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公募理财降门槛 银行担忧“没有好产品客户必流失”

2018年07月24日 07:37    来源: 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 毛宇舟

  近日,银保监会发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理财新规),引起市场广泛讨论。总体而言,理财新规与此前监管部门发布的资管新规中净值化、打破刚兑、去资金池、回归资管本质的核心思想保持一致,对过渡期后存量非标资产提出了更为灵活的处置办法。

  某股份制银行资管部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新办法出来后,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未来竞争压力加大,差异化将体现,投研能力强的银行在销售端压力会小一些,“以前5万元门槛,客户的投资集中度往往较高。而降低门槛后,客户选择性也高很多,尤其是现在银行间转账十分便捷,如果没有好的产品支持,客户必然流失”。

  恒丰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杨芮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从产品的角度看,新规出台后投资者的层次和需求都较以往增多,理财业务需有与之配套的投研和风控体系。短期内,银行资管机构可以加强与非银金融机构合作,弥补现有投研能力短板,同时通过积极引进专业人才的方式,逐渐增强自身投研能力。

  新规未见明显放松

  市场普遍认为,理财新规较资管新规有一定放松。理财新规提出,过渡期结束后,对于因特殊原因而难以回表的存量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以及未到期的存量股权类资产,经报监管部门同意,商业银行可以采取适当安排,稳妥有序处理,并明确了公募资产管理产品除主要投资标准化债权类资产和上市交易的股票外,还可以适当投资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但应当符合资管新规关于非标投资的期限匹配、限额管理、信息披露等监管规定。

  对此,申万宏源研报认为,公募资管产品可以投资非标并不意味着政策放松。首先,资管新规里并没有提过公募产品不能投资非标,本次细则只是明确公募产品可以投资非标资产。压降非标的核心手段不是限制某类产品投向非标,而是非标产品不能期限错配,银行必须发行长期理财产品去匹配非标产品。而期限越长的产品越难发行,从而从负债端制约资产端非标资产投放。资管新规全方位围堵非标资产的核心抓手在于限制期限错配,只要这一条不放松,对于非标的政策就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变化,未来银行非标资产配置收缩仍是大势所趋。

  中原证券分析师刘冉认为,尽管理财新规释放监管节奏放缓的信号,但监管的大方向未发生改变。逐步压缩存量非标、规范资金池运作,消除通道与多层嵌套、实施净值化管理、打破刚性兑付仍然是资管新规及其配套细则的最终目标。

  数据显示,2017年底,银行非保本型理财产品余额为22.17万亿元,2018年5月末余额为22.28万亿元,6月末余额为21万亿元,同业理财规模和占比持续下降。理财资金主要投向债券、存款、货币市场工具等标准化资产,占比约为70%;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投资占比约为15%左右。

  产品体系将走向差异化

  在此次理财新规中,最引人注意的是公募理财产品门槛自5万元降至1万元,这对于银行而言无疑是个利好消息。

  某股份制银行资管部人士告诉《证券日报》记者,降低投资门槛,银行已经呼吁了很多年,这次终于放宽了。从整体行业来看,势必将吸引更多的投资者。但是对于个体银行而言,面临的挑战将大大增加。在降低门槛后,客户投资将会呈现分散化的特点,银行维护成本也将随之上升。此外,产品端能否跟得上客户需求也是挑战之一,尤其是对于大部分低风险偏好者,如何满足他们的投资需求将是银行面临的主要问题。

  工商银行一名客户经理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许多老年客户都偏好购买保本型理财产品,未来打破刚兑后,如何与这些投资者沟通,做好投资者教育的工作,也是即将面临的巨大挑战,“一些客户上了岁数,就问保不保本,不保本的产品一律不买,即便是讲一些理财知识,短时间内也无法接受(打破刚兑)”。

  此前,农业银行资产管理部副总裁王飞曾公开表示,大部分客户只能接受风险小、波动低的产品,资管新规后,银行做了不少调研,也进行了高风险产品的尝试,但是卖得并不好,未来各家银行产品体系将会走向差异化。

  恒丰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杨芮认为,理财新规出台后,银行理财业务趋向于“投资长期化、产品净值化、资产标准化”方向发展。在实行公募和私募理财产品的分类管理后,银行在销售理财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加强对不特定社会公众的投资者教育,另一方面要培育和挖掘更多的合格投资者,在多层次资本市场中满足各类投资者的理财需求。

  净值化利好投资者

  普益标准数据显示,今年6月份,全国银行理财发行量为12340款,环比下降513款。随着资管新规正式版本落地,对保本类理财产品的禁止性规定变得明确,因此上月理财产品发行总量继续微幅下跌,未出现周期性反弹。净值型产品数量逆势上扬。

  净值化产品对于许多投资者而言仍较为陌生,资管新规后,投资者将受到何种影响?杨芮表示,对于低风险偏好者而言,银行理财将不再成为其“保本保收益”的投资渠道,理财新规要求规范产品运作,实行净值化管理。这与资管新规中“打破刚性兑付”的要求保持一致,低风险偏好的投资者或将选择其他稳健的投资方式。

  中风险偏好的投资本身对风险、收益和流动性要求适中,此次理财新规中要求实行分类管理,区分公募和私募理财产品,降低单只公募理财产品的销售起点至1万元,中风险偏好的投资者可以用与以往相同的资金,拥有更多种的理财产品选择,通过分散理财产品的风险,提高整体收益。

  对于高风险偏好投资者而言,在净值化管理后,理财产品的收益和风险可以通过净值的波动及时反映出来,这可以让高风险投资者更好地掌握自身需承担的风险,帮助高风险投资者在追求高收益的同时尽可能降低风险,当然,这也随之提高了投资者对银行理财投研能力的要求。高风险投资者将更加青睐于选择具有更强投研能力的银行理财产品。

(责任编辑:华青剑)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