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补交消费用途证明 多地银行严查消费贷

2017年09月25日 08:30    来源: 国际金融报     记者 | 陈圣洁

  无论贷款额度大小,只要未还清贷款,就需补交已使用额度的消费用途证明材料,材料可以是货单、发票、合同或转账凭证等。

  消费贷偷入楼市,监管祭出重拳,银行“围追堵截”。

  9月20日,招商银行负责E招贷业务的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该部门于近日向所有使用E招贷的用户发送了通知短信,“要求补交消费用途证明材料”。

  实际上,类似的事情不止发生在招行,多家银行开始以实际行动来证明打击消费贷的决心。

  银行疯狂自查

  随着监管日趋严厉,消费贷俨然成为各大银行重点自查的对象之一。然而,已经花出去的钱该怎么查呢?

  对于这一问题,银行给出的解决方法之一就是:补交消费证明材料。

  近日,有媒体报道,包括招行在内的北京多家银行已着手向消费贷客户征集贷款用途证明材料,包括货单、发票、合同、转账凭证等。

  《国际金融报》记者近日向相关银行询问后得知,此事属实。

  招商银行E招贷部门的工作人员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该部门确实于近日向所有使用E招贷的用户发送了通知短信,要求补交消费用途证明材料。“无论贷款额度大小,只要未还清贷款,就需补交已使用额度的消费用途证明材料,材料可以是货单、发票、合同或转账凭证等”。

  不仅如此,该工作人员还强调,以后使用的额度也需上传消费用途证明。

  需要提交消费用途证明材料的并不止招商银行一家。北京某工商银行支行的个贷部门经理也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目前客户在申请消费贷时都要提供贷款用途。此外,客户需要在银行放款一个月后提供增值税发票。

  “如果提供不出消费用途证明材料,就很有可能被收回贷款。”该个贷部经理表示。

  除了补交消费证明材料,抽查也是银行采取的方式之一。

  招行北京某支行客户经理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对于消费贷款,该行的贷后管理人员还会通过抽查走访的方式对贷款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贷后检查,如果抽查对象对贷款消费用途不能提供合理说法,就有可能提前收回贷款。

  “自从北京下发了关于加强消费贷监管的文件后,我们对消费贷的监管就越发严格了。”上述客户经理坦言。

  严监管城市扩容

  事实上,对消费贷加强监管的不仅仅是北京,越来越多的城市加入了这个队伍。

  9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中国银监会广东监管局联合发布《关于消费贷管理、防范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的通知。

  通知指出,严禁个人消费贷款资金用于生产经营、投资及支付购房首付款或偿还首付款借款等行为,不得发放无指定用途消费贷;而个人综合消费贷最高额度不准超过100万元,最长贷款期限不得超过10年。

  同时,对已抵押房产,在未还清全部贷款前,不得再次抵押贷款。

  另外,在贷款获批后,银行需从交易价格、借款人消费需求、消费意愿与动机等维度多方查证贷款用途的真实性和合规性,并针对此建立个人消费贷业务月度监测机制。

  值得注意的是,该通知提出,自2017年10月起,广州地区各商业银行应于每月12日前报送《个人消费贷款产品月度检监测表》,提供详细的监控数据。

  据《国际金融报》记者了解,在广州之前,以北京为起点,深圳、南京等地均下发了相关文件,要求严查消费贷款资金流向。

  这些严格要求的文件背后是个人消费贷的疯狂“变脸”。

  根据央行公布的最新数据,8月新增信贷1.09万亿元,同比增加1413亿元,较7月环比增加2645亿元,超市场预期。其中,居民中长期贷款增长4470亿元,占比从55%降至41%。而8月新增居民短期贷款2165亿元,环比增加1094亿元,占新增信贷的比重环比提升7个百分点至20%。

  国金证券分析,居民短期贷款主要是消费信贷,在消费信贷表现强劲之下,8月居民消费增速却呈现下降态势,主要原因可能是部分居民消费贷款最终被用来购房。


(责任编辑: 蔡情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