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外资行踟蹰着欲抱还休

2016年12月26日 08:39    来源: 国际金融报     付碧莲

  2016年即将成为历史,而首批在华成立法人银行的外资行也将走过第十个年头。这一年中,外资行有进有退。但进不足以搅动市场,退也是意料之内,整体来说是平平稳稳的一年。

  “外资行在中国似乎处于‘不进则退’的状态。”张勤阳(化名)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在中国资本市场日渐成熟的大环境下,外资行在华发展已经逐渐进入平稳期。”

  自海外留学归国后,张勤阳在外资行工作近10年,如今他已经跳槽至某中资银行负责私人银行业务。

  关键词一

  清场撤资

  典型案例:德意志银行出清所持的华夏银行19.99%股份;花旗银行出售所持有的广发银行20%股份。

  说起外资行在2016年令人印象深刻的事件,那就非几家外资行选择性退出中国市场莫属。

  今年,德意志银行正式出清了所持华夏银行19.99%股份,成为外资银行与中资银行从战略合作到分道扬镳的标志性事件。

  在此前的3月份,中国人寿、花旗集团发表公告,双方达成相关协议,由中国人寿耗资逾233亿元受让花旗集团及IBMCREDIT所持广发银行全部股权。

  曾经,在华的几家较大规模的外资法人银行基本都手持某家或几家中资银行或多或少的股份,而到如今基本都已经退出得差不多了。

  2004年8月,交通银行股改引入汇丰银行作为股东兼战略投资者,汇丰以每股1.86元入股,持有77.75亿股交行股份,投资金额达144.61亿元,持有交行股权比例达19.9%,直逼监管机构设定的外资行持有中资银行股权比例20%的上限。自此,汇丰开创了外资行入股中资银行的第一笔交易。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汇丰很可能成为最后一家坚持持股中资银行的外资行。

  “曾经外资行持股中资行是双方你情我愿、一拍即合的选择,从中资行角度而言,时值众多中资行改制上市,需要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以助其完成股改上市;而从外资行的角度来看,把投资中资行作为进入中国市场的跳板。虽然名为战略投资者,但其中多数投资实质就是财务投资,而这些外资行也从中获利颇丰。从资本回报的角度看,无疑都是成功的投资。”一位中资银行副行长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该副行长进而指出:“2004年汇丰入股交通银行后,开启了外资行投资中资行的大潮。2009年,瑞银集团出售所持中国银行股份,启动外资行抛售中资行股份的潮流。作为投资者的外资行恰好是赶上了中资行最快速成长的那几年,而适时选择退出获利了结显然是明智的投资方式。至于未来,并不能排除外资行再择机投资中资行的可能性,但是曾经的盛景则难再现了。”

  关键词二

  接盘挺进

  典型案例:星展银行中国增资,参股邮政储蓄银行;华侨银行完成对永亨银行的收购及整合。

  有抛售的,就有接盘的;有撤退的,就有挺进的。其中,尤以几家来自新加坡的银行最引人瞩目。

  10月31日,新加坡星展银行宣布将以高于账面价值约1.1亿元新币,收购澳新银行在新加坡、中国香港、中国大陆、中国台湾以及印度尼西亚五个市场的财富管理与零售银行业务。此次收购的业务包括新币170亿存款,新币110亿贷款,管理的客户投资性资产(AUM)规模达约新币65亿,2016财年带入全年营收约新币8.25亿。

  这是星展银行继收购苏格兰皇家银行(RBS)部分亚洲业务以及法兴银行亚洲私人银行业务之后,又一大手笔的操作。

  除了收购同业者业务之外,星展还在逆势加大在中国市场的投资。10月10日,星展中国宣布,已获母行星展银行注资17亿元。此次增资后,星展中国注册资本增长了27%,达80亿元。星展中国表示,这是星展银行继2012年首次增资星展中国之后的第二次增资,将为中国业务的下一步布局提供资金支持。

  12月,星展银行投资约15.5亿元收购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低于1%的股份,成为邮储银行的十家战略投资者之一。

  另一家来自新加坡的银行——华侨银行在7月份正式成立华侨永亨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至此华侨银行对永亨银行的收购及整合全部完成。为收购永亨银行,华侨银行斥资近50亿美元。

  “就外资行在中国市场的发展,相对而言几家新加坡银行应该算是后来者,不过近两三年的发展势头相当强劲。”张勤阳指出,“新加坡银行业在这轮金融危机中基本没受到太大的冲击,而欧美外资行的撤退也正好为新加坡银行进军中国市场提供了空间与机会。”

  在张勤阳看来,外资行在华发展态势正是全球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化、一体化的发展明显遇阻,现在更多地是朝着区域经济联盟的方向发展。而这几家新加坡的银行立足于亚洲地区,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赢得更多的机会。而对于华人世界、华人文化的了解是新加坡银行在中国发展的独特优势。

  关键词三

  “一带一路”

  典型案例:渣打银行针对中小企“走出去”推出融资方案;大华银行新设分支机构,提供跨境人民币融资解决方案。

  “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对外开放以及中国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大规模投资,外资行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前景是可以预计的。只是,增长的速度和扩张的速度不再那么快而已。这跟中国整体的经济发展进入‘L’型态势是相符合的。”上述副行长指出。

  在分析人士看来,受限于网点限制等各方面因素,外资行在华开展业务存在一定局限性,但在服务中小微企业“走出去”方面,外资行却存在天然优势。

  著名经济学家、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部长徐洪才指出,“‘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将为中国企业,包括中小微企业带来很大的机遇。”

  外资行从业人士深刻感受到中小微企业“走出去”的强烈需求。2016年初,渣打银行针对中小企业“走出去”的金融需求,推出了全面的企业融资方案,包括流动资金贷款、无抵押贷款、房产抵押贷款、贸易融资。

  同样在年初,大华银行(中国)有限公司正式在苏州开设其第17家分支机构,以支持江苏日益增长的跨境贸易流与投资流。新设的苏州分行位于中国-新加坡苏州工业园区,旨在利用苏州金融创新试点,为客户开展中国和东南亚之间的贸易提供跨境人民币融资解决方案。

  上海财经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奚君羊认为,对外资银行来说,其在中国内地市场相较于中资银行并无太多优势,而更擅长为企业提供跨市场的资金、投资、管理等服务。而随着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逐步实施,在中国市场已有一定发展基础的外资银行有了新的发力点。


(责任编辑: 魏京婷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