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中信银行“关注+不良”贷款双降

2017年03月24日 08:13    来源: 中国经济网——《证券日报》    

  对于上市 银行 来说,资产质量自然是年报中绕不开的话题。昨日, 中信银行 管理层集体直面媒体,不良贷款的趋势再次被问及。

  “大家普遍关注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什么时候见底、拐点在哪里,其实就不良贷款的可承受度来说, 中信银行 一直在加大计量,把被动不良资产改为主动,同时还要向不良资产要效益,对不良资产采取一些积极的措施。通过造血来解决和消化历史遗留问题,对于转型中的问题我们还是非常有信心的”,中信银行行长孙德顺表示。

  中信银行2016年业绩报告显示,2016年该行总资产达5.93万亿元,较上年年末增长15.79%;净利润416.29亿元,较上年增长1.14%;实现利息净收入1,061.38亿元,比上年增长1.63%;实现非利息净收入476.43亿元,比上年增长17.06%。报告期末,中信银行不良贷款余额485.80亿元,不良贷款率1.69%,拨备覆盖率155.50%。

  《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虽然中信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同比微增,但是“关注+不良”贷款的绝对值和占比同比“双降”——总额由2015年年末的1264.42亿元降至1247.99亿元,占比由5%降至4.34%,这或许印证了孙德顺行长所强调的“改被动不良改为主动”。

  此外,中信银行非息收入的增长非常亮眼。“2016年非息收入的增长主要源于托管、信用卡、资产管理和零售代理业务,上述四项的增量为99.8亿元,今年重点发展的方向依然在这几个方面;而传统的中间业务收入(包括财务顾问和咨询等)呈现下降的趋势”,中信银行副行长兼财务总监方合英表示。

  年报显示,2016年,中信银行对公存款在成本继续降低的情况下,余额和增量排名位居股份制银行第一。围绕“ 一带一路 ”、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开发了一批具有重大影响力的项目,巩固了行业领先地位;在业内首创“ 一带一路 ”基金,截至报告期末基金创设规模达864亿元。金融市场板块优势领域竞争力持续提升,在票据管理模式优化的基础上,提升了集约经营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

  同时,中信银行以零售银行作为转型突破口,通过零售银行二次转型,重点推动个人信贷、管理资产、收单业务三大业务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报告期内,中信银行零售 银行业 务实现营业收入380.62亿元,比上年增长20.10%,占营业收入的25.95%;零售银行非利息收入231.90亿元,比上年增长34.88%,占非利息净收入的51.53%。此外,中信银行副行长郭党怀透露,中信银行和 百度 公司作为发起人、今年1月份获批筹建的百信银行预计年底前顺利开业。

  值得一提的是,针对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中信银行已经把价值创造、轻型发展放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更加强调向轻资本、轻资产、轻成本转变。2016年,中信银行抓住市场有利时机发行了350亿元优先股,提高一级资本充足率约1个百分点,创造了股份制银行发行规模大、融资成本低的新纪录。此外,还通过多渠道融资方式,在解决客户融资需求的同时,减轻了对资本的过度依赖,实现了业务发展的轻资本和高效率。中信银行行长孙德顺表示,银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必然是以更少的资本消耗、更集约的经营方式,实现持续稳定的价值回报。

  中信银行董事长李庆萍则强调:“未来,中信银行将以更大的格局、更宽的视野,谋划创新发展;同时,在‘最佳综合融资服务银行’战略愿景的引领下,为客户创造更大价值。”

  (原标题:中信银行“关注+不良”贷款双降 行长孙德顺表示“改被动不良为主动”)


(责任编辑: 马先震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