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昔日柔性屏“独角兽”柔宇科技今陷危局

2022年04月08日 06:55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    

  当折叠屏成为手机市场竞逐热点,场内玩家高歌猛进之时,昔日高呼掌握“低成本、高良率”柔性屏技术的柔宇科技却“马失前蹄”。

  “去年底,公司产线开始维持最低运转。”还在柔宇科技任职的一名老员工李艳红(化名)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数月欠薪导致柔宇科技大批员工离职,“2022年开年以来,柔宇科技OA系统里的员工人数不断减少,已从1800人下降到700人左右。”

  4月6日下午,记者前往深圳南山学府路63号高新区联合总部大厦进一步了解情况,柔宇科技位于该大厦18层及19层。记者注意到,18层的柔宇科技员工已搬走,仅19层在办公。

  曾提出科创板上市申请

  2020年最后一天,柔宇科技向上交所提交了科创板IPO申请。据招股说明书(申报稿),连年亏损的柔宇科技自身并没有“造血”能力。2017~2019年以及2020年上半年,公司累计营收只有5.17亿元,累计亏损却达到31.95亿元。

  2021年2月,柔宇科技撤回上市申请。此后,柔宇科技再未提交IPO申请,资金紧张问题开始显现。

  前述员工李艳红对记者表示,2021年3月,当时VP(Vice President,副总裁,记者注)级别高管已出现被拖欠薪资的情况。VP以下的管理岗当年3月拖欠的薪酬到5月发放,7月的工资到9月收到50%;8月的工资9月正常发放,9月工资10月只收到40%。到2021年11月,欠薪问题全面爆发。“因为(2021年)10月薪资全额暂停发放,公司承诺将在11月30日补发10月的薪资但并未兑现,12月底收到了11月的工资。而12月以后至今几个月的薪酬都没有收到。”李艳红说。

  2022年清明假期前,柔宇科技欠薪问题多次登上热搜榜,再度引发热议。而让李艳红没有想到的是:“3月31日下午,公司各个部门陆续通知,清明节之后就开始放假,时间是3个月。其中,4月按照全薪计酬,5月和6月按照深圳最低工资标准来计算,这两个月的社保也要按最低基数来调整。”

  让包括李艳红在内的柔宇科技多数员工更感不满的是,柔宇科技始终没有发布关于放假3个月的正式通知。“公司担心这种消息被员工对外释放出去带来负面影响,但员工却很担心,如果公司不以官方名义发布正式通知,后续公司会不会将3个月时间解释为员工旷工?”

  4月6日下午,在柔宇科技工作的在职员工王淼(化名)向记者表示,公司的做法相当于变相裁员。“有些老员工拥有原始股,他们如果要离职,公司会回购他们的股份,但是有些(人)回购的钱也没给(到)。有些海外的柔宇部门领导不满公司做法,并未通知员工放长假,所以有些人仍然到岗。今天深圳南山办公区也有几十号人来上班。”

  李艳红对记者补充道,柔宇科技已经不是第一次按照深圳最低工资标准发放工资。另一位柔宇科技员工则表示:“即便是最低标准,也并未发放。”

  4月6日,记者就放假等问题向柔宇科技公关部求证,截至发稿对方未给予明确回复。当日下午5点,柔宇科技员工收到人力资源中心的邮件。邮件称:“按照集团最新的组织架构调整,公司各项业务运营更为高效有序,并非全员放假”。邮件同时表示:“若个别项目时程计划有所调整导致部分岗位短期内暂无工作任务,可以实行小部分人员短期放假安排”。

  产品仍在市场拓展阶段

  公开资料显示,刘自鸿出生于1983年,17岁以江西省抚州市理科高考状元成绩考入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就读。2012年,刘自鸿开始在多地同步创立跨国公司柔宇科技。凭借柔性显示屏崭露头角的柔宇科技迅速成为投资圈的竞逐对象,IDG、深创投、松禾资本等头部机构纷纷下场。启信宝数据显示,2019年四季度柔宇科技完成3亿美元的F轮融资。

  然而,不断融资的同时,柔宇科技却始终难以实现盈利。创立9年以来,柔宇的屏幕并未出现在任何一家主流手机厂商的产品中,自有品牌在公开渠道难觅踪影。其技术独创性、量产能力以及获客能力也开始遭到质疑。

  目前,柔性屏幕主要有两种技术路线,一是京东方、TCL科技、三星等公司主要拓展的多晶硅(LTPS)技术,市面上主要的折叠屏手机等产品几乎都由这些公司供应;另一种则是柔宇自主研发的超低温非硅制程集成技术(ULT-NSSP)。

  据刘自鸿此前介绍,上述两种技术有着本质的不同。“ULT-NSSP技术比LTPS在量产能力上更优秀,原因在于采用不同材料体系和不同制程工艺,整体生产流程大为简化,设备投资成本大幅降低,良率显著提高,产品弯折可靠性极强。相比而言,LTPS技术需要的温度比较高,工艺也比较复杂,导致全柔性屏可折叠屏幕的良率和弯折可靠性非常低,而且之前基本上只能做曲面,可折叠的次数很有限。”

  由于采用自主研发的新技术路线,过去几年,柔宇科技始终难以打开市场。据招股说明书(申报稿)数据,2017~2019年及2020年上半年,柔宇科技营业收入分别为6472.67万元、1.1亿元、2.3亿元和1.2亿元,对应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6亿元、-8亿元、-10.7亿元和-9.6亿元。对于持续亏损的主要原因,柔宇解释称:“产品仍在市场拓展阶段,销售规模较小且研发需要投入大量资金。”

  对于柔宇科技的量产能力,一位柔宇内部人士曾向记者介绍称:“柔宇在深圳龙岗的产线一期建设已完成,大概是280万片/年,尺寸为7.8寸左右。公司会充分利用在龙岗的产线。”不过280万片/年的规模放到业内仍属于小规模(量产)。

  目前,华为、三星、小米等均未与柔宇达成合作,公开承认合作的只有中兴,但后续动作至今没有披露。除了手机之外,柔宇科技试图将柔性屏应用于消费、体育赛事、会议等B端行业客户中,但效果不太明显。

  终于等来了战略合作方

  2022年1月,资金链紧张的柔宇科技终于等来了“白马骑士”——深圳中智卫安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智卫安)。启信宝信息显示,中智卫安成立于2018年7月,法定代表人为钟翔宇。

  2022年1月17日晚间,柔宇科技微信公众号发文称,1月16日,中智卫安与柔宇科技进行战略合作签约。基于合作协议,中智卫安将向柔宇科技批量采购柔性显示屏、柔性传感器及软硬件一体化解决方案,用于公司全线商用机器人产品,自2022年起连续3年采购金额累计约30亿元。

  签约现场,中智卫安董事长钟翔宇表示:“机器人产品本身是显示屏的重要载体,2021年,中智卫安机器人包括CIOT品牌机器人市场保有量突破7.5万台,在写字楼、酒店、餐饮、医院、商超、政务、展馆等50+个场景落地应用,这意味着中智卫安的智能商用服务机器人有广阔的市场空间……柔宇科技第三代蝉翼柔性屏则为中智卫安机器人提供了更好的人机交互平台,让我们的产品在市场竞争中独具优势。”

  成立仅3年多的中智卫安目前处于B轮融资阶段,公司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那么,中智卫安能救柔宇科技吗?对此,李艳红称:“至少我作为员工没有看到特别实质性的推进。中智卫安的消毒机器人之类,起初对方表示消毒机器人‘面部’这块可以用柔性屏,据说做出了几台。但实际上,今年初的时候柔宇已经没钱了。后面才知道,这个战略协议对双方都没有实际约束。这种消费级的机器人真的需要一个造价更高柔性屏吗?”

  在李艳红看来,柔宇科技“断粮”与刘自鸿及柔宇其他高管团队们的判断力有很大关系。“包括对融资的误判,为什么这么有把握,下月就会到?实际上多少个‘下个月’都没到,在这个过程中,难道不应该及早反省?最不理解一件事就是,正常(情况下)如果企业要继续经营,并且意识到自己账上钱不多了,是不是应该裁员或者业务上作出调整?但公司都没有。”

  李艳红进一步表示:“公司内部也曾流传,有其他股东曾商议引入投资,据说会涉及到稀释创始人股权,也包括引入政府部门纾困资金,但都没有下文。也听到刘总在外边借了资金,借一两个亿还是多少(具体金额不明晰)。”

  2022年是王淼在柔宇科技工作的第五年,按照她的理解:“刘自鸿不太愿意放权给职业经理人。公司的走向最后是这样的,说明在市场上经不起推敲。但是从个人角度,还是希望公司越来越好。”

  柔宇招股书中曾披露:“公司采用特别表决权结构,根据公司章程(草案)安排,对于提呈公司股东大会的议案,A类普通股持有人每股可投4票,而B类股份持有人每股可投1票。目前,实际控制人刘自鸿持有公司38.61%的股份,且均为公司全部已发行的A类普通股,合计占公司投票权的比例为71.56%,实际控制人对公司的经营管理以及需要股东大会批准的事项起到决定性作用。受特别表决权结构影响,中小股东的决策能力将受到一定限制。”

  李艳红表示对柔宇科技不再抱有期待,决定开始找工作。她也希望未来会有政府资金或有产业运作能力投资人能解救柔宇科技。

  4月6日,记者通过微信添加刘自鸿,并说明了采访意图,但截至发稿他尚未通过记者的好友申请。

  每经记者 王晶 每经编辑 梁枭

(责任编辑:蒋柠潞)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昔日柔性屏“独角兽”柔宇科技今陷危局

2022-04-08 06:55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