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南方基金史博:低估值与真成长并进 改革主题贯穿全年

2017年02月25日 06:50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与去年相比,2017年的资本市场可谓机会重重,不仅多个板块轮动上涨而且赚钱效应明显增加。纵观公募基金领域,历史悠久的南方基金以优秀的业绩增长进入投资者眼帘。

  数据显示,截至2月22日,南方旗下有多达8只A股基金开年以来的业绩跑赢了上证综指表现,取得了超过5%的净值增长率,其中南方品质优选基金表现尤为突出,以11.47%的收益率在同类2145只灵活配置混合型基金中名列第4。在银河基金同类排名方面,南方基金有3只A股基金居同类前5%、10只A股基金居同类前10%,更有37只A股基金处于同类前1/2内,这意味着南方基金有74%的A股基金跑赢了同类可比基金的平均涨幅水平,彰显出不俗的管理实力!

  为此,记者特意采访了南方基金公司总裁助理兼首席投资官(权益)史博,与大家分享其投资逻辑,和对宏观经济以及A股未来机会的看法。

  【市场篇】

  记者:2017年的A股虽然才开场不到两个月,但主板的赚钱效应已经非常明显,从各指数涨幅看,上证市场显然是年初以来的领头羊,至今涨幅已经超过4%。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南方基金旗下的权益类产品中,有很大一部分的业绩涨幅都超过了这一水平,请问是什么因素让公司的众多产品盈利如此出色?

  史博:南方基金投研团队比较重视研究对投资的支持,同时加强深入研究员与基金经理之间的合作。我们选择标的的时候更加注重公司的基本面,注重公司的内在价值。同时,我们也关注公司的估值,在投资时将把公司估值与成长性有效结合起来。

  记者:在目前的货币政策、经济环境下,多数机构都认为周期股、高股息率蓝筹股等少数领域是投资重点,相比而言,对成长股还是看空的,您认同这种观点吗?

  史博:我们对成长股并不看空。我们觉得如果公司能够实现长期稳健的成长,肯定能够回报股东、回报持有人。对成长股,我们需要甄别的是那种说自己是成长股,而实际上编了一个成长的故事,最后兑现率很低的股票,这类型的股票我们不认为它是成长股。市场中有不少这样的股票,估值也比较高,对这种公司我们并不看好。

  但是对于能够稳健成长的行业,比如家电行业,过去十几年中国的家电行业都是稳健成长、估值很低,我们认为家电行业是成长性行业,所以对成长股我们并不看空。但是我们并不喜欢编故事的、忽悠的,把自己装扮成成长股的公司,我们认为它们本质不是成长股。

  记者:我们也注意到,在一个多月的稳步上涨过后,蓝筹和周期股似乎有所乏力,最近几天,中小板和创业板在盘中时而表现亮眼,您觉得这其中有什么值得投资者注意的?或者您在仓位调整和布局上会有什么变化吗?

  史博:在仓位和布局上,首先我们对于短期不会特别关注,我们更注重基于中长期企业的价值进行分析判断。当然我们也会根据形势的变化不断分析所处的产业周期状况、产品竞争格局,以及影响公司价值的各种要素,比如周期股中的很多股票,影响公司股价的因素是产品价格,对产品价格我们也会有一定的预判,是能维持在高位,还是见顶回落,基于这样的预判以及不同情景分析之下去判断公司的价值,进而投资布局。

  记者:从基金的发展趋势看,如今各种各样的主题基金充斥市场,有人认为这是迎合投资者喜好的一种布局,但是主题分得越细,基金经理的操作难度越大,您怎么看这种现象?能否介绍一下南方基金对于产品的把握基于什么标准?

  史博:我们认为各种主题基金能够丰富基金产品,使得一些投资人在选择自己需要的工具时,能够很明确的知道这个工具是什么。比如我们正在发行的南方军工,如果有些投资者需要在军工行业进行配置的话,完全可以买南方军工主题基金,不用自己选择军工股。

  我们觉得主题基金在市场中比较多,越分越细,实际上有这样的客户需求,对于主题基金来讲,基金经理的任务是能跟上对应的指数,战胜业绩基准。

  记者:对于当下炒作火热的军工主题、改革主题等领域,您觉得投资者应该注意什么?如何把握当中的投资机会?

  史博:我们觉得投资者既要关注主题,又要分析主题下各个公司的实际公司价值如何,不要为了主题而炒作主题,要把主题和公司的内在价值有机结合起来。

  记者:能否从股市层面给投资者提供一些投资方向和具体值得关注的行业?

  史博:结构上,我们依旧偏好低估值板块。当前大牛市概率较低,风险偏好只能小幅提升,高估值板块表现将被一定程度压制。同时,近期的低估值风格跑赢高估值风格还将延续。结合基本面,我们认为大致可以选择以下行业重点配置:经济企稳带来资产质量改善、息差扩大有利于银行、非银行金融;消费滞后于投资改善,食品饮料、医药景气将有所上升。而成长板块中的传媒,估值回落幅度较大,PEG角度看性价比提升明显,国内服务业占比提升趋势不变,因此,后期也可能有较大投资机会。

  同时主题投资上,将关注供给侧改革(含农业供给侧改革)、国企改革(含混合所有制改革)和一带一路等决策层重点推进工作的相关板块。值得一提的是,国际形势、周边局势依然面临种种不确定性,军工板块又和国企改革、军民融合密切相关,是今年值得重点关注的行业板块之一。

  【宏观篇】

  记者:此前几年,在国际大环境和自身发展瓶颈的影响下,中国经济也遇到了比较大的挑战,如今在供给侧改革、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下,您觉得中国经济短期是否已经见底,未来又将表现出怎样的特点?

  史博: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本年中国经济主题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任务主要为:一是积极稳妥化解产能过剩;二是帮助企业降低成本;三是化解房地产库存;四是扩大有效供给;五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总体看都取得了实质进展,而且在这些措施综合作用下,传统周期行业盈利情况得到了大幅改观,中国经济也迎来了久违的企稳反弹。2016年前三季度,每个季度的GDP增速都稳在6.7%,下行趋势基本被遏制住了。

  经济的领先指标——中采制造业PMI数据已经持续回升,好转力度是多年未见的。从分项数据看,最领先的新订单PMI和出口新订单PMI都是贡献较大的指标,也意味着经济企稳具有一定的持续性的。

  当然,对经济形势也不能过于乐观,随着劳动力人口增速持续下降,中国潜在增速很难回到以前的10%左右的高速增长阶段。当前即使企稳反弹,更大概率仍是维持在决策层制定的6.5-7.0%左右的合理增速。而随着经济阶段企稳,金融支持力度必然有所减弱,这也表现在近期监管部门的大力去杠杆。

  综合看,我们认为这些因素对A股市场的慢牛表现将是一个逻辑上的加强,但今年三四季度经济的走势仍然存在较大变数,还需密切观察新的政策变动和海外的重大变化。

  记者:从货币政策方面看,由此前的宽松逐渐转变为中性将对大类资产有怎样的影响?

  史博:实物投资中,大宗商品或将强于房地产:纸币时代,货币存量长期持续增多,CRB很难有超级熊市(CRB指数:根据19种对经济敏感的商品价格编制的一种期货价格指数,反应商品价格变化趋势。)。

  大宗商品的基本面可能不足以媲美股票:作为大宗商品的定价中枢,油价上涨可能不会一帆风顺,抑制大宗商品相对股票的表现。OPEC和其他产油国的冻产可能只是权宜之计,遵守力度尚待观察,借鉴上几轮冻产协议执行情况不到位,我们认为不用太担心油价暴涨拉动CRB暴涨进而出现高通胀危及权益资产表现的情况出现。此外,历史上CRB大幅上涨一般都在经济增速偏快的时期。当前经济刚从通缩阴影中走出,全球复苏的持续性有待进一步观察。因此,需求方面并不支持CRB的持续暴涨。

  房地产可能表现不佳:本轮热点城市房地产价格上涨速度和幅度惊人,已经严重危及制造业比较优势的国之根本。因此当前的房地产调控也是史上最严厉的,决策层已经将重点城市房价调控视为控风险的主要落脚点。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房地产价格2017年的表现可能非常一般。同时,考虑中国的城市化率将进入低速提升阶段,地产大周期见顶的压力也是明显的,中长期可能也不是很好的选择。

  记者:作为老十家基金公司之一,南方基金历史悠久,而且体量一直是行业的翘楚,从沪港通、FOF等发展趋势看,内地资金走出去在未来将逐渐影响基金公司整体的业绩,南方基金在这方面会有什么新动向以及新产品,能否向投资者透露一下?

  史博:沪港通、FOF是我们着力发展的新方向。

  背景资料:

  史博先生:特许金融分析师(CFA),硕士学历,具有基金从业资格。曾任职于博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中国人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泰达宏利基金管理有限公司。2004年7月-2005年2月,任泰达周期基金经理;2007年7月-2009年5月任泰达首选基金经理;2008年8月-2009年9月任泰达市值基金经理;2009年4月-2009年9月任泰达品质基金经理。2009年10月加入南方基金,现任南方基金总裁助理兼首席投资官(权益)、境内权益投资决策委员会主席、FOF投资决策委员会主席、年金及绝对收益专户投资决策委员会主席、社保理事会委托产品投资决策委员会主席、国际投资决策委员会委员。2011年2月至今,任南方绩优基金经理;2014年2月至今,任南方新优享基金经理;2015年9月至今,任南方消费活力基金经理。

  南方基金:

  1998年3月6日,经中国证监会批准,南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作为国内首批规范的基金管理公司正式成立,成为我国“新基金时代”的起始标志。南方基金经历了中国证券市场多次牛熊交替的长期考验,以持续优秀的投资业绩、完善周到的客户服务,赢得了广大基金投资人、社保理事会、企业年金客户、专户客户的认可和信赖。

  截至2016年末南方基金公募资产规模达到3914.86亿元,较2015年底增加近573亿元,规模排名位居公募行业第5位。这也是南方基金成立以来连续第18年公募资产规模排名行业前十。


(责任编辑: 康博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