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博弈9个月万科终止重组 或因险资监管收紧

2016年12月19日 08:46    来源: 华西都市报     董兴生

  仅差三天,就是万科披露《关于重大资产重组停牌公告》满一年的日子。12月18日下午,万科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会同意终止与深圳地铁集团的重组交易。针对万科引入深圳地铁集团一事,各方经过长达9个多月的博弈后,终以失败告终。而交易的终止,是否意味着万科股权之争尘埃落定,目前来看,还不能作出如此乐观的判断。

  万科与深圳地铁重组协议终止

  万科18日公告称,与深圳地铁的交易预案公告后,万科A部分大股东公开表示对本次交易方案存在不同意见,公司与主要股东就本次交易的意义以及方案调整建议进行了多次洽谈,同时也与深圳地铁集团保持密切沟通,但截至目前,各方尚未就本次交易的具体方案达成一致意见。

  9个多月前的3月12日,万科与深圳地铁签署了一份合作备忘录,两天后,万科首次披露《关于与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备忘录的公告》。在万科当时的畅想中,双方将围绕“轨道+物业”模式,“携手共进”。

  但事与愿违,引入深圳地铁的议案,将万科股权之争引入更加胶着的境地。最终,12月12日,万科以电子邮件方式将《关于终止发行股份购买资产事项的议案》提交各位董事审议并表决。经过表决,万科董事会以10票赞成、0票反对、0票弃权,全票通过了终止交易议案。

  据了解,万科与深圳地铁集团于12月16日签署了《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与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之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协议之终止协议》。该协议的签订,表明万科引入深圳地铁的重组交易正式宣告失败。

  万科被两大险资7次举牌

  距离2015年7月宝能系第一次举牌万科至今,万科股权之争已经持续接近一年半。在此期间,万科与宝能,以及相关各方上演了一场空前精彩且持久的资本大战。随着这场大战的演进,参战方逐步增多,让结局也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资料显示,宝能先后5次举牌万科,共计持股超过25%,成为事实上的第一大股东。而万科在仓促应战中,宣布引入深圳地铁作为战略投资者,后者将向万科注入地铁上盖物业项目,初步预计交易规模介于400亿元-600亿元之间,交易方式为定向增发股份支付对价。

  正是协议中的“定向增发支付对价”,引发华润、宝能等大股东明确反对,反对者认为该支付方式将稀释股份,损害投资者利益。今年6月17日,万科召开11人董事会,对交易预案进行表决,华润派出的3名派驻董事集体投了反对票。

  事件愈演愈烈,6月26日,宝能提请罢免包括王石在内的所有万科董事、监事,但该提案随后被董事会否决。此后深圳证券交易所、证监会等监管部门开始介入万科股权之争,并对华润、宝能等股东进行警告。

  但树欲静而风不止,7月4日万科复牌后,另一地产巨头恒大开始接连增持万科,并两次举牌。截至11月29日,恒大共持有万科14.07%股份,仅次于宝能系与华润,成为万科第三大股东。

  险资收紧导致万科股权之争落幕

  不难发现,万科股权之争每一次重大转折,都与监管部门出手有关。此前的12月5日,保监会下发监管函,要求宝能系前海人寿暂停万能险新业务,并叫停了前海人寿、恒大人寿等6家公司的互联网渠道保险业务。

  而前海人寿与恒大人寿正是举牌万科最为疯狂的两大险资。随后,保监会对险资入市监管进一步收紧,其中明确禁止保险公司机构与非保险公司一致行动人共同收购上市公司;明确保险公司重大股票投资,新增部分应该使用自有资金,不得使用保险资金。

  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刘胜军认为,保监会对险资入市的监管不断升级或许是万科股权之争变局的诱因。“前海人寿和恒大人寿都在保监会打击的范围之内,导致宝能、恒大没有继续战斗的能力,这种情况下,更多的是寻求脱身之道,而不是一味进攻。”

  而宝能和恒大可能迫于脱身的压力,不得不与万科、华润等达成某种交易协议。刘胜军说,万科终止引入深圳地铁,将会换取与华润、宝能和恒大“更好的妥协”,“这对各方来讲都是相对较好的结果”。

  刘胜军分析,万科股权之争未来的走向,首先取决于王石与原第一大股东华润如何进一步妥协,其次可能是前海人寿、恒大人寿等险资如何顺利退出。至于万科是否会引入深圳地铁之外的其他战略投资者,可能性并不大。

  “不管引入谁,一种是白衣骑士直接从二级市场买入,但这种方式成本太高;另一种可能就是像深圳地铁这样,通过重组注入资产,但这种模式已经被证明行不通。”刘胜军说,因此,万科股权之争未来最大的可能是,“王石继续被增持股份,并通过与其他股东的妥协、退出,达到最好的平衡”。


(责任编辑: 马先震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