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中欧基金:股市和基金业有望迎来良性互动的新阶段

2018年09月13日 09:31    来源: 中国经济网    

  2018年,A股市场28岁,即将步入而立之年。在过去20余年间,A股市场“牛短熊长”,与海外成熟市场相比,牛熊切换周期更短。据统计显示,A股牛市的平均持续时间仅21个月,而美股牛市平均可持续64个月,3倍于A股市场;同时,A股熊市平均持续为28个月,而美股仅19个月。

  注:统计时间从1998年7月-2018年6月,“牛市”为持续上涨超20%的时间段,“熊市”为持续下跌超20%的时间段(中欧基金整理)

  与经历了200多年发展的海外成熟市场相比,国内A股市场当属名副其实的“新兴股票市场”,成长过程难免曲折。在中国股市建立之初,各项机制尚不健全,市场套利机会较多,短期交易相比长期投资而言更易获利,“短炒”也因此成为早期市场的主流方式之一。

  然而,随着市场机制的不断完善,如今A股生态环境已发生明显的变化。无论是上市公司质量、市场整体估值水平,还是投资者结构、行业监管政策等都在不断改善,A股市场正日趋成熟。未来,“牛长熊短”的时代将渐行渐近!

  三大因素改变A股生态,“牛长熊短”条件逐步具备

  1、优质企业供给增加

  2000年后,中国证券市场不断扩容,民企逐渐取代国企成为上市的主力。随着各行业龙头企业的纷纷上市,A股上市公司的质量逐步提升,更为A股投资者提供了丰富的优质标的。数据显示,2002年上市公司中ROE(净资产收益率)大于15%的企业仅为52家,而到了2017年则增至677家,增速超过10倍!

  2、历史估值低位,投机向投资转变

  随着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A股的整体估值也逐步与海外成熟市场接轨。截至2018年7月,上证综指估值在过去20年中下降了68%,同期SP500指数下降19%,A股市场估值已经低于美国股市。即使对比全球股市,A股的估值水平依然处于低位区。

  注:估值计算包含负值,数据来源:中欧基金整理

  3、机构投资者占比不断提升,投资更趋长期理性

  A股的投资者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2003年,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仅为4%,而到了2017年,这一数据已逐步提升至46%。未来,A股市场的机构投资者占比还将进一步提升,外资机构将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

  2017年,A股经历四次闯关最终成功纳入MSCI指数,并在今年8月纳入权重提升至5%。截至2017年末,境外投资机构持有A股市值约8860亿元,在流通市值中占比2%,且增长态势迅猛。未来,市场上长期理性的机构投资者占比或将越来越高。

  数据来源:天风证券

  两大因素影响未来股市:资产管理新规和个人养老税优政策

  2018年4月,央行联合三会和外汇局发布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规定金融机构对资产管理产品应当实行净值化管理,对非标投资将加强限制,金融机构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并应当向投资者传递“卖者尽责、买者自负”的理念,打破刚性兑付。

  资产管理新规的推出对股市产生重大影响,投入刚兑产品的几十万亿资金也将进行重新配置。注重安全性的资金可能会转向货币基金、银行存款等收益较低的产品,而追求较高收益的则会选择净值化金融产品。从全球经验来看,股票型公募基金是高风险高收益偏好投资者的最佳选择,因此资产新规的推出必将挤出部分资金进入股票基金,并推动主动型价值投资大发展。

  个人养老税优政策将推动个人养老金投资大发展

  目前,我国养老形势十分严峻。人口老龄化加速、抚养负担重。相对于其他发达国家,我国处于“未富先老”的局面,养老资金储备严重不足。为缓解危机并推动个人养老金的发展,今年4月国家推出了个人养老税收优惠政策。个人如果参与养老投资,当期的税收可递延至退休之后再缴纳,相当于稀释了个税,达到减税效果。

  海外经验表明,个人养老税优政策可以极大的推动个人养老账户的建立和发展,以及个人养老金市场的爆发式增长。以美国为例,1974年《雇员退休养老保障法案》推出,建立了个人自愿参与、国家提供税收优惠的养老保障体系。税收优惠政策的推出和免税额度的多次上调,极大激励了美国国民参与第三支柱个人养老账户的积极性。截至2017年末,IRA计划资产规模达到8.9万亿,占美国养老金总规模的29%,占GDP的比重约49%,约有34%的美国家庭参加了IRA计划。

  资料来源:中金公司,中欧基金整理

  个人养老投资将为市场带来大量长期稳定资金

  在美国市场,个税递延政策使得以IRAs计划为代表的个人养老金市场快速壮大,成为美国共同基金和资本市场最主要的资金来源。但账户建立初期,养老投资也并非一帆风顺。个人投资者普遍缺乏投资经验,不具备资产配置的能力,导致投资时要么过分保守,要么过分激进,难以获得理想的投资回报。

  幸运的是,1996年美国富达基金针对个人养老投资困局,推出了养老目标日期基金(TDF),从产品设计上解决了投资者面临的资产配置难题。这类基金可根据生命周期,自动调整资产配置比例,从而满足投资者各阶段的风险收益偏好。

  养老目标日期基金多以退休日期命名,比如2035目标日期基金就是针对2030年到2040年之间退休的投资者设立。投资者只需选择与自己退休日最接近的基金即可,这大大减小了投资难度,使得投资者无需学习和了解关于投资的复杂知识。

  由于目标日期基金投资简单且盈利体验较好,2006年美国在养老金改革法中,将目标日期基金设定为个人养老账户的默认选项。截至2017年末,美国养老目标日期基金总规模超出1万亿美元,且自1996年以来连续22年实现每年净流入,深受投资者认可。此外,美国 IRAs 账户中约有48%的资产投向了包括TDF在内的公募基金,规模达到4.3万亿美元。长期稳定的养老资金注入,推动了美国股票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更进一步推动市场参与者投资理念和策略的转变。这一时期美国涌现出彼得林奇、巴菲特等一大批投资大师,长期价值投资、买入并持有的投资策略盛行。

  当下,我国个人养老税收优惠政策允许个人每月享有1000元(或月工资6%孰低)人民币的税收优惠额度。假设未来有两亿人开立个人养老投资账户,平均每月投入500元,那么每年个人养老账户的总额会增长1.2万亿,而且会不断累积,发展空间巨大。今年8月6日,我国批准了首批14只养老目标基金,中欧基金等14家基金公司入选,为中国人的养老投资提供了合适的产品选择。

  养老目标基金的推出,有助于加速推动中国第三支柱的建设和个人养老金市场的发展壮大,未来中国的公募基金行业和股市也因此受益,迎来大量长期稳定且源源不断的资金注入。股票、基金等品类的投资管理将更加立足于基本面研究,真正秉承长期投资价值理念。同时,中国股市经过最近几年的调整,已经处于估值低位,这为养老资金的入市提供了良好机遇。随着股市生态环境的向好发展,未来股市或将迎来牛长熊短的新阶段,股票型公募基金也有望和股市形成良性的互动,迎来大发展。

(责任编辑:康博)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