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别用“业务调整”作市场垄断的遮羞布

2017年09月20日 15:34    来源: 华声在线    

  近日,记者接到消费者反映,包括韩都衣舍、江南布衣、真维斯等多家国产知名服装品牌的官方旗舰店从京东平台上消失,海澜之家官方旗舰店也只剩下为数不多型号的男鞋。据统计,短短一个月内40多家服饰品牌从京东撤出。对于关店原因,涉事厂家多数未予具体回应,多以“战略调整”、“业务调整”进行解释。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分析称,由于线上服装行业竞争日趋激烈,还不排除有第三方通过或明或暗的方式施加压力,要求商家退出京东平台。(9月19日《南方都市报》)

  众所周知,京东作为国内第二大电商平台,对商家的经营行为和消费者自主选购商品有着相当大的影响。而短短一个月内,40多家知名服饰品牌从该平台撤出,这一现象恐怕绝非“业务调整”那么简单。其背后,很可能涉及到相关商家的垄断或者不正当竞争行为,扰乱了市场秩序,并变相地侵害消费者自由选择权等合法权益。对此,监管部门不能视而不见,理当及时展开调查,让涉事企业承担法律责任。

  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反垄断法,禁止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从事包括“没有正当理由,限定交易相对人只能与其进行交易或者只能与其指定的经营者进行交易”等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而市场支配地位,则指经营者在相关市场内具有能够控制商品价格、数量或者其他交易条件,或者能够阻碍、影响其他经营者进入相关市场能力的市场地位。反对垄断的主要目的是维护商品市场的正常经营秩序和竞争秩序,确保各方经营者公平竞争,防止店大欺客,侵害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

  具体到这次大规模关店事件,很多商家的关店行为并非针对所有电商平台,天猫上仍能搜到其店铺。更有店家直接建议消费者在天猫平台的官方旗舰店购买产品。再结合到之前天猫与京东之间的各种“战争”,如2017年“6·18”电商大促期间,就有报道指商家被天猫要求“二选一”,不参与京东平台上的促销活动,天猫对此则表示否认。由此应该可以得出这次关店行动并非“业务调整”那么简单,而很有可能是具有垄断地位的电商平台在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其实,作为以追求经济效益为主要目的的商家,只要电商平台的入驻门槛、优惠政策、收费标准相差不大,其还是乐意入驻各个电商平台的。一则符合“把鸡蛋放在多个篮子里”的投资理念,二则可以扩大商品的市场占有率和品牌知名度,三则可以满足有不同购物习惯的消费者。即商家不可能傻到主动关店,除非其有更好的利益追求或更大的隐形压力。近期,易观发布报告称,天猫服饰市场占有率达到80.7%,位居榜首,京东以8.7%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二,唯品会7.1%位列第三。因此,商家的关店行为极有可能是电商平台大战时的被迫站队。

  而商业生态和消费者权益无疑是商家关店行为的最大受害者。当某种商品只在某个电商平台出售时,对商业生态的伤害可想而知。一家独大之下,消费者在商品质量、价格高低、服务质量方面的选择权和博弈能力消失殆尽,连用脚投票的权利都被剥夺。因此,有关部门应该及时介入,对相关企业开展反垄断调查。毕竟,反垄断法实施以来,一些商业巨头因垄断被处罚几千万元乃至上亿元的例子不是没有。惟有如此,才能让市场竞争更加规范有序,让消费者及入驻电商平台的中小企业受到更好对待。


(责任编辑: 马先震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