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上市险企因会计估计变更"得福" 国寿一季报预增逾一倍

2018年04月26日 07:21    来源: 证券日报    

  数据显示,一季度4家上市险企合计原保费收入达6564.14亿元,同比增长10.20%,不过新业务增速仍不乐观

  ■本报记者 冷翠华

  每年的一季度常被称作寿险行业的开门红时期,受监管政策影响,今年的情况有些特殊,前两个月寿险行业规模保费同比下降12.44%,原保险保费同比下降24.31%。寿险保费未能实现“开门红”,上市险企又将交出怎样的一季度运营成绩单呢?

  日前,中国人寿发布业绩预增公告称,预计一季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较同比增加约67.64亿元到79.94亿元,增幅约110%到130%。而研究人士和相关分析报告认为,一季度上市险企整体经营业绩向好,主要是受益于传统险准备金折现率假设更新的影响,同时续期业务拉动的积极作用也将逐步体现出来。

  中国人寿一季报大幅预增

  中国人寿预计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将增加110%到130%。该公司表示,主要原因是受传统险准备金折现率假设更新的影响。“2017年第一季度传统险准备金折现率假设的更新增加了保险合同准备金,而2018年第一季度该项假设的更新减少了保险合同准备金”,中国人寿表示。

  一般情况下,险企以资产负债表日可获取的当前信息为基础确定保险合同准备金的相关假设。对于传统险,以中国债券信息网上公布的“保险合同准备金计量基准收益率曲线”为基础确定折现率假设。

  招商证券非银行业分析师郑积沙对中国人寿利润预增进一步分析认为,去年一季度,其因会计估计变更(会计估计变更,是指由于资产和负债的当前状况及预期未来经济利益和义务发生了变化,从而对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或资产的定期消耗金额进行的重估和调整)补提准备金132亿元,从而减少当季税前利润132亿元,而今年一季度750天曲线利率上移3个BP,有望增加税前利润174亿元,税后利润约130亿元。中国人寿预计的净利润增长与该数字存在几十亿元的缺口,郑积沙认为,这与今年一季度权益市场表现不佳以及市场环境导致费用投入增加有关,预期“投资收益+费用”吃掉利润50亿元到60亿元,但仍不改整体利润高速增长的趋势,并打响了保险股利润稳定快速增长的发令枪。

  不只是中国人寿,其他几家上市险企同样将受益于准备金折现率假设更新的影响。招商证券参照中国人寿对其他上市险企的测算结果为:中国平安预计增加税前净利润90亿元左右,中国太保预计增加税前净利润50亿元左右,新华保险预计增加税前净利润超20亿元。

  业内人士认为,尽管今年一季度开门红期间保费收入承压,但其利好因素也十分明显。一方面是传统险准备金折现率假设的更新将释放利润,另一方面,险企转型发展已经渐入佳境,上市险企基本建立了续期业务拉动发展的模式,利于其持续稳定发展。在一季度保险股大幅回调后,多位券商非银行业分析师认为,保险股估值处于低位,是进行配置的好时机。

  拉动新单销售是关键

  续期拉动对保险公司的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但业内人士也强调,险企在转型发展过程中,舍弃了部分低价值业务产生了空当,保费增速承压,转型之后,新单保费增速能否补上这一空当,也影响着其未来的持续发展。

  《证券日报》记者了解到,为配合产品结构的调整,很多寿险公司进行了渠道策略调整,大力提升营销员渠道的重要性并加大增员力度。增员、提升人均产能也成为整个寿险行业的要事之一。4月份起,险企在销售端侧重于价值率高的健康险,并且整体销售鼓励计划加强,但这些措施能起到多大的成效,还有待于数据的进一步验证。

  数据显示,一季度4家上市险企合计原保费收入达6564.14亿元,同比增长10.20%。不过新业务增速仍不乐观。例如,中国平安一季度的寿险业务原保费收入为1897.5亿元,同比上涨了20.6%,但其个人新业务原保费收入约为695.8亿元,同比下降了约12.3%。

  申万宏源研报认为,在《关于规范人身保险公司产品开发设计行为的通知》和其他理财产品的冲击下,短期新单销售仍有压力,展望二季度,随着险企增员、销售策略等工作不断推进,新单销售或进入改善通道。

  在自身业务发展之外,寿险行业还受利率和宏观环境的影响较大。

  东北证券分析师李勇认为,利率对险企尤其是寿险公司影响十分复杂。利率上行利好资产端固收类资产再投资并减轻负债端责任准备金补提的压力,但是,利率上行过快会使得储蓄类年金产品的新单销量和存量保单的继续率承压,同时,以公允价值计量的债券浮亏增加,此时,险企若盲目增加高保证利率的年金产品布局则可能带来长期利差损的隐患。利率下行利好资产端以公允价值计量的二级市场权益类和固收类资产的浮盈表现,增加年金类产品的吸引力,但利率快速下行将使险企面临“优质长久期资产荒”且责任准备金补提压力增大。整体来看,利率的过快上行或持续低利率对寿险公司的经营都有较大挑战。

  分析人士认为,在保险回归保障的理念之下,未来健康险、终身寿险、长期年金产品将成为险企新单收入和新业务价值增长的中坚力量,险企的经营模式需要逐步由利差驱动转向死差、费差和利差三差贡献的模式转变,既要在产品端提升产品吸引力,也要防止利差损,在投资端寻得优质标的,形成承保和投资双轮驱动模式。

(责任编辑:华青剑)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