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债市险象环生殃及货基

2016年12月19日 08:07    来源: 国际金融报     国际金融报记者 | 严言 赵怡雯

  最近债券市场着实不太平。银行间市场资金面持续紧张,引起债市剧烈调整,并导致债券市场险象环生。

  债市风险同时波及货币市场。临近年底,货币基金受到资金面偏紧影响,面临不小的赎回压力。

  传闻刺激敏感神经

  国海证券12月16日早间再度发布声明称,公司不存在相关不实传闻中描述的违规债券交易行为。目前公司经营管理一切正常,财务状况良好,流动性充裕。

  此前,相关媒体刊发、转载《债市下跌引发华龙证券5亿违约 国海证券一负责人失联》等报道。对此,12月15日,国海证券实施临时停牌,并发布公告称,市场传闻内容涉及离职员工私刻公司印章,冒用公司名义进行相关债券交易事项,公司未授权相关员工开展媒体报道中所提及的相关业务。目前,涉事的两名老团队员工一名已离职,另一名已到公安机关投案。国海证券表示将依法提请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

  12月14日晚,廊坊银行在其官网发表声明,针对传闻“廊坊银行代持国海证券债券”进行了澄清,称“不存在传言中所谓的债券代持业务,廊坊银行债券业务一直遵循合法合规运营的原则,所有业务运营正常,不存在传闻中的亏损”。

  “市场代持量非常大,现在都要求提前买回。”有业内人士担心国海事件会导致债券市场承担更大的压力,“买回就是亏损,然后就只能卖债,接着是基金赎回、委外赎回,最后导致债券只能继续跌”。

  卷入“违约传闻”的华龙证券于12月14日晚间回应称,经查该报道与事实严重不符。经公司研究决定,公司将先于12月15日第一时间完成“15国开18”等债券交割,维护市场秩序,消除负面影响,并追究相关机构的有关责任。

  12月15日,债券市场谨慎情绪蔓延,国债期货早盘恐慌性下跌,10年期、5年期国债期货合约盘中双双触及跌停,这是两品种上市以来首次跌停。12月16日,国债期货终于迎来大涨。截至收盘,10年期国债期货主力合约T1703飙升,报95.860元,上涨1.3%,创下国债期货上市以来最大涨幅;5年期国债期货主力合约TF1703报98.550元,上涨0.9%,成交量创今年2月来新高。机构分析称,央行注入流动性是当天国债期货大涨的重要原因。

  殃及货币基金

  多位私募人士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一旦明年债市趋弱,对于基金行业的影响将不容小觑,保本基金、货币基金,甚至是FOF(基金中的基金)都可能受到严重影响。

  近日,被誉为最安全资产的货币基金就被拖下水。12月14日有传闻称,某大型基金公司旗下货基爆仓,可能面临6亿元亏损。而货基爆仓就是货基出现了流动性危机,即货基在面临大额赎回的情况下,为应付赎回而抛售债券等资产而导致亏损的情况。

  这一传闻立即引爆投资界,大家纷纷猜测这“某大基金公司”究竟是哪家。当晚,华夏基金在官微上作出澄清:“目前我司旗下所有货币基金均正常运作,申赎照常,无任何特殊情况,特此声明。”紧接着,南方、银华、建信、上投摩根、易方达、博时、天弘等基金公司纷纷辟谣。

  相关渠道人士分析认为,这一传闻背后或许不仅仅是谣言这般简单。业内一般认为,货币基金赎回一旦达到10%及以上就构成了“巨额”赎回。不过,对于公募基金来说,即使遭遇“巨额”赎回,也并非是什么“灭顶之灾”。

  多位公募基金负责人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公募基金对于货币基金管理经验丰富,并且具有丰富的专业经验、较强的流动性管理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管理规模同时也是管理能力的体现”。

  数据显示,最近1个月,赎回量位居前三的基金均为货币型基金,规模缩水厉害的基金份额减少40%以上,还有多只基金份额减少20%以上。市场人士表示,尽管货币基金此前已连续四年呈现年末收益增高的“12月效应”,但由于今年债市风险释放,目前已经波及货币市场,或不能与以往同样看待。

  有业内人士认为,货币基金巨额赎回多是与机构投资者和银行货币流动性有较大关系。格上理财研究员杨晓晴认为,近期,央行资金“缩短放长”提升资金成本,叠加临近年关通胀预期抬头、银行为应对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PA)考核,流动性资金需求大增,资金面整体偏紧;另一方面,市场利率提升,债市剧烈波动,收益本不高的货币基金已不能满足机构投资者的胃口,资金势必流入收益率更高的投资渠道。

  有公募基金固收投资总监表示,货币基金尽管不能放杠杆,但也会有限参与债券投资,债市的波动也会对它的净值造成影响。尤其是遭遇严重的巨额赎回时,若又赶上债券流动性紧张的困境,其他资产被迫大量出账后,债券的波动效应随之被放大。

  众所周知,股债双杀,最难做的是保本基金。在今年保本基金发行最火的时候,监管层发了针对保本基金的征求意见稿,发行热迅速降温。受股市和债市近期双双大跌影响,跌破面值的保本基金数量快速上升。180只保本基金有49只的净值在面值以下,跌幅最大的超过7%。不过,仍有做得好的保本基金涨幅超过6%。

  债市风险传导链条

  为何债市的大跌会引发如此大规模的连锁反应?背后的传导链条又是如何的呢?

  对此,国信证券分析师董德志做了这样一番猜想:银行每逢年末有准备流动性,自发提高备付的要求,特别是在9月份以来由于外汇占款波动加剧,今年四季度更是要做充分准备。今年银行有大量的资金是储备在货币基金中(这可能是以往年份没有的事,未经确认,只是猜测),在提高自身备付要求下,开始赎回货币基金,导致货币基金减持存单,存单利率上行,当存单利率上行超越货币基金收益率后,银行已经不再拘泥于只为备付而赎回货基了,而变化成为了套利而赎回,赎回货基,购买存单。这样就加剧了货基的压力,继续减持存单,形成了这样一个怪圈:“存单利率高—银行赎回货币基金去买存单—货基抛售存单—导致存单利率更高—银行继续加大赎回”,如此一来,短期利率高企,主要体现在几个月的品种上,而并不是在几天的回购市场中,资金利率恶性循环高涨,进而引发长期债券也出现调整。

  董德志认为,如果是上述这样的链条传导,那么目前的局面可能并不是货币政策收紧所导致,而是自发形成的一个恶性循环链条。破这个链条的短期之计则在于打破恶性循环,控制住存单利率的快速上行。长久之计则是如何平滑住每逢年关的资金波动,主动提高备付的问题。

  “这一过程中,由于几个月的资金成本提高很快,首先传递出资金紧张的预期,进而出现了货币政策收缩的预期,这是对于长期债券具有强大杀伤力的。”董德志表示,这样的恶性循环是可怕的,但更可怕的是货币政策主动性收紧预期。

  “债市震荡加剧可能会在短期内殃及其他的资产价格。同时,资金持续流出债市,可能对中小银行及对债券市值风险敞口较大的金融机构负面影响较为显著。”中金公司分析师梁红认为,在债券价格大幅波动之时,如果央行能及时提供必要的流动性支持,将有助于阻断流动性收紧带来的负反馈,以避免资产价格超调。

  债券违约风险大

  随着美联储加息“靴子”落地,导致了市场对流动性持续收紧的预期,对债市调整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市场普遍认为,债市资金面紧张的状况,短期难有实质改善。尽管机构仍声称看好明年债券市场,但是不免令人忧心忡忡。

  据中诚信国际的统计,2014年发生第一支债券违约的时候,到现在过去了两年半的时间,债券市场已经累积的违约债券达85支,违约的总金额超过370亿元。如果按照发行的规模主体来计算,公募市场年度违约率从2014年的0.07%升至2015年的0.45%,2016年截至11月底已经达到0.56%。

  中诚信国际董事总经理、研究咨询部总经理张英杰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回头看2016年,债券违约呈现出一个多元的趋势,无论是从主体上还是地域上,“多点多元高频的爆发成为今年的一个趋势”。

  天风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孙彬彬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产能过剩行业和房地产将是需要密切关注的最重要的两个方向,尤其是房地产行业。

  孙彬彬表示,2013年以来特别是2014年开始,交易商协会放开地产行业融资拉开了这一轮地产债券的盛宴。“今年开始交易所这扇门总体来说应该是掩上了,也不能说完全关上了,但是融资受制。”孙彬彬提到,“明年地产大家一定要关注。”

  结合当前的体量看,估计2017年会有5.5万亿的信用债到期,这对于债券市场无疑将是很大的压力。张英杰表示,在这5.5万亿中绝大部分新的特征就是超短融。“超短融债使得它的信用风险带来了两方面的问题,一个是快速的融资提高效率了,但同时也要求这些企业要有一个更好的驾驭这种流动性的能力,也就是说你越是发超短融,你的短期偿债压力越大,可能走在一个借新还旧、借新还新的路上”。

  过去三年,虽说债券违约风险时有发生,但是债券市场还是表现出来难得的牛市。这在权益类表现差强人意的时候,为基金业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博时基金的观点认为,今年以来债券市场也是流动性驱动下金融加杠杆正反馈的产物,“我们自然可以为今年以来的债券市场趋势找到各种宏观的原因,但从微观上看,流动性驱动下的金融加杠杆行为,具有最强的解释力”。


(责任编辑: 马先震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