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在线访谈

 
代表谈"新徽商":创新是民企的方向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工商联副主席、安徽省总商会副会长耿学梅、全国人大代表,华威美林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汪宏坤、全国人大代表... 详细>>
本期嘉宾

  耿学梅,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工商联副主席,安徽省总商会副会长

 

  杨桂生,全国人大代表,上海杰事杰新材料集团董事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汪宏坤,全国人大代表,华威美林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时间:3月12日  16:30

制作:财经部 特约主持:崔书文(高级记者)

访谈精粹
耿学梅:民营经济的供给侧改革不能猛踩油门
耿学梅代表在访谈中指出,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市场提供有效需求,是目前的关键。她说,“我们常常讲,转是早死,不转是等死。现在很多东西卖不出去,而且成本极高,再加上利润...
汪宏坤:就业是转型升级的动力保障
汪宏坤代表指出,目前转型升级主要是为了解决产能过剩的问题,而过剩产能也需要长时间去化解,在目前国内就业率相对稳定的背景下,转型升级的内生动力将一直存在。汪宏坤代表指出...
杨桂生:创新是民营企业逆势而上的主推力
杨桂生代表认为,民营经济相比于国有经济,在决策和转换的时候更有灵活性,某些领域的改革可能走在国企的前面,因此应该调动民营企业攻坚克难的能动性,在创新领域取得突破。杨桂...
耿学梅:融资难仍是民营经济最大掣肘
耿学梅代表指出,徽商自古以来秉持诚信的契约精神,是民营企业的典范,为安徽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目前民营经济面临融资难、行业隐形门槛、政府职能转变未到位的困难。耿学...
文字实录

  主持人: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看“聚焦2016两会——中经在线访谈特别节目”。今天访谈主题是“新徽商传承中创新 树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新标杆”。我是主持人崔书文。我们的演播室邀请到的嘉宾是: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工商联副主席、安徽省总商会副会长耿学梅,耿主席好。

  耿学梅:观众朋友好。

  主持人:全国人大代表、上海杰事杰新材料集团董事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杨桂生,杨总好。

  杨桂生:大家好。

  主持人:全国人大代表、华威美林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汪宏坤,汪总好。

  汪宏坤:大家好。

  主持人:今天我们聊的话题是新徽商的传承与创新,徽商名声赫赫。3月,张德江委员长也提到徽商辉煌的历史,想问一下三位代表怎么定义新徽商?

  耿学梅:我觉得安徽的徽商有二、三百年的历史。改革开放以后,新徽商还传承着“徽骆驼”精神:吃苦耐劳。徽商把(自身与)徽文化有机结合在一起;另一个精神就是诚信,诚信也是当今现代社会契约精神下的好典范,在这几方面新徽商传承发展得很好。

  主持人:杨总怎么定义新徽商,新在什么地方?

  杨桂生:我理解有两个方面。

  第一,祖籍是安徽的人,(他们可以是)在全世界各地创业;祖籍不在安徽,但是在安徽创新创业的人,现在有一批民营企业家创始人在安徽成长起来,但是祖籍不在安徽。

  主持人:您属于哪一类?

  杨桂生:我是安徽出生的,在外地发展,后又回到家乡投资。

  第二,“十三五”规划贯穿五大理念,徽商做了很多创新型产业,并且走在前列。包括汪总也是,他是传统产业,现在也要服务双创。这是我的理解。

  主持人:汪总,您定义一下新徽商。

  汪宏坤:新徽商还是传承着老徽商的精神,为什么说是徽商呢?因为徽商在历史上影响了几百年,徽商精神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徽商诚信,而且大家在一起做企业的时候非常抱团。新一代的徽商,刚才杨总讲的基本代表我对新徽商的理解。

  主持人:关于新徽商,刚才各位代表都谈到诚信是一个突出的特点。目前情况下看,新徽商的优势产业是哪块,能不能介绍一下新徽商目前的发展状况如何?

  耿学梅:徽商主要分布在战略装备制造业、新兴产业以及现代服务业等产业里。在这些产业中,徽商也是民营经济的典范。(徽商)占安徽GDP达到57.7%,已经过了半壁江山,解决下岗就业人口达到80%以上,税收贡献率60%以上,对经济的拉动力60%以上。所以,徽商为安徽“全力打造‘三个强省’ 加快建设美好安徽”做出了很大贡献。我的理解应该是这样的。

  杨桂生:刚才耿主席讲的是(安徽)省内的情况。在家乡以外,徽商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也有很大的发展,很多人一开始创业就做新兴产业,包括大家所熟知的史玉柱IT产业等。我本人是做新材料的,另外还有一大批新兴产业,这方面是很突出的。

  主持人:您觉得在新兴产业方面新徽商是优势板块。

  杨桂生:特别是对省外创业的这些人来说,新兴产业是优势板块。

  汪宏坤:我觉得基本上每个行业都有新徽商的存在,不能说具体哪个行业,基本上每个行业都有(他们的存在)。

  主持人:大致上,新徽商和民营经济密切相关。这次习近平总书记在民建工商联联组会上有一个讲话,谈到“三个没有变”,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变。请三位代表来解读一下。

  耿学梅:总书记到我们工商联界和政协民建联组会上的重要讲话,主要是描述了一下民营经济的宏伟蓝图,给予了我们期盼,也调动了国营企业家对“十三五”发展的投资热情,最主要的是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

  关于地位的问题,因为我们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我们常讲“两个毫不动摇”,既要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又要鼓励支持和引导民营经济的发展。民营经济和国有经济都是我们社会主义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常说的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也是社会经济的基础,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都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这样的定位,我觉得给我们的民营经济,尤其是民营企业家吃了一个定心丸,提振了他们的信心。

  主持人:杨总怎么理解总书记关于“三个没有变”的表态?

  杨桂生:五大发展理念作为核心,民营经济相比国有经济,决策和转换的时候更有灵活性,很多领域可能走在国有企业的前面,在创新领域可能取得突破,就像耿主席讲的,不仅吃了定心丸,还会调动民营企业攻坚克难的能动性。

  汪宏坤:这次总书记讲到了民营企业家的心坎里。总书记把企业家跟政府干部、官员之间的关系讲得很清楚,即“亲”、“清”。一个是亲近的亲,政府官员可以跟企业家坦荡、真诚的交往,帮助民营企业解决实际困难,这个讲得很清楚。

  还有一个“清”,领导干部和企业之间的关系应该是清白、纯洁的关系,而且民营企业家也要遵纪守法经营,光明正大的经营企业。在目前的情况下,如果官员跟企业的关系是“背对背”的关系,我觉得在审批过多的环境下,经营企业可能就变得举步维艰。官员跟企业没有利益权利交换的关系是企业和社会发展的基石。

  主持人:民营经济在这些年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可能也有一些困难和问题,你们对下一步民营经济发展、推动民营经济发展有什么具体的意见和建议?

  杨桂生:要进一步开放市场,市场准入在很多领域还有很大的开放空间,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全国各个地方民营经济占的比重不一样,特别是民营经济比重占得不高的地方,比如有的地方不到50%,上海连30%都不到,像这样的省市改革的力度、开放的步伐要迈得更快一些,改革的力度要更大一些。

  主持人:汪总,您在具体的经营过程中有哪些感悟,您对下一步推动民营经济发展有什么具体的建议。

  汪宏坤:无论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是国家的企业。但是国有企业在某些条件下比民营企业占有优势,我们也希望有好的发展环境,有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

  耿学梅:我的理解是,民营经济当前遇到的最大困难,或者说存在的最大问题,也是总书记这次提出来的五点要求。

  第一条,融资难的问题。融资难可以说也是民营经济的困扰,主要是与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发生变化,有一些银行为了保证自身正常的收益,或者说自身良好的运转,对民营企业贷款收紧,这是我的理解。

  第二条,调研过程中“三门”现象还是存在,“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按照法律来讲,民营企业都可以进入,但是在实际运作过程当中往往有很多是看不见的,是限制民营企业进去的。这次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上对于石油、化工等(行业)国家大的央企垄断也在放开,也在用PPP合作模式对民营企业放开,这肯定要有一个过程。 

  政府大力提倡简政放权,我们讲负面清单也好,收费清单也好,责任清单也好,都在提政府职能的转变。但是在转变的过程当中,不可能所有部门都是一刀切,民营企业是在省、市、县级别不同层面的民营经济。所以,跟不同级别的政府打交道,难免会遇到各种问题和矛盾。虽然政府职能在转变,但是它还是会遇到一些不同层面的问题。(从)政府服务角度讲,要为中小企业搭建一些服务窗口。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的服务窗口还不是很到位,而且也不是为我们民营经济特定的服务。在调研过程当中,党中央、国务院这几年连续下发了很多支持民营企业的文件,像“非公36条”,“老36条”和“新36条”都是鼓励支持民营经济的发展。但是关于这些政策,民营企业家知晓率不高。另外政府官员对政策的解读、落实、执行也不到位,这样难免产生双方的误会,我想这都是正常的。

  在“十三五”时期,随着政府改革力度的加大,在这方面会有所改进,也会让民营企业感到更加满意。目前困难主要是在这几个方面。

  主持人:总书记还谈到“一带一路”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待开发,新常态下有新作为、新发展,三位代表从这里能看出什么新机遇,民营经济在新常态下怎么能有新发展、新作为?

  汪宏坤:你刚才从“一带一路”开始讲,“一带一路”把企业走出去的路线指引的更清晰。因为“一带一路”上,好多都是我们国家的优势产业,也是“一带一路”需要的产业。

  主持人:民营企业参加“一带一路”相关规划和项目的积极性和状况如何?

  汪宏坤:有这些好的政策以后,自然会引导民营企业参与“一带一路”经济建设。好多产能是要通过“一带一路”继续向外面延伸的。

  主持人:大的题目是新常态下民营经济的新发展、新作用。

  耿学梅:可以说是三大战略:“一带一路”、京津冀、长江经济带战略。“一带一路”的战略,实际上是我国为(企业)下一步走出国门,打通国内东西商贸走廊的大战略布局。我们也在国家大战略下积极抱团走出去,安徽工商联也跟外办,包括商务厅联合开展民营企业走出去的培训,还有一些辅导。另外,提供相关的一些项目给他们进行对接。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感觉银行支持的力度还要加大。

  走出去还有一些手续要再简化,因为民营企业不像国企,走出去都是大集团出去,民营企业提倡依托现有的园区,因为部分大的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在国外,像在非洲,农垦(安徽农垦集团)就办了一个农业园区,这样民营企业家不需要自己去闯市场,直接到这个园区进行发展,可以减少被国外的政治动荡(波及),因为(中小企业走出去)主要(面临的)是安全问题,资金出去有资金安全问题、人身安全问题,还有政局稳定问题。这几年我们也在大力倡导和推动,通过“一带一路”这个国家给的渠道,把我们一些过剩的产能,通过这些渠道推出去。另外也把我们好的发展理念、好的思路带出去,帮助非洲一些地方发展,发展我们的人道主义,既有经济层面,又是政策层面,非常好。

  长江经济带一共串到12个省,到安徽省中合肥作为副中心定位。在国家战略规划没出台之前,我们安徽就打造了承接产业集中园,也就是我们的江南集中区和江北集中区,就是沿着长江经济带承接原本需要内迁的制造业。结合国家的战略,我们现在要打造长江经济带,加强长江经济带的建设。我们把长江到安徽的一段打造为我们经济的支撑点。

  长江是我们的母亲河,是要加大保护的,不能过多的开发,还是要以环保为理念,以绿色为先,然后再加上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这个地方的商机是无限的。工信部近日也印发文件落实推动长江经济带的发展,这是国家层面。省里层面,多次开会,多次研究,也做了规划,我们加大了投入支持,安徽省正按照国家的部署加快推动长江经济带,5月份还有关于长江经济带发展、打造战略支撑点的座谈会,这是配套的活动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

  杨桂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很多国家不一定很安定,民营企业走出去要依托园区,要注意合作国家的法律结构,特别是走出去之前要把保险和法律框架落实到位。民营企业以前在这方面经营不足,还要多做一些功课。长江经济带沿江省市区发展有不同性,可以找到错位发展的机会,甚至不同的省市可以合作,优势互补,不一定非要像以前一样。这样会找到新的发展机遇。

  主持人:杨总,您公司的业务和“一带一路”以及长江经济带开发有没有具体的对接。

  杨桂生:我们是材料公司。汽车行业、航天航空等都是我们服务的对象,我们总部在上海,响应产业转移的号召比较早,在江南集中区有一个项目落地。我们做材料的企业应该说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包括“一带一路”项目,我们把材料用在建筑方面,这是很大的(发展)空间。我们已经做了这方面的准备。在不同国家的法律的差异是非常大的,(我们)缺乏这方面的人才。国家商务部到各地工商联(应考虑)如何提供支撑,这方面可以缩短我们学习的时间。多交流让我们吸取经验教训,不要走弯路。

  主持人:您公司战略和“一带一路”以及长江经济带开发有没有具体的对接。

  汪宏坤:这个问题对我们来说比较宏观,因为这是经济学家研究的东西。民营企业好多只讲自己对路的东西,只研究自己这块,不会把眼光看到国家战略那块,很多机会不是特意的寻找,自然而然在一个时间段发现什么机遇就去做什么事。

  主持人:市场上发生具体的商机。

  汪宏坤:我们没有特别深的研究。

  主持人:下面谈到政商关系,总书记用“亲”和“清”阐明新型政商关系,“亲”是坦荡真诚同民营企业接触交往,帮助(它们)解决实际困难。“清”就是清白纯洁不搞权钱交易,您有什么看法?

  耿学梅:总书记把民营企业和政府官员的关系说得非常透彻,也非常明确。新型政商关系也是民营企业家在经济活动过程中很好的诠释,有的时候民营企业感到很困惑,有的时候感到很迷茫,困惑和迷茫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毕竟我们国家是人情社会,难免有关系处理不当的时候,这样既伤害了民营企业家,也伤害了政府官员。实际上,总书记就是给他们把脉定调,把政商关系简单化、纯洁化,让民营企业大胆干,政府官员大胆的服务,不要有其他任何思想顾虑。另外,也让民营企业家知道怎么去干,必须讲诚信,要遵纪守法。现在我们国家是全面依法治国,民营企业在经营过程当中要依法经营,依法从事商业活动。作为政府官员不要有私心,不要为自己谋私利,为企业家着想就会把关系处理好。

  主持人:两位怎么看新型政商关系。

  杨桂生:很多政府领导还是非常清廉的,也帮助企业解决问题。就像耿主席讲的一样,一方面让政府的领导知道该怎么去帮助民营企业解决问题,可以放心大胆的开展工作。另外,民营企业家有什么问题也有渠道向政府领导反映。很多企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政和商两方面都放下包袱,可以发挥出动能,动能发挥出来有利于整个大的动能转化,从而带来更大的动力。

  汪宏坤:我觉得总书记的讲话就像及时雨一样。十八大以后,在大力反腐环境下,政商关系很迷茫,官员不敢和企业家交朋友,企业家和官员打交道也是敬而远之。总书记讲的“亲”和“清”讲到我们的心坎里,审批过多的情况下,企业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政府本身就是给企业提供服务的。但是我们曾经有一段时间搞的服务有偏差,有一些企业采取了一些不法手段,造成了一些社会不良影响。总书记的讲话给我们吃了一个定心丸,给政商关系指明了新方向。

  主持人:刚才谈到经济下行压力比较大,经济在转型,产业在升级,在这样的经济大背景下,三位代表你们在一线和企业打交道比较多,对经济形势的改变和转型升级的迫切性,你们的感受是怎么样,你们觉得中国经济转型升级面临的问题是什么?有请杨总。

  杨桂生:在这一轮调整当中,原来有自主知识产权、品牌优势的企业是占得先机,就像我们公司一样,我们公司(业绩)逆势增长,我们有1800多项专利申请,在知识产权和技术方面做了很多储备,像去年新能源汽车爆发式的增长,我们(在)汽车轻量化(领域)有十几年的准备,我们抓住了这样的商机。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机遇,但是我感觉在这一轮当中,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企业,还包含原来渠道上有优势的企业,会逆势而上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机遇。

  现在比较共性的问题是,整个要转到创新驱动方面,核心是要自主创新,要保护自主知识产权,要加大恶意侵权的力度,要罚到(他们)倾家荡产,这样造就全社会尊重知识产权的氛围,这样创新国家才能早日建成。

  主持人:您觉得需要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汪总的感受是什么样,现在经济发展过程当中您觉得面临的问题是什么?

  汪宏坤:转型升级主要是产能过剩,主要是传统行业、钢铁行业、建材行业、煤炭行业产能过剩,但是时间经济就是产能过剩的过程,一旦什么行业好干,参与的就多,参与的多了就行业就出现产能过剩,接着又是一轮调整,产能过剩不是一个时期的问题,是永久性的问题。市场经济就是这样,矿泉水好卖大家都做矿泉水,直到卖不掉为止。下一轮转变成其它行业,慢慢再有新的行业发展起来。对于经济转型,我们觉得非常有希望,就业还是非常好的,只要没有出现大的就业问题,我觉得在经济转型中就肯定会成功。

  主持人:你觉得在下一步转型升级中,就业应该放在非常突出的位置。

  汪宏坤:有工作干就行,每个人(都)有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主持人:现在处理僵尸企业,政府要托底,保职工就业,大致是这方面。

  杨桂生:我补充一下,实际上(就业)空间非常大。比如养老服务人员、家政服务人员有非常大的空间,随着国家老龄化,养老院里需要有一定医护知识的服务人员,产业结构调整,其他产业会释放出特别大的就业空间,关键是供给侧改革,关键是职校怎么样能培养出满足这些就业需求的新学生出来,不能像以前一样很多高校千篇一律,很多高校里重叠的很多,现在新一轮就业就是高校供给侧改革中的指引,更新他们的招生目录和培训计划,包括重视实习环节。

  主持人:现在还有很多需求没有得到有效的供给和满足。

  杨桂生:特别是人才培养方面已经滞后,(尤其是)服务业和第三产业。

  主持人:您觉得服务业和第三产业人才培养是滞后的。

  杨桂生:对。

  耿学梅:我觉得转型升级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我们提供的有效产品,经济学上常常讲一个是供给,一个是需求,一旦两个之间存在不匹配的时候,必然要发生经济结构的调整,转型升级。按照我们现在“十三五”的五大发展理念,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市场提供有效需求,这恐怕是我们目前的关键,就是我们常常讲的“三去、一降、一补”。

  为什么以前提三驾马车拉动发展,这是从需求方面提。现在提供给,就是提高供给侧层面,从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的角度提经济发展,也就是这个地方出了问题。出问题是什么原因?追溯到2008年的时候,那一轮经济出现危机的时候,我们用了刺激政策,也就是我们说的三期叠加,换挡期、阵痛期、消化期,有一些应该淘汰的,或者说简单重复的、低档次的企业生产又恢复了(生产),本来应该是淘汰的,但是在那一轮刺激过程当中应该淘汰的产能又恢复了,这样就把产能进行了扩大,所以产能过剩加剧。经济结构如果再不调的话,很多企业按照市场的规律自己要死。也就是我们常常讲的,“转是早死,不转是等死”,就是这个概念。(改革)逼迫我们企业自己寻找市场,现在很多东西卖不出去,而且成本极高,再加上利润很薄,无法维持自己的生存,市场逼迫必须转型。政府走在前面看到问题,所以提倡企业加大转型升级。实际上也是引领我们企业在这一轮经济发展大潮过程当中,尽量使自己摆脱新一轮的经济困难,使自己更好轻装上阵。

  现在大家提供给侧比较多,供给侧就是提高高档次、高质量,而且是老百姓迫切需要的产品(的生产),老百姓不需要的低档次的就少提供,就回到以前经济学当中说的,我们社会的主要矛盾是落后生产力与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矛盾。现在老百姓收入提高,需要更好的生活,落后的、低质量的产品老百姓当然不愿意买,只好到国外买一些高质量的产品,这就是落后的生产与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之间的矛盾。源头应该归到这来,所以必须要调整。

  去产能不是简单的去,而是把高质量的、有生产前景的,能引领产业和主导产业的产能保留下来,把效率低的、成本高的、没有市场竞争力的、质量差的产能淘汰掉。使优质产品的价格能得到提升,能让好的产品在社会上生存,把差的产品去掉,保证有效供给,价格自然恢复到原来的状态,为企业摆脱目前亏损状态,帮助它们更好的持续发展。

  我理解的转型升级不是简单的换个名词,或者是提一个口号,是要下大力气,要下真功夫,拿出真举措,让企业真正意识到需要实行转型。另外,转型的过程当中,民营企业这块跟国有企业还不一样,就跟你刚才说的,国家对国有企业职工有一个保障,要保工人的工资收入,但是民营企业在转型过程当中,它们如果裁员,这些人员的工资就只有自己承担,或者社会保障承担。为了稳定社会,在转的过程当中,还要有步骤,要循序渐进,不能踩油门。我感觉转型升级最主要的问题是怎么把创新第一生产力效率最大化,我们讲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包括前一阶段炒的很热的“互联网+”等等,这些都代表未来,代表下一轮经济发展的引领作用,但是要说它们马上产生效益,或者是马上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我觉得还要有一个过程,不能把期望值定得太高,这样会对企业和政府官员产生误导。

  主持人:今天非常感谢三位代表做客中国经济网,祝愿中国民营经济取得更大的发展,也祝福新徽商取得更大的成就,谢谢三位代表,也谢谢广大观众的收看,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