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三闯IPO今见分晓养元智汇“烧钱”模式质疑不断

2017年11月10日 07:26    来源: 金融投资报    

  制图 王珍

■本报记者 林珂

  11月10日养元智汇拟再闯A股,从2011年算起,这已经是养元智汇第三次冲击A股上市。然而,就在公司第三次准备上会前,市场对这家屡屡上市折戟的公司争议不断。品种单一、发展进入瓶颈、烧钱模式难以为继、募投项目无建设必要、诉讼纠纷、成长性存疑等问题备受市场关注。诸多问题缠身,养元智汇此次能否顺利过会?今日晚些时候便可见分晓。

  屡败屡战第三次闯关

  在饮品市场上,“六个核桃”拥有不小的名气。拥有“六个核桃”的养元智汇在资本市场上同样有它的名气。公司11月10日将上会,如顺利通过,将成为上海主板市场中新的一员。而就在此次上会前,公司已经两度折戟IPO。

  早在2011年,养元智汇就曾向证监会提交上市申请书,然而却在上会前一天因“尚有相关事项需要进一步落实”,而被发审委宣布“取消”。2012年,养元智汇再次冲击IPO。而当时在次年1月证监会掀起的“史上最严格的IPO自查”中,公司于5月31日主动终止审查,IPO失败。

  养元智汇自首次冲击IPO以来市场质疑不断,公司20多年以来,却只有一个大单品六个核桃。六个核桃销售收入常年维持在95%,产品单一且容易受到市场因素影响,成长性无法保证,此外市场对公司的种种质疑。有分析指出,在目前发审委高压态势之下,过会率大幅降低,被市场质疑较多的公司均会被发审会重点关注。在此背景之下,有业内人士认为将于11月10日上会审核的养元智汇前景难料。

  “烧钱”模式已行不通

  在消费市场中,宣传至关重要,养元智汇也在这方面不留余力,广告费出现大幅增长。2014年-2016年广告费分别为2.29亿元、2.8亿元、3.98亿元,同比增长23%、42%。

  养元智汇强调,公司主要产品是以“六个核桃”核桃乳为代表的植物蛋白饮料,属于大众快消品,而媒体广告营销是食品饮料等快消品品牌建设及促销的重要手段。可以看到的是,近几年中养元六个核桃频繁在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投放广告,其中《最强大脑》等节目强化消费者对产品认知,营销费用可谓大手笔。

  显然养元智汇对这种“烧钱”的营销模式钟爱有加,但从实际效果来看,投入和产出却逐渐背离,该营销模式已经不被目前市场所接受。从销量来看,养元智汇在2014-2016年主要产品的销量分别约为39.34亿听、43.9亿听、43.38亿听。此外,从公司营业收入来看,2015年公司营业收入增速开始放缓,2016年则直接开始出现负增长。不难看出,养元智汇营业收入、产品销量在2015年纷纷创出高点后,2016年便开始回落,然而同期广告费却同比大幅增长了42%,在巨额的广告费提振下,公司经营并未随之走高。在行业人士看来,这种粗放式的、传统式的“烧钱”营销模式是否能够适应现在的市场,怎样的新营销模式可以切实推动公司业绩的增长?这些都是需要公司考虑的问题。

  “土豪”坚持上市融资

  上市屡屡折戟,养元智汇并不气馁,还坚持在上市路上。从2011年起的6年多时间中,公司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论是体量,还是市场份额。然而,这家营收90亿元,净利润近30亿元的公司,还在为30多亿元的募集资金苦苦等待上市。

  养元智汇是否缺钱必须上市融资?从多个方面来看,公司其实并不缺钱。可以看到,截至2017年6月底,该公司银行理财产品的账面价值高达47.39亿元。就单从理财产品金额来看,就已经远远高于募集资金总额。同时,2017年上半年公司还有10.73亿元的存款“躺在”银行。和不少拟上市公司相比,养元智汇当属真正的“土豪”。

  养元智汇明明“不差钱”,为何不拿自有资金投入募投项目建设,却一再寻求上市融资?有分析人士指出,公司上市意在“圈钱”。如果用自有资金投入项目后,如不能顺利上市融资只有自己埋单。再者,和银行贷款较高的综合利息来看,这笔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资金吸引力巨大。考虑到公司已经有2次IPO失败的经历,更不会轻易将自有资金投入到募投项目当中。

  需要特别提出的是,在养元智汇此次募集资金中,有58.1%的资金将作为广告推广费用,看样子公司是想把“烧钱”营销模式进行到底。是不是更大的投入就可以换来预期的回报?答案显然是不确定的。养元智汇能否通过最严发审委的检验,即便顺利过会,上市后会不会被市场用脚投票,只能拭目以待。

  针对市场关注的诸多问题《金融投资报》致电养元智汇,公司在招股说明书中披露的联系电话始终处在无人接听状态,邮件也未有回复,《金融投资报》记者将继续关注。


(责任编辑: 向婷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