法和完善的质量控制制度,建立健全防火墙制度,合理划分内部机构职能,从事证券评级业务部门应当与其他业务部门、关联公司保持独立,严格防范利益冲突,不断净化市场环境,完善内控机制,提高服务资本市场的能力。

(责任编辑:马欣)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