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国际博物馆日,视频化让人与文物建立新连接

2022年05月19日 12:03    来源: 九派新闻    

  九派新闻特约评论员 张可盐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受疫情影响,不少地方的博物馆选择了暂时性闭馆。这也让不少喜欢触摸历史、感知文明的人们,无法如往常般与文物近距离“面对面”了。

  不过,这个缺憾,正被直播、短视频平台所弥补。线上看展、云端逛馆的新形式,让公众足不出户,便能突破空间局限,抵达一件件文物藏品面前,看见它们的美轮美奂,感受它们所承载的厚重文化底蕴。

  比如,抖音与故宫博物院共同发起的“抖来云逛馆”计划,通过对故宫藏品文物的视频化,打造文物视频版的百科全书。与现场参观相比,“云逛馆”除了会有更全面的文物展示,还有更生动的专业讲解。故宫抖音账号已经推出的历史、陶瓷、钟表、服饰、珍宝五个合集,不仅全方位、立体化展示文物的精妙,更是知识满满,让人流连忘返。

  博物馆通过拥抱短视频实现数字化,将展示的场景由线下延伸到线上,不仅是共识,更是趋势所在。因为,无论现场参观,还是此前的书本、图文,传播都存在局限。而视频化,则打破了这些局限。当触达变成随时随地,当信息的传播由扁平变得立体,人与文物的距离在缩短,人与文化的接触变得更加密集。

  “博物馆不仅是旧遗产的投影机,还应成为新文化的发生器。” 在互联网时代,博物馆找到了存在的新意义,也找到了履行传承文明、传播文化使命的新载体。视频化,不仅让文物有了更大的展示平台,更重要的是,它建立了人与文物、人与文明的全新连接。每次刷屏、每次切换,都可能是一次时空穿梭。每次瞩目、每个点赞,都是一次和文化的碰撞、和文明的对话。

  视频化重建了人与文物的连接,也重建了传统文化传播的路径。互联网的加持、数字化的赋能,真正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更加丰富的文物展示、更加系统的文化阐释、更加生动的文物故事,让传统文化的传递与获取变得触手可及,让文明绵延发展的全貌让人尽收眼底。文明与历史、美学和艺术,在数字的河床上流淌,持续浇灌着人们的精神家园。

  在抖音等视频平台上,人们不仅能看到古钟表的精美绝伦,还能关注唤醒落寞的修复师职业。不仅能够遍览各朝各代的藏品文物,还能在深入浅出的讲解中,了解文物所承载的历史、所沉淀的文化。文物,不仅让人看见,更让人懂得。这样的连接,突破了时空的局限,更加全面展示了藏品文物的前世今生,拉近人与文物的距离。同时,还能激发人们“考古”的热情,深化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拉近人与历史、文明的距离。比如,文物知识通过短视频和直播,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让他们告别娱乐的浮躁,爱上传统文化的深邃。而在此之前,走进博物馆,翻开历史书,在年轻群体中,还被视为小众的习惯。再比如,有了视频版文物百科全书的存在,家长们便能够跟孩子一起,在方寸屏幕间博古通今,阅读悠远的历史,感受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拓宽孩子的眼界和胸怀。

  视频化,让人与文物建立新连接,也让人与历史和文明建立了新的连接。在人与文物的全新交互中,文物将在新的载体得到新生,而其所承载的优秀传统文化,也必将在更广阔的领域、更久远的时间里,传播开来,绵延下去。

(责任编辑:蔡情)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国际博物馆日,视频化让人与文物建立新连接

2022-05-19 12:03 来源:九派新闻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