憧憬“冬收”行情 机构加仓意愿上升
从近期市场表现来看,沪市成资金博弈主战场,成交量、个股热点均较抢眼。分析人士认为,近期市场底部不断抬升,年底前有望出现进一步上攻。同时,机构投资者表现出积极姿态,部分机构持续加仓。此外,进入四季度,公募、私募权益类产品发行顺势复苏,投资者参与度不断升温。
看好价值股与成长股
目前,市场成交量维持平稳水平,未出现急剧放量,股指上行步伐稳健,符合对近期市场“适度乐观”和市场中枢缓慢上移的判断,机构加仓意愿更多是在积极参与年底反弹行情。
有分析人士表示,从近半年运行可以看出,市场已逐渐从反弹走向慢牛行情,市场底部也在不断抬高,年底最强一波反弹行情正在演绎。
不少机构认为,市场将继续在偏成长的中小创与估值偏低的大蓝筹股间转换。
聚沣资本投资总监余爱斌认为,在市场结构性高估的发展过程中,且在没有大的波段操作机会下,投资成长股仍是不错选择。目前,中国阶段性经济周期向上势头明显,成长股长期配置价值不断增加。
景顺 长城环保优势基金经理杨锐文表示,成长股分化趋势明显。从 房地产 市场逐渐转移到资本市场的资金,与去年“快牛”时期风险偏好相对较高的新增资金不同,它们的风险偏好相对偏低,更可能流向高股息低估值的资产及真正有业绩的成长股板块。此外,供给侧改革正在改变传统行业盈利趋势,相对低迷的 宏观经济让大企业竞争优势增强,行业集中度加速提升,基本面转变也让这些价值成长股更具吸引力。
不过,星石投资总经理杨玲认为,当前市场风格已由成长型转为价值型。在 宏观经济变量发生变化、经济形势缓中企稳背景下,成长股一枝独秀的时代难以为继。在当前存量资金博弈时代,聪明的资金已着手寻找新的安全投资方向。
到底该如何权衡价值股与成长股?在中域投资袁鹏涛看来,二者均有机会,价值股与成长股的机会将会交替轮换。“倘若成长股业绩增速只能像过去三年一样通过不断并购生成自然走不远。”因此,未来选择成长股的标准要有“硬成长”指标作对比,即让成长股估值与业绩增速尽量匹配。
权益类 基金发行升温
据济安金信基金评价中心统计,截至11月25日,在主做股票的各类基金(包括 股票型基金、 指数型基金、 ETF,以及混合基金中股票投资仓位中值高于47.5%的各个细分类别)中,基金发行数量(核心份额)已从2016年10月的9只上升至11月25日的32只;规模也从2016年10月的48.76亿元上升至11月25日的188.74亿元。济安金信基金评价中心王群航表示,这种情况表明,作为对于市场变动和行情发展趋势最敏感的专业化机构投资者的 基金公司已开始积极行动。
但从新产品成立规模数据来看,广大基民还没有积极行动起来。王群航表示,按照他的经验,公募基金经理择时不易,普通股民在择时方面也面临不少困难。持有权益类基金的基民通过基金间接投资股市,他们对二级市场的波动更加不敏感。因此,从时间上看,基民往往对上涨行情有2个月到3个月的意识滞后期,往往在大盘涨幅达到20%左右时才后知后觉。如果大盘持续转暖,当到达3400点左右时,权益类产品发行或许会迎来明显转变。
数据显示,产品发行方面,2016年前10个月累计发行4467只股票策略私募基金。由于私募基金风险偏好更高,因此股票型基金发行占据主要地位。三季度在国内外市场环境温和、投资者风险偏好增加背景下,私募基金发行加速增长。
一些私募人士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近期他们公司旗下的权益类产品发行较容易。“近期,我们的投研团队和市场销售人员到相关机构做路演时,认购人士陆续增多,且能较轻松地邀请到一些潜在客户前来听我们推荐产品。”深圳某私募人士表示,权益类产品发行似乎升温。
近期两融余额也出现探底回升迹象。11月以来,沪深股市成交量稳居于5000亿元以上水平。分析人士指出,从历史数据来看,两融余额连升,普遍伴随A股强势反弹。融通 国企改革 新机遇 基金经理商小虎表示,周期类品种是融资客加仓重点。近期“煤飞色舞”行情再度在A股上演,一方面, 国企改革 、供给侧改革对于强周期板块的刺激作用凸显,题材热点在其中;另一方面,当前市场风险偏好抬升幅度有限,对于高估值品种的参与热情不佳,强周期品种的估值优势较明显。
机构看好后市的预期绝非偶然,就目前 宏观经济、 资金流动性和市场情绪来看,经过调整和长期盘整的A股底部已相对夯实。有机构人士认为,尽管目前A股仍处于存量博弈时代,但随着行业景气度不断提升,部分有盈利增长、估值合理的领域有望吸引更多资金入市。
机构加仓意味浓
目前,A股底部已相对夯实,机构对未来逐步向好的局面充满信心,部分机构加仓意愿明显增强。同时,等待时机的大佬们纷纷在收官前夕上演精彩动作大戏。
大宇是深圳某大型私募机构基金经理,躲过年初“熔断”后,让他对阶段性经济周期的把控更加自信。在没有大的波段操作机遇下,大宇坚持抱上景气行业的“大腿”一路加仓。10月以来,他管理的仓位已从之前的二成到三成提高至六成到七成。“经济基本面撑得住,我们也有存量‘子弹’,现在大盘在涨,我们当然不会落下。”
无独有偶。据另一家私募机构介绍,他们公司基金控仓机制在行业中较鲜见,即仓位在50%到90%间做调仓决定时,需由投研团队与策略团队共同协商完成。尽管如此,四季度相关基金仓位已接近九成。“目前团队对风险预测偏中性,故加仓布局。”她说。
公募领域加仓的味道也很浓。一位注重传统重资产产业标的布局的基金经理告诉记者,今年的投资收益用四个字可以概括:有惊无险。对未来传统重资产产业企业盈利反转有信心,因此,早在2015年年底就对所管理的基金加仓布局基建和资源品个股;今年6月底,又加仓布局煤炭板块。截至目前,部分基金仓位已加至一半以上,且收益最好的一只基金年化回报已超30%。“尽管目前仍有部分投资者不看好供给侧改革相关领域,但我对经济换挡有信心,不悲观。”他说。
也有部分基金经理对年底布局持谨慎态度。深圳某大型基金公司基金经理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年底市场出现震荡市概率大,暂时没有看到明显机会可以进行波段性操作。目前仓位仍是五成。不过,他表示会根据接下来行情,重点在价值与成长个股中进行微调。“四季度以来, 有色金属 表现抢眼,不排除后期对锌类个股加码买入。”
据众禄研究中心仓位监测,现有数据中,11月14日至18日, 偏股型基金平均仓位为79.09%,较上期增加0.45个百分点;纳入统计的169只股票型基金,平均仓位为89.84%,较上期增加0.59个百分点;纳入统计的1479只 混合型基金,平均仓位为53.21%,较上期上升0.80个百分点。可以看出,在股指蓄势整理的年底,基金加仓意愿升温。
(责任编辑:刘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