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财经记者 李冰】手持净雅储值卡的消费者,近期可能没有办法在净雅酒店享受应有的服务了。12月12日,北京时间记者在学院路这家北京市硕果仅存的净雅酒店紧闭的大门上看到了一份停业通知。
而两天前,已经“消失”了许久的净雅创始人张桂君,突然现身香港参加活动,并洒泪现场,寻求帮助。这是自2014年下半年净雅酒店陷入关店潮和债务危机以来,企业高管首次公开露面。
据说当年蒙牛遭遇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牛奶下架、股价暴跌,创始人牛根生在饭局上向柳传志、马云、傅成玉、潘石屹、俞敏洪等哭诉求助,最终中粮出手接盘,保住了蒙牛的品牌。此番张桂君效仿“牛根生落泪求援”的戏码,哭诉创业失败,寻求外界帮助,能否像蒙牛一样涅磐重生?
落泪求援
近段时间消失许久的净雅集团总经理张桂君,突然意外现身12月10日于香港召开的“共探蔚蓝·2017中国餐饮酒店领袖峰会”,并以“失败者”的角色参与论坛演讲,现身说法。她坦承,由于受传统思维局限、缺乏勇气改变,导致净雅这个28年的餐饮品牌濒临死亡。
张桂君数次哽咽,泣不成声。这是经历频频关店之后,净雅当家人第一次出现在公众场合。“看着一个曾经两年开3家店,面积都在2万平方米以上的高级餐饮,现在一年至少在关10家店,我的心是很痛的。”张桂君说。
据了解,目前净雅资产负债过重,已无力负担员工工资和消费者储值卡退款等。据净雅一位前高管透露,净雅还有能源等其他产业,但是经营状况并不理想,所以,净雅想通过出售物业、工厂和餐车项目筹集资金,来清偿拖欠的员工工资和供应商欠款等。
活动现场还发起“合众互帮、助力净雅”的帮扶计划,通过盘点净雅目前固定资产和估值,为净雅寻找投资方。该计划共列出净雅5项资产:威海大厦、济南开元项目和沈阳未来城项目,属于净雅自有物业,以前用于经营门店,均位于当地黄金地段,占地面积1万平米以上,共估值7.8亿元;威海航海食品工厂建于2010年,占地500亩,曾用于净雅海参和鱼虾等海鲜产品的储藏和初加工,估值5亿元;北京地铁餐车项目是2013年8月净雅为谋求转型,通过收购“天天见面”推出的大众餐饮项目,可在北京240个地铁站点提供餐车服务。
小南国董事局主席、众美联联合创始人王慧敏表示,会和净雅联合经营小南国家宴业务。
而对于未来,净雅前高管认为,净雅应该不会再开张了,它最大的财富在于运营模式和人才,但是运营成本很高,经营模式不适合当前的市场环境,同时人才流失严重,重新开张不太可能。
此前,北京时间记者曾接到消费者投诉,称净雅位于学院路的最后一家酒店也停止了营业,导致自己手里的充值卡无法进行消费。而记者联系到净雅学院路店工作人员,对方声称由于店面整修,过后会恢复营业。
而12月12日,记者再度来到学院路店,却看到餐厅大门上贴着停业告示,落款时间为12月1日。告示指出,由于战略转型对学院路店停止营业,并提供了三种储值会员卡的处理办法,对于急于销卡的会员,可以选择到净雅五棵松门店购买外卖品。
记者拨打咨询电话获悉,目前净雅在北京的门店已全部关闭,该公司正跟同档次酒店协商进行接纳会员消费,“如果客人信不过我们,可以来五棵松门店拿走点瓷器、古董、字画一类的物品。五棵松店虽然不营业,但会有人值班。”
但是对于会员退卡,及储值卡的后续消费问题,对方并未给出解释。北京时间记者联系多位净雅高管,对方均表示自己已经离职。在这一年的净雅关店潮中,净雅管理层像是人间蒸发一般,几乎都踪影难觅。
不仅如此,还发生了员工讨薪的问题。此前有媒体报道称,净雅郑州曼哈顿店员工到门店堵门讨薪,因为该酒店自年初以来拖欠员工工资,而讨薪员工大部分为基层员工,包括酒店前厅、后厨、吧台等。
净雅之殇
对于净雅的失败,张桂君表示,在这个发展的过程中,净雅遇到的最大挑战,就是传统思维的挑战,“在互联网时代,你能否用智慧快速做出选择,有勇气去割舍和放下,是很重要的。如果两年前,我能够下得起这个决心,把所有的高端店关掉,我相信,净雅不会是现在这个状态。”
“由于当时做出的错误决定,导致净雅资产负债过重,拖欠员工工资,会员卡储值无法退款,退回到三年前,我都不会相信事情会变成这样。”张桂君说,“经历了这么多以后,我已经尽力了。”
事实上,作为中国高端餐饮的代表,净雅由盛转衰的路径也折射出了高端餐饮近几年的发展窘境。
2012年12月4日,中共中央出台八项规定,明确提出“要厉行勤俭节约,严格遵守廉洁从政有关规定”,高端餐饮市场应声下落。而净雅还被点了名,更是令人唯恐避之不及。据中国烹饪协会发布的报告显示,2013年全国餐饮收入2.5万亿元,同比增长9%,增速创21年来最低值,其中北上广等一线城市,高端餐饮业绩普遍下滑超过两成。
在这种背景下,其它高端餐饮纷纷向大众餐饮转型,寻求突围,而净雅却一直观望,对公务、政务消费仍抱着幻想。因为净雅进入北京市场,瞄准的就是高端宴请,从其选址都在公款消费相对集中的地方即可看出。
其实,从一个牛肉包子饭,到最终为人熟知的净雅,它也算是创造了一个品牌升级的神话。据了解,净雅成立于1988年,最初只是威海一个主营牛肉包子的小饭店,后来以经营胶东活海鲜起家,2005年进京之后,高举高打,一度成为高端餐饮的代表企业。有消息称,净雅的金牌门店,光菜品的客单价就是600-1000元,配同比例酒水,人均消费接近2000元,单桌消费高达几万元。相比其它餐饮行业的薄利润,净雅很多门店的毛利率高达50%。
净雅集团副总裁张桂金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国家相关政策出台之后,集团高层错判认为,高端餐饮市场不会就此被一棍子打死,净雅大酒店多年的品牌积累和经营思路不能轻易否定,政府招待和商务招待未来还是净雅大酒店的主要收入点。
或许正是这种错误的判断,导致净雅在转型过程中无力求生,困局难解。
此外,还有分析认为,除了误判市场环境,盲目的扩张、冲击IPO也是净雅“必死”的根源。资料显示,2011年底,沈阳净雅大酒店在历经一年的装修后,铁西、皇姑、沈河三店霸气同开,轰动沈阳,一时风光无两。而新店让房租和人工成本急剧上涨,对应的却是客流量和营业额的大幅下滑,高役入和低收益压垮了净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