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博济医药业绩大变脸引造假质疑

2018年05月15日 08:28    来源: 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消息 上市前后经营业绩玩变脸,毛利率三年下降21个百分点

  □本报记者 魏度 实习生 万少清

  上市三年就亏损,自称是业内为数不多的全方位、一站式CRO服务提供商博济医药(300404.SZ)大玩业绩变脸术。

  上市才三年,博济医药的净利润就坐了滑滑梯。年报数据显示,上市首年,公司净利润大降三成,次年再降九成。到了2017年,净利润亏损0.24亿元,同比剧降12.73倍。

  博济医药经营业绩难看的同时,一些财务数据异常让人起疑。

  2017年,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八成,而毛利率下降21个百分点,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1.49亿元,而营业收入仅为1.31亿元。近亿元应收账款计提的坏账准备高达四成,且账龄一年以上的应收账款期后回款率不足20%,6313万元的存货跌价准备高达972万元,仅此两项导致资产减值高达0.24亿元。对于这些财务指标大幅波动,公司并未做详细解释,引发市场对该公司上市前财务数据造假质疑。

  昨晚11时许,博济医药回复长江商报记者称,根据监管部门要求,从2015年7月至2016年下半年,公司先后经历了多批次的自查和接受现场核查工作,期间,大部分临床试验项目处于基本暂停状态。由于临床研究项目成本、研发项目投入等增加,导致公司去年亏损。

  上市前后业绩两重天 市值三年蒸发八成

  年报数据显示,2017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1亿元,同比增长81.22%。然而,净利润与其严重背离,当年实现的净利润为亏损2448.86万元,同比大降1273.34%。对于亏损原因,博济医药并未在年报中进行详细解释。其实,博济医药陷入亏损早有预兆。

  2015年4月,博济医药在创业板挂牌。不过,当年的经营业绩很不理想,营收.27亿元,同比降11.99%,净利润2566.38万元,同比降32.40%。

  2016年,博济医药进入经营业绩加速下滑期。当年,公司实现的营业收入为7215.15万元,同比下降43.02%,净利润只有可怜的208.71万元,同比大降91.87%。

  上市三年跌跌不休的业绩,与上市前三年相比可谓是冰火两重天。

  数据显示,2012年至2014年,公司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26亿元、1.36亿元、1.44亿元,同比增幅为27.27%、8.62%、5.47%,同期净利润分别为0.33亿元、0.35亿元、0.38亿元,同比增幅为25.95%、5.59%、7.96%。

  上市前三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均在稳步增长,且二者基本匹配。单从当时经营业绩看,也勉强过关。

  难看的经营业绩传导至二级市场的是股价大幅下跌。

  博济医药曾一口气收了26个涨停板,股价猛蹿至200.78元,一个月之内较12.87元的发行价暴涨了14.60倍。

  不过,目前来看,200.78元是其股价的巅峰,此后,股价最低跌至12.33元。今年2月份以来,股价有所反弹,至昨日收盘报收23.83元。以此计算,公司市值最高达113.92亿元,最低跌至16.56亿元,昨日为32亿元,最大跌幅为87.63%。

  销售现金流与营业收入数据不符

  博济医药的经营业绩持续下滑的同时,部分财务数据存疑。

  公司的现金流量表显示,2017年,公司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1.49亿元,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5341.31万元,当期,公司的营业收入为1.31亿元,营业成本为9493.51万元。对比发现,销售现金流高出营业收入0.18亿元,购买现金流比营业成本少4152.20万元。而同期,公司的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存货账面价值变动并不大。

  2016年,公司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及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分别为7662.15万元、5860.25万元,当期营业收入、营业成本分别为7215.15万元、3704.51万元。

  一般而言,营业收入会高于公司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营业成本也会与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相差不大。

  公司解释称,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主要为收回以前项目款及项目预收款,二者不相匹配主要是计算口径不同。

  对应收账款大幅计提坏账准备也是博济医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2016年、2017年,公司的应收账款账面余额分别为88.23.88万元、9909.87万元,计提的坏账准备分别为2836.59万元、4276.09万元,计提比例分别为32.15%、43.15%。由此可见,2017年应收账款近亿元计提的坏账准备就超过四成。而2015年,公司计提的比例为20.03%。

  坏账计提比例逐年大幅攀升似乎表明公司的回款能力逐年削弱。

  2017年年报披露的信息显示,应收账款中,账龄两年以上的应收账款余额合计6898.75万元,占比70.68%,账龄一年以上的应收账款期后回款率不足20%,二年以上的应收账款期后回款率不足10%。

  与此同时,公司预收账款却在不断上升,2016年、2017年分别为5469.46万元、7768.69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2.84%、42.04%。令人意外的是,2016年预收账款在增长而营业收入大幅下降。

  对于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计提比例、预收账款增长率逐年大幅提升的原因,博济医药并未做解释。

  昨晚,一名会计师向长江商报记者表示,从目前公开的数据看,博济医药可能存在未披露的关联交易。

  此外,公司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也大幅攀升。2016年、2017年,博济医药的存货中“在研项目”账面余额分别为 5611.14万元、6313.49万元,跌价准备分别为38.75万元、972.78万元。2017年大幅计提原因也让人意外。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公司的存货周转率1.33次,同业排名靠后。

  对于这些,公司将其归咎于上述自查及核查影响所致。

  华东华南地区毛利率降幅过半

  博济医药毛利率大幅下降也备受质疑。

  长江商报记者查询到,2011年至2015年,博济医药的综合毛利率均维持在50%左右,2016年降至48.66%,而去年仅为27.39%。净利率方面,2011年至上市之前的2014年一直保持在26%左右,2015年降至20.27%,2016年猛降至2.81%,去年则为—20.47%。

  具体看2017年,当年营业收入大幅增长81.22%,而毛利率下滑了21.27个百分点。其中,占营业收入比重最高的临床研究服务的毛利率仅为14.48%。分地区看,华东和华南地区的毛利率分别由2016年的60.93%、52.00%下降至2017年的26.34%、20.10%,降幅均过半。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事情是公司的募投项目不及预期。

  博济医药IPO之时,曾募资2.15亿元投向临床研究服务网络扩建、药学研究中心扩建及药物评价中心建设三个项目。根据公司发布的招股书,上述三个项目的投入时间分别为2年、2年、1年。

  今年4月26日,博济医药发布的募集资金存放及使用情况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底,上述三项目累计投入资金6356.58万元、4896.59万元、2390.38万元。投资进度分别为69.66%、86.87%、58.62%,实现的收益分别为4955.29万元、1996.08万元、181.59万元,均未达到预期收益。

  对于上述现象,博济医药仍然将其归责于自查及核查工作,导致相关项目停滞。

(责任编辑:蔡情)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