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近日发布《2016年国家基本医疗 保险 、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调整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时隔7年,医保目录再次启动调整。《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2016年年底前将完成本轮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工作。纳入医保目录后,药品有望快速放量。以2009版的医保目录为例,其催生了数十个销售额过10亿的品种。新版目录的诞生也意味着我国1.5万亿的药品市场格局将被改写。
业内人士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临床价值较高的新药,地方乙类增补较多的药品,重大疾病、儿童、急抢救、职业病用药品种有望调入新版医保目录。
预计新增药物300种
中国证券报记者获悉,人社部近日在京召集 中国化学 制药工业协会、 中国中药 协会、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等八大行业协会和部分企业代表座谈,听取各方意见。原定只有十几家企业参与的座谈会,最后来了300多人。
“消息稍微灵通一点的企业都来了,谁也不想错过这次机会。”受邀的一位企业代表说,“大家对调整医保目录都是欢迎的,希望能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中国医药 企业管理协会会长于明德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预计有约300款药品新增纳入国家医保目录,受益的公司较多,且对受益药品未来销量有很大促进作用。
目前我国共出台过三版国家基本医疗保险目录,分别是2000年、2004年和2009年版,其中2004年药品总量新增323种,2009年药品总量新增340种。
人社部医保部门官员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本次医保目录调整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确定备选药物的名单。人社部将咨询专家,确定调入和调出医保目录的备选药品名单以及谈判药品备选范围。咨询专家约400人左右,由相关学术团体和行业协会推荐。
第二阶段由专家通过电子投票的方式遴选调入与调出医保目录的品种,这些专家将随机抽取,共两万名。
第三阶段由专家根据投票结果确定调入和调出品种,争取2016年年底前完成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工作。
截至目前,医保目录调整工作处于确定备选名单的第一阶段,2017年上半年公布调整结果,2017-2018年各省陆续完成省医保目录增补。
“本次目录调整由专家全权负责,人社部等行政部门不会干涉评审。评审时中西药兼顾,二者数量增幅基本平衡,以临床需求为导向,根据基金承受能力和参保人负担水平,合理确定用药范围和水平。报销比例上,甲类目录全额报销,乙类自付一定比例。”前述人社部官员表示。
三类药物有望入选
“药品进入医保目录对于公司业绩的促进作用不言而喻,但促进程度多大,需要从药品的竞争情况(是否独家)、药品的疗效与潜在市场三个维度综合分析。” 海通证券 研究员孙建认为,“独家意味着药品的竞争对手少,药品定价过程中可以享受较高毛 利率;药品疗效好意味着能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药品的潜在市场越大,进入医保后放量越快,药品对公司贡献的利润越多。”
放眼A股医药上市公司,近两年新诞生的临床价值较高的新药有 康弘药业 的康柏西普、 恒瑞医药 的甲磺酸阿帕替尼片、 贝达药业 的埃克替尼、 广生堂 在审的替诺福韦二吡呋酯、 信立泰 的阿利沙坦酯片、 西藏药业 的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 长春高新 的注射用重组人促卵泡激、 人福医药 的盐酸氢吗啡酮。
目前各省市地方乙类调整增加较多的药品有 济川药业 的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恒瑞医药的头孢噻利、 丽珠集团 的脱氧核苷酸、 天士力 的注射用益气复脉、 翰宇药业 的特利加压素、 华润双鹤 的匹伐他汀、 葵花药业 的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 上海医药 的多糖铁复合物、 千金药业 的妇科断红饮胶囊。这些药品也可能调入本次医保目录。
纳入医保快速放量
2009年11月30日,人社部公布了《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09年版)》。这是自2000年第一版目录诞生和2004年第一次修订以来的第二次调整。2009版的医保目录涵盖2151个药物品种,其中甲类349个,乙类791个。对于乙类目录中的药品,各地有15%的调整权,这使得地方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再做增补。
新增补进医保目录的化药多为通用名药物,少数创新药和各类首仿药企业最为受益,比如 石药集团 的创新药恩必普(丁苯酞),恒瑞的顺阿曲库铵、伊立替康,人福医药的瑞芬太尼, 通化东宝 的短效人胰岛素类似物, 舒泰神 的鼠神经生长因子等。新进入医保目录的中药以独家、准独家为主,比如 康缘药业 的热毒宁注射液、天士力的芪参益气滴丸等。
康缘药业的热毒宁2009年销售收入1.98亿元,2010年进入医保目录以后,在2011年和2012年的时候快速放量,快速成长为10亿级的产品,2015年销售收入达14亿元左右。
石药集团的丁苯酞软胶囊(商品名恩必普),2004年上市,用于治疗轻、中度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被列入2010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一线治疗药物,其中软胶囊进入2009版医保目录,注射剂获批时间较晚,增补进入6个省医保。
恩必普增补进医保后产品收入快速增长,2011年收入3.65亿港币,4年复合增速为51%,至2015年收入为19.13亿港币,占制剂比重的25%,石药于2012年将该产品注入上市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