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中植集团助力科技创新 国际顶尖科学家获颁“复旦-中植科学奖”

2017年12月18日 12:56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北京12月18日讯 昨日,第二届“复旦-中植科学奖”颁奖典礼暨第三届“复旦科技创新论坛”在上海隆重举行。2017“复旦-中植科学奖”授予在引力波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雷纳·韦斯(Rainer Weiss)、基普·索恩(Kip Stephen Thorne)和巴里?巴里什(Barry Clark Barish)三位科学家。他们同时也是本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在颁奖典礼上,三位获奖者发表了联合报告“LIGO与引力波的发现”。全球著名实验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丁肇中,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克劳斯·冯·克里青 (Klaus von. Klitzing),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技大学副校长潘建伟等世界一流科学家齐聚一堂,论道全球科技前沿领域和创新趋势。

  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焦扬,复旦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许宁生,中植企业集团董事长王伟等出席论坛活动并致辞。“复旦-中植科学奖”评奖委员会主席丁肇中宣读第二届“复旦-中植科学奖”获奖者名单,克劳斯·冯·克里青 、许宁生、王伟等向获奖者颁发荣誉证书和奖杯。

  “复旦-中植科学奖”由复旦大学和中植企业集团于2015年4月合作设立,奖项设立的初衷是奖励在原创性、基础性和突破性科技创新领域取得突出成就,科研成果能显著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并能代表当今全球科技创新最前沿水平的科学家。奖项旨在通过搭建科技创新的国际研讨、交流和分享平台,集聚全球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提升中国科技竞争力,为世界顶级科技奖项储备人才。“复旦-中植科学奖”每三年在数学、物理学和生物医学三个学科领域中轮流评奖。奖项的评选坚持“优中选优、宁缺毋滥”原则,奖项候选人须为在世的相关领域科学家,不限国籍。“复旦-中植科学奖”奖金为300万元人民币,来源于中植企业集团的专项捐赠基金。对在同一研究方向做出同等重大贡献的学者,可共同分享该奖项和奖金。2016年,首届“复旦-中植科学奖”评选在生物医学领域做出重要贡献的科学家,将奖项授予美国生物学家詹姆斯·艾利森(James Allison)、日本生物学家本庶佑(Tasuku Honjo),以表彰两位在人类肿瘤免疫治疗领域所取得的成就。

  中植集团相关人士表示,作为一家金融投资企业,中植集团在2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始终将助力实体产业发展,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推动人类社会进步作为企业的首要社会责任,始终坚持引领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潮流的投资理念。目前,集团已经在现代农业、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环保技术等多个创新领域进行了产业布局,海外团队已经与剑桥大学的石墨烯研究组、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艾森伯格教授的环保项目团队、斯坦福大学朱棣文和崔屹的纳米材料实验室等顶尖科技创新引领者深入探讨产业化应用途径。

  近年来,中植集团发挥金融优势,不断加深与全国知名高校的合作,促进产融学研有机结合。集团瞄准与新兴产业相关的前沿科学领域,先后捐助、协助成立了北京大学国家金融中心、北京大学国家网络安全和信息化研究院、北京大学农学院、清华大学明伦奖学金、复旦大学大数据学院、复旦-中植科学奖、南开大学新材料研究院,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艺术史专项基金”,积极支持国家在涉外法律、网络空间安全、大数据、新材料、现代农业、艺术史等前沿学科的创新人才培养。

  未来五年,围绕全球科技创新趋势和国家供给侧改革方向,中植集团确立了重点投资的八大潜力产业,包括医药健康、新能源、人工智能、现代农业、水务及循环经济、新材料、教育、在线支付等,同时瞄准新零售、新制造、新金融、新技术和新资源五大最有发展潜力的领域精耕细作。中植集团相关人士介绍“我们希望能够建立起畅通的桥梁,依托中植集团在资本市场的优势,将世界顶尖的科技创新成果与中国活跃的资本市场链接,实现产业化转换,为中国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责任编辑:关婧)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