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2017上半年智能投顾行业发展状况报告:野蛮生长 喜忧并存

2017年08月16日 15:57    来源: 凤凰网    

  自2015年以来,智能投顾(Robo-advisor)以黑马之姿态,在中国金融创新市场迅速发展扩张。进入2017年,智能投顾行业更进一步在中国落地生根,并呈现扩散发展之态势。本报告所要呈现的,就是2017年上半年,智能投顾在中国的最新发展状况以及相应的趋势分析预测。

  自2015年以来,智能投顾(Robo-advisor)逐步在中国金融创新市场崭露头角,并且在2016年取得迅速发展。进入2017年,智能投顾行业进一步在中国落地生根,并呈现扩散发展之态势。为了系统与全面的展示智能投顾行业在今年的发展轨迹,预测趋势,应广大从业者要求, 智能投顾联盟特别推出《2017上半年智能投顾行业发展状况报告》,以飨读者。

  智能投顾联盟(微信号:robo-advisors)是智能投顾发展的重要参与者和第一行业观察者,自成立以来,联盟一直不遗余力,记录智能投顾发展历程,密切关注智能投顾的发展动向。在过去的半年中,智能投顾联盟陆续以独立身份发表了多篇具有行业影响力的原创评测与趋势分析文章,不吹不黑、客观独立的立场,赢得了业内广泛的赞誉。

  本次报告同样将遵循独立、独家、独到之原则,力求以最客观的文字,为读者呈现一个最为全面的智能投顾行业景象。

  本报告分为五章对2017年上半年智能投顾在中国发展的基本情况、发展与隐患、融资情况、商业模式变化以及机遇与风险等做了梳理。

  以下内容节选自《2017上半年智能投顾行业发展状况报告》第二章,更多内容请关注【智能投顾联盟】并回复“智能投顾行业发展报告”,即可获取完整版PDF报告。

  2017上半年国内智能投顾发展状况

  智能投顾持续快速发展,三足鼎立局面成型

  在2017年上半年,国内智能投顾持续快速发展,消息不断。我们认为,关于国内上半年的智能投顾,如下几个特点最值得关注。

  2017年上半年,国内的智能投顾参与主体与日俱增,并且形成了创业公司、传统金融机构以及互联网金融三足鼎立的市场局面。除此之外,一些其他的金融服务类公司,也开始涉足智能投顾服务。

  理财魔方、蓝海智投等创业公司是最早一批进入智能投顾服务领域的企业。在2017年上半年,这些公司继续在这一领域寻求突破,进行改版,提升用户体验,创业公司都在最前面。不过,整个2017年上半年,新创立的智能投顾公司并不多,能引起关注的更是寥寥无几。

  相比之下,传统金融机构进军智能投顾,成为2017年这一领域上半年最为亮眼的特征。

  银行业持续进入智能投顾领域。去年12月,招商银行推出摩羯智投,成为银行业第一个吃智能投顾螃蟹的机构。今年,陆续有更多的银行加入。5月3日,兴业银行的智能投顾上线。与此同时,交通银行、华瑞银行正在准备推出智能投顾服务。

  公募基金开始关注智能投顾。除了坐拥3亿用户的天弘基金之外,南方基金、广发基金、汇添富基金等大型公募机构也在布局智能投顾。今年6月,华夏基金与微软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发力人工智能投顾。

  保险系资金也开始涉足智能投顾。今年6月,安邦保险集团旗下综合金融平台安邦金融宣布,与璇玑展开战略合作,双方将联合开发数字化金融服务“安邦金融&璇玑智能投顾平台”,并在金融安全和人工智能等领域展开深入合作。

  此外,璇玑还在今年帮助民生证券、哈尔滨银行、金石财策开发了智能投顾系统。

  在券商领域,广发证券的贝塔牛、长江证券的阿凡达狗都是先行者,此外,平安证券、东吴证券等也都相继上线了智能投顾产品。

  互联网金融公司新增或转型智能投顾服务是2017年上半年的另一道风景线。

  2017年上半年,伴随着国内互联网金融监管政策趋严的压力,不少传统互联网金融企业开始寻求向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技金融方向转型,而智能投顾也因此成为不少相关企业押宝的方向之一。

  例如,铜板街就在今年上半年宣称,将投资2000万打造独立的智能投顾体系。宜信财富旗下的“投米RA”则进一步将智能投顾组合从海外扩展至国内。就连国美金融这些互联网金融的后期参与者,也纷纷打出智能投顾旗号,推出所谓的智能投顾服务。

  除此之外,一些其他类型的金融服务机构,也纷纷开始宣布进军智能投顾。例如,作为中国领先的金融软件和网络服务供应商的恒生电子,也开始宣布进军智能投顾,而传统上被视为金融资讯服务商的金融界,也推出了类似的智能投顾服务。

  野蛮发展背后的困境:国内智能投顾面临四大隐忧

  虽然智能投顾在中国如火如荼,但快速发展难以隐藏其背后的隐忧。我们甚至要承认,如果以下四个问题解决不好,解决不到位,那么,智能投顾本身的命运,可能会和互联网金融一样,面临着重大的不确定性。

  1伪智能投顾

  智能投顾的持续快速发展,注定意味着市场面临鱼龙混杂的局面。按照严格的智能投顾定义,智能投顾必须是自动化的,必须是算法驱动的。这是因为从智能投顾的起源初衷上看,之所以要强调自动化和算法,就是基于机器理性可以战胜人类行为非理性的假设。而从结果上看,凡是智能投顾,其为用户提供的投资建议,必须是“个性化”的,是“千人千面”。

  目前市场上的很多技术驱动型创业公司,的确严格遵循了这样的初衷,其差距无非是在于算法的成熟度和个性化的水平上。但是,除此之外,市场上很多打着智能投顾旗号的,其实很多都是伪智能投顾、假智能投顾。

  举个例子,很多基金公司的所谓智能投顾,就是将自己家的几只基金,根据其投资标的的大概风险程度,分成几等,然后推给投资者。这绝对不是我们所定义的智能投顾,因为它不符合我们关于智能投顾的定义。

  伪智能投顾的本质仍然是基金(或者其他投资类别产品)的营销行为,其本质无非是打着智能投顾的旗号销售投资产品。

  2政策风险

  即便智能投顾企业能够真正实现算法驱动,但在目前的条件之下,仍面临着政策风险。这种风险在去年以及今年上半年已经有所体现,而其核心就是可能会涉嫌证监会所不允许的无牌照基金代销。

  “未经证监会注册,擅自从事公募证券投资基金销售业务的,证监会将依法对相关机构和人员进行处罚。一旦发现互联网平台未经注册、以智能投顾等名义擅自开展公募证券投资基金销售活动的,将依法予以查处。” 这是去年8月证监会的表态。而今年4月,一则《山西证监局称智能投顾售基金违规》 的新闻,更是直接吓坏了一大批正在智能投顾道路上奋斗的宝宝,因为这篇文章不但指出目前智能投顾涉嫌无牌照基金代销这一痛点,更是直接点了两家智能投顾企业的名——理财魔方和拿铁财经。

  直到如今,包括理财魔方在内的很多智能投顾仍然没有基金代销牌照,他们多数都是通过和有基金代销牌照公司合作的形式开展业务。虽然各家公司都在强调自己已经实现了合规,但是不得不说,这种处于灰色地带的行事方法,仍然面临诸多不确定性。

  3产品风险

  在今年上半年,智能投顾的产品风险集中表现在海外资产配置方面。由于去年人民币出现贬值,因此从去年开始,不少的智能投顾都将资产配置重心放到了海外(还有不少的智能投顾只做海外资产配置)。然而,这种本身并不科学的资产配置方式却在今年上半年导致了不小的产品风险。

  去年最后一天,央行对各大银行下发最新指示,明确要求普通居民购汇必须要进行申报,并且强调个人购汇不得用于境外买房、证券投资、购买人寿保险和投资性返还分红类保险等尚未开放的资本项目。今年从年初至今,海外投资实际上受到了较为严格的监控,而很多本身就行走在灰色地带的某些海外资产配置产品,不得不彻底下架。无论对于相关的投资者还是智能投顾公司,这都构成了一种重要的产品风险。

  押宝于某个国家的资产或者某项资产,都不是理智的资产配置行为,不符合智能投顾根本理念,但是在实际中,我们的智能投顾企业仍有可能为了制造概念或者吸引用户而采取此类具有产品风险的策略。

  4虚假宣传与诱导客户

  虚假宣传与诱导客户也是在今年上半年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

  举例而言,某智能投顾企业宣称自己的算法遵循了某某诺奖得主的理念,是0风险的投资方式,这就涉嫌虚假宣传。我们知道,没有哪种投资方式是可以0风险的。智能投顾只能降低风险,绝不可能消除风险。

  虚假宣传的另外一个例子是片面强调自己的收益率。例如,某智能投顾企业为了强调自己的智能组合可以跑赢市场,在不同的时刻会拿不同的指数作为基准进行对比。

  诱导客户是存在的另外一个问题。例如,我们就曾经发现,先前的京东“智投”就曾经涉嫌诱导客户购买风险更高的基金。

  以上四点,是上半年国内智能投顾市场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所在。如果用一句话来描述这几个问题的本质,那就是,它们都显示出不少国内智能投顾企业是在把智能投顾作为一种理财产品的销售手段,而不是真正的以用户为中心。

  来源:智能投顾联盟(ID: robo-advisors)


(责任编辑: 张海蛟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