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7年10月31日,沪市1368家上市公司如期披露三季报。数据显示,在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下,沪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整体态势正在形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进一步显现,新兴产业持续快速发展,经济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不断增强,全年稳中向好的总体格局已经确立。
一是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实现双增,实体经济增长内在质量显著提升。经统计,沪市公司前三季度合计实现营业收入20.67万亿,同比增长17.67%,实现净利润2.04万亿,同比增长16.68%,近六成公司实现增长。其中,实体经济稳定增长,非金融业上市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6.08万亿,净利润0.7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29%和39.52%。尤为可喜的是,扣非净利润6778.61亿元,同比增幅高达57.00%,显示实体经济增长的内在质量大幅度提升。经济活,金融活,金融行业总体经营保持平稳。银行资产质量普遍好转,工农中建四大行不良贷款率持续下降,较年初下降约0.02到0.4个百分点;保险行业业绩大幅增长,前三季度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新华保险四大保险公司共实现净利润1091.11亿元,同比大幅增长30%。
二是传统周期行业表现亮眼,健康文化消费产业成为新的增长点。前三季度,在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增量供给,适度扩大总需求的政策推动下,供给侧传统产业业绩大幅改善,煤炭、钢铁、有色等周期性行业共实现营业收入和净利润2.29万亿和0.14万亿,同比增长38.82%和216.21%。消费需求端,大健康、绿色低碳、现代供应链等领域形成新的增长点。医药制造业共实现营业收入和净利润2491亿和312.61亿,同比增长9.53%和20%。文化、传媒等行业持续增长,共实现营业收入和净利润188.09亿元和24.81亿元,同比增长15.78%和10.03%。
三是高端制造有所突破,绿色产业持续增长。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的推动下,先进制造、高端制造、等行业公司积极推进技术变革,新动能蓬勃显现。航发动力、四创电子等航空发动机、雷达等高端制造行业公司净利润增速达到20%以上。绿色环保行业表现出色。从事固废处理的伟明环保净利润增速为47.26%,从事土壤修复的高能环境净利润增速高达71.89%,反映经济发展的包容性和协调性明显增强,奠定了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础。
四是国企改革成效显著,民营企业活力继续显现。前三季度,国有经济布局加快优化,结构调整、战略性重组和混合所有制改革持续推进,极大激发了国有经济的活力、动力和潜力。前三季度,沪市国有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7.69万亿,同比增长15.41%,实现净利润1.82万亿,同比增长14.78%。国企改革中,形成了一批市场高度关注,具有示范效应的典型案例。例如,中国重工通过发行股份收购大船重工、武船重工股权,实质性推进债转股和降杠杆。中远海控通过要约收购东方海外,跻身全球排名前三的集装箱运输公司,成为跨境并购的代表性案例。同时,民营企业继续保持发展活力,共实现营业收入2.97万亿,同比增长33.21%,实现净利润0.22万亿,同比增长35.44%。一些民营企业已经借助资本市场,成长为行业的排头兵,例如福耀玻璃、恒瑞医药、永辉超市等。
五是不同区域协调发展,“一带一路”稳步推进。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是我国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发展战略。在强化推进西部大开发,加快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政策推动下,中西部等地区上市公司业绩提升明显。以新疆自治区上市公司为例,共实现净利润66.94亿元,同比增长69.37%。同时,“一带一路”倡议继续稳步推进,不少央企海外市场拓展已见成效,境外新签合同额稳步增长。例如,中国建筑2017年1-9月境外新签合同额1440亿元,同比增长56.3%;中国交建同期海外工程新签合同额同比增长30.79%。
六是新上市公司营收平稳,新蓝筹龙头公司群体开始涌现。作为资本市场的新生力量,前三季度,沪市新上市公司约180余家,共实现营业收入3152.59亿元,同比增长17.69%,实现净利润294.01亿元,同比增长28.10%。个体层面,新上市公司三季报除个别公司亏损外均实现盈利,净利润同比增长30%以上的公司占比接近30%,并出现了一批新蓝筹新动能龙头公司。例如,集成电路、印刷电路等战略新兴行业中的兆易创新、景旺电子等公司,均实现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的高速增长。
当然,三季报也反映出,在落后产能加速出清市场环境下,部分上市公司仍然存在阶段性经营困难,108家公司出现亏损,亏损规模较半年报120余家有所缩小。这些公司普遍存在主营业务不清、历史包袱较重、转型方向不明等问题,需要高度关注相关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