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央行报告高频提示风险、泡沫 传递哪些信号?

2017年02月20日 15:13    来源: 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2月20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这两天,央行最新发布的《2016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引发市场人士热议。央行每个季度会公布一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做出阶段性的总结和展望。

  在这份报告中,一些有关货币政策的表述有了明显的变化,很多分析人士认为,今年的货币政策正在迎来新的拐点。首先,央行报告中采用了“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这一表述,一改以往“稳健的货币政策”的提法。下一阶段将更好地平衡稳增长、调结构、抑泡沫和防风险之间的关系,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此外,央行报告中最值得关注的则是“风险”和“泡沫”的字眼。央行在这份大约3万字的报告里,70次提到了“风险”,16次提到了“泡沫”。报告提到,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下决心处置一批风险点,着力防控资产泡沫,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央行表示,中国经济运行出现积极变化,但结构性矛盾仍较突出,部分地区资产泡沫问题凸显。央行直言不讳地在报告中将“房地产泡沫”,与股票市场异常波动、跨境资金流动等风险并列,作为重点风险领域。同时直言,今年央行要“严格限制信贷流向投资投机性购房”。

  央行报告高频率提示“风险”和“泡沫”,传递哪些信号?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徐洪才对此进行了分析和解读。

  徐洪才:“这次央行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的主题就是防范风险和货币政策稳健中性的趋向。这两方面都是在去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来的,会议对2017年经济工作做出总体部署,即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展开经济工作,其中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重要位置,同时要下决心处理一批风险点,着力防控资产泡沫;并及时采取有效防控措施,化解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这次央行报告也是围绕这样的基调,对新的一年做出总体安排,有新意的地方在于货币政策从稳健转向稳健中性。稳健中性是什么意思?按照易纲行长的说法,就是不紧不松正合适。在目前经济增长的背景下,货币供应量要保持相对稳定,目前大概是11.5%左右,在新的一年里要保证广义货币供应量供应在11%到12%之间,这是正合适的。

  另外,价格方面也要相对稳定。一个是对内的利率水平,目前通胀压力稍有上升趋势,因此整个利率水平也要保持相对平稳,现在的名义利率总体来看跟去年相比有温和的向上趋势,但实际利率现在还是负利率,刚刚公布的CPI是2.5,但一年期的存款利率是1.5,上浮20%也就是1.8。从这个意义上讲,1.8减掉2.5还是负利率。我们要保证整个货币相对的、合理的充裕,要满足经济的发展需要。另一方面,对内的价格也要保持相对稳定,近期人民币兑美元和一篮子货币的汇率都是保持相对稳定的,这对稳定预期很重要;同时要加强资本账户资本流动的监管,把这两方面价格稳住,为实体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创造相对有利的货币和金融条件和环境。

  除此以外,防范风险也很重要,现在风险点有以下几个方面:一个是大家热议比较多的一线城市房价去年一年涨的过快、过猛。这种投机性需求还是需要抑制,要有保有压。要保什么?保合理的消费需求,因为房子是用来住的。另外,外部金融风险的冲击不可小视。现在美联储加息可能要加快节奏,导致资本回流美国,新兴经济体总体上看是流出的。因此人民币相对美元存在一定程度的贬值压力,这种情况下要防控外汇市场异常波动的风险。同时,从前两年的经验教训看,股市要保持相对平稳,不要出现异常波动。银行体系流动性要保持相对稳定,不要出现钱荒及周期性、季节性的变化,还包括在“三去一降一补”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银行坏账、企业债券违约的风险等,这些都要防患于未然。如果任其放任积累、集聚的话,将来可能会演变成金融危机。目前的情况看远远还没到这个地步,要以防止防范风险为主,一些小的局部性风险要局部地化解掉,要坚持、坚守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创造良好金融环境,为实体经济保驾护航。”

  经济之声:从央行角度防范风险未来的具体措施和具体的手段,会有哪些动作?

  徐洪才:“具体手段还是按照市场化、法治化的办法,比如今年可能大规模推广债转股,在此过程中我们要保护债权人利益,同时建立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优化企业的股权结构、财务结构,转变企业经营机制,提高效率。从供给侧角度看,要提升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的效率,降低成本,最终是要提振实体经济,这是一个核心。另外要坚持有保有压的措施,不能一刀切,区别对待。比如一线城市房价过高和三四线城市库存过多,这其实是两极分化的,应该有区别。在外汇市场上,总体上看要引导预期,对于合理的用汇需求要支持。要维护整个市场的相对平稳、金融的稳定,就要利用好境内和境外两个市场和资源,总体上调子是不变的。所以我觉得未来还是要引导,用市场化的办法保持相对稳定的金融环境和货币政策环境和条件。”

  经济之声:过去央行表述一般表示稳增长、调结构、控通胀一般是前三位的,这一次是稳增长、调结构、抑泡沫和防风险,那控通胀能够放到后面,是不是能够说明目前对于老百姓物价水平不会有太大变化或者不会有太大扰动?

  徐洪才:“目前物价总体来看是合理的,去年的CPI是涨了2%,前年是1.44%。最近几个月涨的比较厉害,元月份是2.5%,主要是成本推动的因素。比如服务业产品价格是上升的,用工成本是上升的。另外,最近几个月PPI同比数据增涨较猛,但我个人认为已经到顶,未来几个月会逐步回落。去年9月份刚摆脱通货紧缩的压力,现在稍有回暖,有人担心说通胀来临了,我认为还为时尚早,现在主要问题还是把一些潜在风险点主动释放掉,维护整个体系不出大的系统性问题,守住底线。”

  经济之声:在春节前我们看到定时定量的降准和MLF这样的一个加息的动作,未来是否可能见到央行基准利率调整相关动作?

  徐洪才:“基准利率上调的可能性很小,因为目前整个利率水平是相对合适,现在2.5的CPI数据也不要担心。PPI现在到未来的总体趋势是要回落的,跟CPI的剪刀差会收窄,这一点无需担心,所以利率不会轻易动,再加上目前价格信号对金融资源的配置作用的影响相对来说比较弱;国有企业、地方政府对利率的敏感性还较差,这有待于市场主体比如国有企业的改革到位。另外,国债收益率曲线现在并不完整、光滑,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并不通畅。现在还是要着力把基础工作做扎实。目前,根据货币投放方式的变化,比如适当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我认为恐怕势在必行。”

  经济之声:降准的原因是因为外汇占款的原因吗?还是说因为美联储的一些政策的影响?

  徐洪才:“主要原因是政策,外汇占款是一个外部原因,但现在主要不是依靠外汇占款,而是要主动投放。过去一年主要靠逆回购等公开市场操作,但逆回购对于商业银行成本是比较高的,因为它自己有钱存在中央银行,把这个钱退回即可,不必在市场上用高利率从央行借,这不利于商业银行降低成本和服务于实体经济。”

  经济之声:你觉得今年会看到降准,能这么理解吗?

  徐洪才:“对,因为降准是要满足实体经济、经济活动对货币的合理需求,不是说外汇占款少了就会降准。前年主要靠降准、降息,双降;去年主要靠公开市场操作;我认为今年恐怕还要多元化,政策组合要多样性,体现它的灵活性。”


(责任编辑: 马先震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