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敬伟:人民币是拿来“用”的 不是拿来“炒”的
张敬伟
8月10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大幅上调305个基点,一举突破6.7关口至6.6770,刷新逾10个月新高。与此同时,在岸、离岸人民币对美元开盘后继续上涨,连续双双刷新逾10个月新高。
还记得国际炒家趁A股市场动荡、借力美联储加息对人民币“两岸利差”投机牟利吗?还记得市场对人民币汇率跌破“铁底”(6.7)的预测吗?当前人民币表现所折射的逻辑是——人民币是拿来“用”的,而不是拿来“炒”的。
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进入2017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整体呈现强势走势,累计升值已超过4%。一些从事进出口业务的企业,也准备将手头的外汇换成人民币。另据《上海证券报》报道,一些人民币空头炒家损失惨重,有人一周损失10万美元。显然,炒作人民币的风险是很大的。
一方面,人民币是新兴准全球货币。人民币汇率和利率市场化以及国际化都取得了相当成果,人民币已经纳入SDR(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此外,人民币汇率改革进程还在持续推进,和“篮子货币”挂钩,凸显人民币汇率水平更加科学。
人民币的系统化改革,预示着中国央行必须维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近几年来,中国持续在向市场传递笃定的声音——中国有能力维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这不是光说说而已的市场安慰剂,而是实实在在的政策举措。关键是,中国有足够的外汇储备去维稳汇市,阻击各路人民币空头的觊觎。
另一方面,人民币汇率稳定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要条件之一。“五大任务”关涉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归根结底都与金融改革密不可分。从股市到楼市,既有严监管和严调控,又有改革创新(A股“入摩”、债券通以及楼市的租售同权);货币政策稳健中性的同时,外汇管理则趋向从严,对不正常的外汇出走,尤其是一些资本大佬“钱流海外,债留中国”的非理性投资进行了警告和刚性约束。
在此情势下,人民币汇率不仅有丰裕的外储托底,又堵住了资本非正常外流的漏洞。金融体系的夯实基础和资本市场的完善,确保了人民币市场化和国际化改革的步伐稳健,使人民币呈现稳步回升态势。
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初步成果,中国经济的基本面维持向好的稳增长态势。上半年6.9%的经济增长,超过了全球经济增长的平均数,在主要国家中名列前茅。对此,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提高了中国经济增长预测。后者甚至表态,未来不排除将IMF总部迁到中国的可能性。
炒作人民币的空头现阶段以完败告终。未来一段时间,国际炒家觊觎人民币的企图也不可能实现。人民币是拿来用的而不是炒的,这也是政策面释放的重要信号。
和美元甚至欧元和日元相比,人民币的全球地位还有待提升。主要原因是全球市场使用人民币的比例仍相对较小。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目前有101个国家或地区使用人民币作为其贸易货币之一,但是全球采用人民币支付的比例只有2%左右。
其实,不管是一枝独秀的美元霸权,还是传统的日元和欧元,都必须承受全球货币的风险:要么成为全球硬通货,要么被空头炒作阻击。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就是增加全球使用量的过程。
除了中国经济维持中高速增长的基本面以外,加大汇率市场化的步伐、推进资本项目开放以及人民币离岸市场建设也是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必由之路。
推进人民币在全球范围内的使用版图,中国有三大工具:
一是“一带一路”倡议。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与中国建立货币互换的国家有21个,总额度为9822亿元人民币。有人民币清算安排国家6个,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试点项目总额度3300亿元人民币。此外,中国已与8个沿线国家签署了边贸或一般贸易与投资本币结算协定。推进沿线节点国家开展人民币业务,培育离岸人民币金融中心,正当其时。
二是跨境电商。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跨境电商规模超千亿元人民币,版图延伸至200余个国家或地区。“互联网+外贸”,正释放出新的贸易动力,也提升了人民币国际结算的总额。
三是移动支付。中国两大移动支付平台不仅加速了中国社会进入“无现金社会”,也开始走向世界。无论东南亚市场还是欧美国家,只要有中国游客的地方,就有中国的移动支付。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移动支付交易规模达38.6万亿元,约为美国的50倍,高于日本的GDP总量。移动支付的全球化,也促进了人民币结算的全球化。
人民币国际化还在路上,汇率波动和被投机大鳄紧盯炒作也属正常。但是,只要全球市场使用人民币成为常态——就像使用美元那样——人民币未来也一定会成为全球主要的硬通货。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
(责任编辑:向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