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应收又现风险 无锡智能IPO之路能走多远?

2017年04月10日 16:41    来源: 证券市场红周刊    

  《红周刊》4月1日刊登了标题为《无锡智能投资蹊跷,募投项目规划存“过时”之嫌》的文章,就该公司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等资金项目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就无锡智能拿出5年前的规划项目来募集资金的举措提出了怀疑。如今,《红周刊》记者进一步分析发现,该公司招股书中还存在着应收账款过高、产销数据矛盾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对其IPO审核或将带来一定负面影响。

  应收账款风险凸显

  无锡智能的主营业务为智能控制阀及其配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以及检维修服务,其产品包括诸多型号的调节阀和开关阀,属于仪器仪表制造业企业。不过从该公司披露的数据来看,其经营业绩并不乐观。

  2014年、2015年和2016年,无锡智能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86亿元、2.55亿元和2.74亿元,其中2015年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0.84%,2016年虽有所回升,同比增长了7.16%,但收入规模仍然没有达到2014年的水平;净利润方面,在上述3年中,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为5387.60万元、4269.16万元和4574.22万元。其中2015年在营业收入下降10.84%的情况下,净利润更是大降20.76%,在3年中利润贡献最低。即使2016年略有回升,增长7.15%,但利润规模还是远远没有达到2014年的水平。也就是说,在这3年中,无锡智能的经营业绩表现情况,并未体现出一家拟上市企业的成长优势。

  在业绩表现未体现出成长优势的同时,无锡智能的应收账款数额却是越来越庞大了。依据招股说明书披露,2014年末、2015年末和2016年末,公司应收账款余额分别为1.51亿元、1.88亿元和1.95亿元,同比增幅分别达到24.06%和4.00%;从应收账款占营业收入比例看,分别高达52.81%、73.48%、71.32%,这意味着该公司实现的收入绝大部分是挂在账上的,并没有收回来。既然如此,正常情况下公司更应该加强账款的回收能力,避免过多资金被占用,可实际情况却是,无锡智能对客户的回款政策很宽松。

  如针对2014年第四大客户天伟化工及其附属公司,当年无锡智能向该客户销售Z型开关阀等共计1098.93万元,然而当年对天伟化工有限公司(天伟化工旗下公司)形成的应收账款金额却比对天伟化工的销售额还高,金额高达1140.30万元。即便考虑该公司应收账款中可能还包含增值税部分,但作为一个2014年新增客户,无锡智能竟然能予以其全额赊销,这种全额赊销模式也可谓大胆!

  在针对江苏海伦石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伦石化”)销售上,无锡智能2014年向该公司销售阀门、配件及服务共计916.07万元,而这其中有862.54万元形成了应收账款。在正常情况下,长期不支付货款的公司,供应商应该会加大力度收回货款,减少或不再继续向其供货才对,然而无锡智能却不走“寻常”路,2015年对海伦石化2年以内的应收账款进一步增加到1025.07万元,相比2014年又增加了100多万元。2016年,无锡智能对海伦石化的3年以内的应收账款金额再次增加,提升到1141.90万元。也就在当年,海伦石化做为无锡智能的第九大销售客户,公司对其销售额才706万元。

  此外,还有针对腾龙芳烃(漳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腾龙公司”)的销售,公司在对其销售了787.86万元,然而当年对该公司形成的应收账款金额却高达782.71万元,可谓是全额赊销。到2015年,对腾龙公司2年内的应收账款金额依旧高达713.99万元,而到了2016年,对该公司3年内的应收账款金额则进一步增加到了974.49万元,这种现象意味着,无锡智能在该公司3年前欠款尚未结清的情况下,又向该公司赊销了数百万元货物。为了实现销售任务,无锡智能还真是蛮拼的!

  从经营角度分析,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持续对大客户采取大额赊销政策,其目的无非是拉动销售额、做高营业收入,使得公司经营业绩看起来更漂亮,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持续大额赊销的行为同时也会带来应收账款的持续新增,不仅会挤占企业的流动资金,且一旦应收账款无法收回,则给公司带来很大的损失。

  实际上,因应收账款未能收回导致损失的问题,在无锡智能身上早已发生。如2014年,销售客户格林艾普就由于经营困难而破产重整,无锡智能对该客户形成的427.79万元应收账款不得不全额单独计提坏账准备;2015年,客户绍兴远东也因经营困难而破产清算,无锡智能对此客户所形成的342.30万元的应收账款,也是全额单独计提了坏账准备。

  巨额承兑汇票之疑

  我们知道,在企业的日常运营中,经常会有一些企业开具承兑汇票来支付货款,以此适度减轻自已的资金压力。但承兑汇票并不是所有企业都愿意接受的,原因在于一方面承兑汇票贴现需要支付一定手续费、贴息等费用,如果等承兑汇票到期,则需要付出时间成本;另一方面,承兑汇票票面金额太大,使用起来也不方便。所以,在企业经营中,承兑汇票一般都会有一定比例,而不会出现太多,然而奇怪的是,在报告期内,无锡智能却存在着巨额承兑汇票的问题。

  在招股说明书中,无锡智能提供了详细的应收票据变动情况。从数据来看,其中2014年、2015年和2016年该公司收取的承兑汇票金额分别为1.94亿元、1.45亿元和1.99亿元,而在同一时期内,公司的营业收入分别仅为2.86亿元、2.55亿元和2.74亿元,其收取的承兑汇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竟然分别高达67.69%、56.60%和72.76%,如此多的承兑汇票实在令人吃惊。在上文中我们提到过,该公司应收账款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也是非常高的,报告期内分别为52.81%、73.48%、71.32%,也就是说该公司的货款中,有很大部分先被客户以应收账款形式拖欠着,而等到需要支付的时候,又大多数以承兑汇票方式来支付。这种做法,意味着无锡智能如果想要取得现金,就不得不付出更多的成本去贴现。

  既然无锡智能营业收入的大部分都以承兑汇票方式实现,且公司票据背书采购金额也为数不少,那意味着该行业很盛行承兑汇票才对,身涉其中无锡智能应该不会免俗的,在进行原材料采购时,公司也应该从银行开出不少的承兑汇票才对,毕竟这样做可以占用材料供应商的资金周期。我们知道,要找银行开具承兑汇票需要缴纳一定比例的保证金,可奇怪的是,在无锡智能的货币资金项中,只在2015年有150万元的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而在2014年和2016年间,并没有查到有承兑汇票保证金内容。

  每年收取和背书大量的承兑汇票,自己公司却很少开具承兑汇票,货币资金并不充裕的无锡智能这样的行为,确实有些异常。

  产销数据矛盾

  此外,无锡智能在业绩下滑的同时,其存货也在激增,就拿2015年来说,无锡智能在营业收入下滑10.84%,净利润下滑20.76%的背景下,存货从期初的4951.66万元急速增加到期末的8578.26万元,同比增幅高达73.24%。2016年,其存货相比2015年虽有所减少,但存货数量仍然高于2014年的水平,达到了6851.66万元。

  我们知道,企业的存货金额的大小和产品的生产、销售等情况息息相关,生产出来的产品,到年末尚未卖出去,自然要结转为存货了,因此,我们通过存货数据的变化来验证一下无锡智能披露的产销数据是否正常。

  在招股说明书中,无锡智能将其产品主要分为两类进行了介绍,一类是调节阀,另一类则是开关阀,从其披露的产量、销量及产销率情况表来看,该公司2014年和2016年两类产品的产销率均超过了100%,也就是说其产品销量超过产量,销售状况相当不错,而在2015年,其产销率则相对较低,调节阀达到81.05%,开关阀达到93.46%,这种情况说明,无锡智能2015年存货应有一定新增。

  从招股书披露的数据来看,无锡智能2015年调节阀的产量为6464台,销量则为5239台,因此,当年生产而没有卖出的调节阀数量应为1225台。理论上,这些没有销售出去的产品都会转化为库存商品,形成当年存货的新增。依据公司在介绍产品毛利率情况时披露的数据,其调节阀2015年的单位成本为每台12364.12元,由此计算,未卖出的1225台调节阀的成本金额为1515万元,即当年调节阀出现1515万元存货新增。开关阀方面,2015年的产销量相差不大,产量为3623台,销量为3386台,库存新增237台,依据毛利率分析环节提供的数据,开关阀的单位成本为每台7218.08元,因此这237台开关阀的价值为171万元。通过产销数据推算出的合并调节阀和开关阀新增库存价值,应该在1686万元左右,可实际情况却是多少呢?

  根据该公司披露的数据,2014年其发出商品与库存商品合计金额为2304万元,而2015年这两项合计金额则为4999万元,由此可推算出,发出商品和库存商品当年新增金额应为2695万元,这与前文推算出的1686万元要多出1000多万元。

  这就值得奇怪了,如果说其披露的存货数据无误的话,那问题应该是出现在了产量、销量或者单位成本数据之间。不管是披露的销量数据过多,或者是单位成本过低,都会出现这样的核算结果。如果披露的销量超过实际销量,则意味着营业收入可能被人为虚增,而如果其披露的单位成本被虚减,则意味着公司的毛利率存在着虚高的情况,企业利润可能含有不少“水分”。


(责任编辑: 马欣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