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中原证券净利腰斩后再腰斩 投行中泰证券上市一囧再囧

2017年08月28日 06:57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北京8月28日讯(记者 关婧)中原证券(601375)在8月25日披露了2017年中报,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8.42亿元,同比下降12.51%,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33亿元,同比减少56.44%。而中原证券在2016年的营业收入为20.26亿元,同比下降49.3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18亿元,同比下降48.87%。 

  对于上市不到8个月的中原证券来说,今年上半年业绩在2016年净利润“腰斩”的情况下再被“腰斩”,作为A+H的上市券商,中原证券的表现难令人满意。 

  而中原证券A股上市的保荐机构是中泰证券,此单IPO项目的承销及保荐费用合计1.128亿元。中泰证券本身也在上市排队企业中,根据招股书申报稿,中泰证券此次拟募集资金全部用于补充公司的营运资金。 

  虽然2016年中泰证券的营收已经达到83亿元,向一线券商靠拢,但公司先后卷入了ST鑫秋财务造假、联科股份信披违规、山东地矿业绩补偿方案缺陷等事件,还曾被证监会立案调查,给其上市前景蒙上一层阴影。 

  中原证券业绩节节下滑 

  根据中原证券公告披露,受国内股市、债市、汇市和商品市场均出现较大震荡以及公司转型尚未到位等影响,上半年公司营业利润、净利润均较上年同期有较大幅度的下降。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42亿元,同比下降12.51%;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33亿元,同比减少56.44%,每股收益为0.03元。 

  中原证券在2016年实现营业收入20.26亿元,同比下降49.3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18亿元,同比下降48.87%,每股收益0.22元/股。对于去年业绩下滑的原因,中原证券曾表示,2016年度受证券市场行情波动、市场交易活跃度下降的影响,公司经纪业务、信用交易业务、自营业务等实现的收入同比下降。 

  对于今年1月3日登陆上交所的中原证券来说,这是继2016年度净利润实现“腰斩”后的再次“腰斩”。 

  在行业方面,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统计,截至2015年12月31日,中原证券总资产、净资产和净资本在证券公司中排名分别为第40位、45位和44位;2015年度营业收入、净利润在证券公司中排名为第39和45 位。而2016年,中原证券总资产排名下降到第42位,营业收入排名下滑到45位。 

  根据中报的数据显示,拖累中原证券业绩最重的是其投资银行业务和自营业务。 

  上半年中原证券的投行业务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 0.23 亿元,较2016年同期下降 75.20%。其中IPO在会项目2个、IPO项目申报1单、再融资项目通过证监会审核1单、通过上交所和深交所审核的公司债主承销项目3个,通过发改委审核的企业债项目1个,新三板挂牌16家。另外,中原证券上半年自营业务实现营业收入则是-0.29亿元。 

  另外中原证券拟公开发行 A 股可转换公司债券,因此在7月结束了与原保荐机构中泰证券的终止持续督导协议,由长江证券承接。 

  保荐机构中泰证券入袋逾1亿 

  作为中原证券A股上市的保荐机构中泰证券,此单IPO项目的承销及保荐费用合计1.128亿元,保荐代表人为葛文兵、解锐。目前中泰证券还在A股上市的排队企业中,审核状态为“已反馈”。根据中泰证券IPO申报稿,该公司拟发行新股不超过20.91亿股,占发行后总股本的比例不超过25%。 

  中泰证券披露,上市募集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全部用于补充公司运营资金,发展主营业务。根据Wind数据显示,中泰证券今年上半年实现营收26.08亿元,净利润8.39亿元。 

  尽管中泰证券业绩表现不俗,但是公司近年来频频卷入违规事件。2016年9月6日,因涉嫌违反证券期货相关法律法规,证监会决定对中泰证券进行立案调查。同年12月23日,证监会通报证券公司投行类业务专项检查情况,对中泰证券等5家证券公司分别采取责令限期改正同时增加内部合规检查次数并提交合规检查报告、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对相关责任人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以上行政监管措施均计入诚信档案。 

  此前中泰证券作为新三板公司联科股份(831458)的主办券商,对其的违规事实未能审慎、恰当地发表意见,被股转系统出具警示函自律监管措施的决定。而另一家新三板公司ST鑫秋(832268)在上市前财务造假,作为主办券商的中泰证券未能发现问题,并且没有督促公司发布公告向投资者揭示风险,因此被股转系统再度处罚。 

  除了新三板业务,中泰证券担任独立财务顾问的山东地矿借壳ST泰富上市项目,也因业绩承诺未达标,股东频繁减持套现拒不履行补偿承诺而严重损害了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曾有业内人士表示,作为当时的独立财务顾问中泰证券,在借壳上市的方案中暴露业绩承诺期与股票锁定期不匹配、业绩承诺方轻易“金蝉脱壳”等漏洞,给老赖们开了道后门。


(责任编辑: 蒋柠潞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