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新药研发难市场推广更难 业内呼吁加大关注新药上市商业化

2018年09月04日 07:12    来源: 每经网-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记者 李少婷 实习编辑 徐斐 每经编辑 祝裕

  创新药研发之难已为医药领域的投资人所熟知。近年来,涌入新药研发阶段的资本日益增多,甚至引发了业内关于新药研发投资是否过热的讨论。但在8月31日~9月2日举办的“第十届中国医药企业家科学家投资家大会”上,药企代表及投资人已将预判风险点的目光投向新药上市阶段。

  “大家觉得拿到新药证书就算完成任务,实际上不是,商业化非常重要。”歌礼制药-B(01672,HK)董事长吴劲梓在会上表示。华盖资本创始人许小林亦表示,投资方对投资研发临床领域关注太多,对商业化关注太少,有时最终产品销售不及预期,原因在于商业化系统没能同步做好。

  创新药投资热度不减

  “据说中国生物医药企业6000家,美国只有1000家。美国是全球最大的市场,中国还要在此基础上再加上一些‘海归’创立的企业,肯定是过热。”吴劲梓认为,目前正是国内创新药投资的好时机,“未来5~10年,中国一定会出现很好的机会,但投资者也要知道优质标的有限,要投资有潜力、有创新能力且满足临床需求的(标的)。”

  北极光创投创始人邓锋向包括《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内的媒体记者介绍,对于处于后期的项目,“去杠杆”的环境使投资机构可以更加从容地进行了解和调研;而对于处于早期的项目,关键是要看是否属于真正的创新,与“去杠杆”关系不大。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指出,当前创新药投资是否过热并不影响投资者继续进入这一行业。百洋医药董事长付钢认为,就战略层面而言,投资创新药是看未来十年、二十年有没有投资机会;就战术层面而言,则是看能不能相对于竞争对手抓住更好的机会。付钢表示,是否能投到更创新的项目及处于更早期阶段的优质项目,就要看投资团队的能力,这种能力是与其他投资机构竞争的基点。

  曾投出血液制品A股上市公司博雅生物(300294,SZ)的高特佳投资集团董事长蔡达建亦赞同上述观点。蔡达建指出,创新药投资热潮近两三年才兴起,目前可以对创新能力是否能满足病患的需求持乐观态度,但市场成熟尚需时日,“比如医疗保险支持的能力,还有商业保险的开发等,这都是市场(需要经历的)成熟的过程”。

  新药上市仅是“万里长征第一步”

  “就歌礼的体验来说,拿到新药证书后如果销售不好是最凄惨的事情。新药证书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下面就要看商业化能力。”吴劲梓表示。

  新药上市后的商业化能力被业内人士认为是一大风险点。许小林认为:“对投资研发临床领域关注太多,对商业化关注太少,很多产品出来以后以为市场会非常认同,结果销售并不好,有时候不是产品的问题,而是整个商业化系统没做好。”

  “我们上市一个新药,几个亿的投入从上市后开始亏,亏很多年,亏很多钱,但我们一直在坚持,这个产品到2018年已经有接近50亿的产品销售额。”石药集团CEO王振国举例称,“新药上市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比如得到专家及患者的认可、取得理想的市场业绩等都需要大量的工作。”

  歌礼制药的例子也被投资人频频提及。作为首家港交所上市的未盈利生物医药企业,歌礼制药上市后股价持续走低,在8月31日披露半年度业绩后,其股价获近30%的提振。在市场策略上,吴劲梓表示,歌礼制药第一要速度,和跨国企业同步上市针对丙肝的新药;第二要质量,其用药12周的治愈率较高,获得了较大的业绩提升。

  新药上市后市场销售模式的创新也受到关注。“现在有几十个PD-1(一种治疗癌症的抑制剂药物)在发展,大家都在‘抢病人’。新药努力早上市半年,但是解决方案滞后,会使得药品导入市场很慢。”付钢认为。

  “之前的研发都是研发一种新药,未来除了研发新药之外,还有相关的生态系统也要一并研发,这样当上市一个新产品的时候,整个生态圈和所有配套工程都有,买药、诊断、治疗和后续保障所有一系列程序都要透明。”再鼎医药大中华区总裁梁怡表示。

(责任编辑:关婧)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