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频道 > 保险 > 保险滚动新闻 > 正文
 
返还型健康险上演"最后疯狂" 盲目跟风则隐患多

打印本稿】 【进入论坛】 【推荐朋友】 【关闭窗口 2006年11月15日 09:24
史丽萍
    即将在明年1月1日正式停售的返还型健康险,最近开始上演“最后的疯狂”,众多市民纷纷赶在停售前抢购,保险公司的健康险业务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涨幅,有的公司涨幅甚至高达一倍以上。但有保险专家提醒,市民最好冷静分析自己的保险需求而再决定是否投保,千万不要盲目“跟风”抢购,以免投保后将来后悔遭受更大损失。

    “返还型健康险今年年底就要停售了,以后市场上再也没有这类产品了,你要投保就趁早啊。”“我们公司的返还型健康险都卖疯了,你也考虑一下吧。”近日,本报记者不断接到不同保险公司代理人的营销电话。

    9月1日起实行的《健康保险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从明年1月1日起,健康保险将取消理财功能,只保健康,不再返还,从而引发了市场上对返还型健康险的抢购。

    据了解,新华人寿的一款返还型健康险,“截至目前,本月保费收入已占到70%,而以前这一比例一般在30%左右,涨幅高达一倍多。”而记者从友邦保险广东省分公司也了解到,该公司的返还型健康险也将于本月30日停售。据悉,这款返还型健康险本月销量也猛增,保费占比从原来的33%上升到50%,近几天更是达到了60%。而中国人寿广东省分公司本月的健康险业务也比原来上升了26%。

    “返本”是最大卖点

    业内人士分析,返还型健康险之所以受到投保人的抢购,不排除保险公司的代理人在这个阶段加大了营销力度,但更主要的是该险种具有“有病赔钱,无病还本”的理财功能,“这一险种的特点在相当程度上迎合了大多数有着储蓄习惯的国人的心理,而纯保障的消费型健康险,如果不出险,投保人就感觉自己的钱打了水漂,不划算。”

    据了解,目前市面上的健康险中有40%左右都是返还型健康险,这也意味着,返还型健康险退市对健康险市场冲击还是不可小觑的。

    并非所有该险种都停售

    记者在昨天采访中获悉,并不是目前市场上在售的所有具有返还功能的健康险都会停售,个别保险公司的此类产品因其当初报备时,是以“寿险”的名义报备的,因此得到了保监会的“特赦”,暂不停售。

    如某保险公司的两款具有返还功能的健康险,仅在广东,每年的保费收入就有8亿多,“考虑到停售对市场影响太大,保监会同意不停售。”

    另外,记者还了解到,在当初保监会叫停健康险的“分红”功能时,不少保险公司已推出了返还型健康险的替代产品,即一款定期或终身寿险主险附加重大疾病保险,主险具有返本的功能,而附加的重疾险则属纯消费型的,这类产品也不在停售之列。

    专家提醒

    盲目跟风隐患多


    对于市民在停售前抢购返还型健康险,保险专家特意提醒,保险应是一个人长期财务规划的一部分,应避免跟风抢购。

    保险专家提醒,盲目投保难免留下很多隐患:如投保人对保险责任理解有偏差,将来理赔时会纠纷不断;再如返还型健康险的缴费期大多长达十年、二十年,如果投保人未能充分考虑自身的财务能力,万一将来续期保费缴交不及时,保单利益将受损。

    中国人寿广东省分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市民在投保前,一定要分析自己的保险需求,是否需要这份保单,另外要认真看保险条款,特别是“保险责任”和“责任免除”两项,不要在代理人的游说下匆忙投保。

    广东省保险学会副秘书长王明友表示,对于那些有储蓄习惯而又有一定财务能力的投保人,如果偏好具有理财功能的健康险,可以考虑投保返还型健康险。但是对于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在经济实力还不太强的时候,可以考虑纯保障的消费型健康险。
 
来源:广州日报
中国经济网信息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载之全部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新闻、公告、评论、预测、图表、论文等),仅供网友
参考。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经济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
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
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3512266-8089、8085

24小时排行
·
·
·
·
·
近期专题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