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神科技“神操作”遭中小股东和交易所质疑
低价定增预案被股东大会否决 高溢价收购资产计划引来关注函
继2021年非公开发行股票计划停止实施之后,华神科技2022年推出的非公开发行股票计划再次流产。至此,公司自上市以来累计拟增发4次,均以失败告终。
6月15日,华神科技披露公告称,关于公司2022年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方案的议案遭股东大会否决。当日,华神科技的股价报收4.59元/股,与前一交易日持平。
据悉,华神科技本次非公开发行股票计划引发了中小投资者的不满情绪。一方面,公司对关联方推出低价定增计划;另一方面,公司欲以220倍的高溢价率收购关联方资产。如此行为饱受市场争议。
针对公司的医美业务发展情况以及后续的募资计划,《证券日报》记者当日专门致电华神科技,但截至发稿,公司的公开电话均无人接听。
定增预案遭中小投资者反对
今年5月21日,华神科技披露2022年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预案,拟向控股股东四川华神的控股股东远泓生物非公开发行股票不超过1.067亿股,拟募资不超过4亿元,在扣除发行费用后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值得关注的是,此次增发预案的发行价为3.75元/股,与5月20日收盘价4.77元/股相比折价21.38%。
此次非公开发行预案并未获得投资者的“好脸色”。华神科技6月15日披露的股东大会决议公告显示,关于公司2022年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方案的议案遭投票否决。从中小股东的表决情况来看,对该议案逐项表决的反对票比例均超过七成。
一位华神科技的投资者告诉《证券日报》记者:“我们认为,公司推出的低价定增方案损害了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公司账面上仍有上亿元货币资金,此次定增募资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用途,给人的感觉就是为了让关联方低价获取股份,为了定增而定增。对于这种做法,我们会通过投反对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华神科技的非公开发行方案已经不是第一次遭到投资者反对。2021年,公司就曾计划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尽管遭到中小股东的集体反对,但相关议案依然在股东大会上获表决通过。但在2021年10月份,公司宣布终止定增并撤回定增申请文件。
最近两次定增的对象均为公司关联方远泓生物,募资用途都是“补充流动资金”,定增价格均不足4元/股。有投资者调侃称:“上次增发终止了,刚过半年多,这次又来了?真不明白黄老板咋这么‘渴’呢?”
收购资产计划引来关注函
华神科技近期的操作引发了中小投资者的各种吐槽。华神科技引发投资者不满的由头,除了“增发价格太低”外,还与近期公司披露的一场关联交易相关。6月7日,华神科技发布公告称,公司全资子公司蓝光矿泉水与关联方远泓健康、西藏宇泰签署协议,拟以3320万元收购两家公司合计持有的远泓矿泉水100%股权。作为交易对方,远泓健康为华神科技实控人黄明良、欧阳萍夫妇控制的企业;西藏宇泰的法定代表人、执行董事兼总经理万久根则是黄明良的妹夫。
截至2022年4月30日,远泓矿泉水的经审计后的净资产仅为15.06万元,2021年和2022年前四个月净利润分别为-849万元、-182万元。华神科技计划以3320万元向关联方收购该资产,收购溢价率高达220倍。该公告发布后,华神科技很快就收到了深交所的关注函,要求公司说明交易标的持续亏损的主要原因、是否具有持续经营能力,并且补充披露该资产的具体评估过程、结合市场可比交易说明资产评估的公允性等。目前,华神科技已公告宣布,将延期回复深交所的关注函。
医美业务尚处起步阶段
公开资料显示,华神科技起源于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制药厂,1998年在A股上市,早前曾因生产抗癌药利卡汀而受到市场广泛关注,公司主营的中药产品三七通舒胶囊为公司医药业务稳定发展贡献良多。2020年,黄明良方以12亿元受让公司相关股份,成为华神科技新一任实控人。
黄明良入主上市公司后,华神科技两度发起“低价定增”,均以失利告终。在主营业务方面上,公司对外投资医美医院,计划构建医养大健康产业生态体系,因此带来的乐观预期一度引发股价上涨。但从目前情况来看,公司的大健康业务仍处于起步阶段。2021年,华神科技的主营业务收入依然由医药制造、建筑钢结构两大业务作为支柱,这两项业务实现营收占比分别为52.69%和45.61%;大健康业务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仅为82.26万元,占比0.09%。2021年,公司的研发人员减少14.91%,研发投入资金同比减少30.21%。
香颂资本董事沈萌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目前国内医美市场处于上升发展趋势中,因此吸引了很多企业的关注,都希望能从中分到一块蛋糕。华神科技如果仅通过与医美医院合作,从一些中小规模产品切入该领域,将很难在医美市场快速形成产能规模及成本优势,拓展医美大健康业务的周期会拉得更长,也会分散企业资源的分配。
沈萌认为,“公司作为上市企业,可能会比普通企业具备更丰富的整合资源,这是华神科技参与医美市场的优势。但也要看其拓展新领域业务的方案是否可靠,如果只是小打小闹,可能会瞻前顾后,无法在短期内形成优势,而自身原有业务也无法经营好,甚至会拖累公司的业绩。”
北京鼎臣医药咨询管理中心负责人史立臣则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医美市场说是蓝海,实际上已成为‘红海’,因为市场壁垒较低,真正的好产品较少,市场又处于弱监管状态,竞争激烈,劣币驱除良币的现象时有发生。想要切入这个领域,企业需要关注品牌美誉度的推广工作,还要增强对线上、线下的营销能力。进入这个行业容易,但能不能做好最终还要看自身的经营能力和发展优势。”
本报记者 舒娅疆
(责任编辑:蒋柠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