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欧派集团招股书多项数据自相矛盾

2016年11月14日 16:56    来源: 证券市场红周刊     王宗耀

  “有家、有爱、有欧派”,欧派集团在央视上打出的广告词,让很多电视机前的普通百姓记住了“欧派”这个品牌。7月14日,拟上市公司欧派集团发布了第二版招股说明书。方案披露,欧派集团拟将发行新股的数量不超过5000 万股,募集资金约23.30亿元,主要用于产能扩充,进行品牌的推广建设,并改造其信息系统。对于新版招股书,《红周刊》记者在学习过程中发现,其中有诸多的疑点需要公司合理解释,其对企业的未来发展有很大影响。

  产品销量存疑

  招股书披露,欧派集团主要从事整体厨柜、整体衣柜、整体卫浴和定制木门等定制化整体家居产品的个性化设计、研发、生产、销售和安装服务,主要采用订单式生产模式,“量身定制”是公司业务模式的核心。直营店或专卖店工作人员根据房间布局、客户需求、个性设计等确定订单方案,公司根据订单内容组织生产,公司产品均定制生产,直营店或经销商一般不需要提前储备库存商品。

  我们知道,整体橱柜是需要结合厨房空间结构及使用者的需求,将橱柜柜体、台面、厨房电器及其他功能部件统筹配置的。根据招股书披露的信息,欧派集团的产品是以整体设计安装为卖点,这意味着其产品本身也是需要按整套生产出售的,因此除了各种造型的柜子外,水槽也是必不可少的配件。在该公司原材料采购名单中,水槽的采购信息也是赫然在目。为了调查该公司在销售过程中会不会出售不带水槽的整体橱柜,《红周刊》记者特意咨询了欧派网上家居商城(网址为:http://www.oppein.cn)的客服人员,问其能否可以定制不带水槽的整体橱柜,客服人员明确表示欧派的整体定制橱柜都是带水槽的,这意味欧派整体橱柜的生产量应该和其水槽的采购量相差不大才对,可实际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根据欧派集团的招股说明书披露的数据,记者发现,该公司2013年整体橱柜产量竟然比水槽采购量少了2118套,而在2014年和2015年,该公司整体橱柜的产量又分别比原材料水槽的采购量高出了1.99万套和2.58万套。

  对于2013年水槽采购量少量超过整体橱柜的情况,可以理解为公司为后续生产进行了备货,但是对于2014年和2015年连续两年整体橱柜产量大量超过水槽的采购量,记者感到非常疑惑,难道这两年合计有4.50万多套的整体橱柜产品就不用装水槽吗?

  除了水槽之外,欧派集团整体橱柜所配套的炉具和烟机的采购数量也比整体橱柜生产量少。其中2013年、2014年、2015年炉具采购量比整体橱柜产量分别少了8.92万台、7.43万台、11.30万台,这相当于其整体橱柜产量的1/4左右。而烟机的采购则比整体橱柜分别少了17.89万台、22.56万台、25.33万台,其中2015年和2014年的采购量还不到整体橱柜产量的一半,如此的采购缺口又如何与整体橱柜配套呢?虽然招股书披露公司在2015年7月成立了欧派家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燃气灶具厂,记者认为,2015年炉具和烟机采购出现相应减少尚可以理解,但2013、2014年所出现的相关数据不匹配现象却让人费解了,如果说这些配件在此前都有足够库存的话,那是不是意味着欧派集团销售的烟机炉具都是好几年前生产的存货?而这在相关披露的数据上又无法证实,且这种做法又与公司的定制一说相左。

  虚减采购之嫌

  从招股说明书来看,报告期内欧派集团的前五大供应商均为木质板材、电器、功能五金件、石英石板材及树脂的供应厂商,根据公司前五大供应商采购金额和占采购总额的比例,可以推算出欧派集团采购总额在2015年为29.87亿元。让《红周刊》记者疑惑的是,2015年该公司现金支出中仅“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就高达37.07亿元,此费用竟然远超过了其采购总额,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在招股说明书披露的相关数据中,采购总额是不含增值税的,而现金流量表中的相关现金支出项则是包含了增值税的金额,算上17%的增值税影响,则2015年的采购总额有34.95亿元,而在现金支出方面,除了37.07亿元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外,当年预付款项还有300余万元的减少。通过上述数据整体核算下来,2015年采购所支出的现金竟然超过采购总额2.15亿元。

  当然,如果当年应付账款和应付票据有差不多金额的减少,那倒也合情合理,然而,从公司招股书提供的数据来看,2015年该公司应付票据还有近4000万元的减少,而应付账款不但没有丝毫减少,相反还增加了1.43亿元。这一来一去,公司实际为采购而支出的现金和形成的负债要比公布的采购总额要多出3.18亿元之巨。那么,这些多出的采购支出又去了哪里呢?

  其实,类似采购支出超过采购总额的情况,并非只出现在2015年,该公司2014年的数据也有类似问题。

  依据前五大供应商采购数据和相关占比情况可知,2014年欧派集团的采购总额为26.52亿元,算上增值税则为31.03亿元,而当年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项就高达32.89亿元。另外,当年预付款项有4000余万元的减少,这样算来,其支出的现金超过采购总额2.26亿元,这也就意味着该公司当年应形成相应的负债,即应付账款和应付票据的减少金额应该与之相差不大才对。然而从其披露的相关数据来看,2014年该公司应付账款是有所减少,不过仅减少了1800多万元,应付票据不但没有减少,而且增加了近1.24亿元。综合核算下来,2014年欧派集团为采购支付的现金和形成的负债比其采购总额多出近3.32亿元。

  从上述分析来看,如果说欧派集团现金流量表数据真实,那就意味着公司披露的采购总额数据太低或者负债数据有误,否则本该相差不大的数据,怎么会连续出现数亿元的差额呢?在通常情况下,采购金额的虚减有可能使得企业材料成本得以虚减,进而毛利率得以虚增,甚至能起到虚增利润的作用,而欧派集团相关数据之间的巨大偏差是不是也有类似的目的呢?

  劳务派遣不合规之忧

  欧派集团在招股书中表示:公司产品的订单存在季节性波动,同时公司存在部分流动性较高或专业技术要求不高的工作岗位,为了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公司对一些技术要求低的临时性、辅助性、可替代性生产岗位采取劳务派遣的形式用工,然而问题在于,欧派集团使用劳务派遣员工数量相当庞大,占比与相关法规要求出现冲突。

  依据2014年3月1日正式实施、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劳务派遣暂行规定》,“用工单位应当严格控制劳务派遣用工数量,使用的被派遣劳动者数量不得超过其用工总量的10%”,“用工单位在本规定施行前使用被派遣劳动者数量超过其用工总量10%的,应当制定调整用工方案,于本规定施行之日起2年内降至规定比例”。然而,截至2015年12月31日,欧派集团及其子公司自有员工人数为8665人,而劳务派遣人员则多达4633人,劳务派遣人员数量占公司及下属子公司用工总量的34.84%。依据《劳务派遣暂行规定》,今年3月份是规定要求最后的期限,然而对于该公司劳务使用占比情况,在新版招股书中,欧派集团却并未说明,这到底是信息披露的疏忽,还是刻意回避?

  就目前情况来看,参考报告期内的用工情况分析,欧派集团如将劳务派遣员工转为正式员工,将会增加为数不少的员工数量,这将会大幅提高其人力成本,很可能会对其净利润产生重大影响。以2015年为例,如要将使用劳务派遣员工的比例降为规定的10%的红线,仅欧派集团旗下广东方胜和广州仕邦两家公司需要转为正式职工的人数就达3391人。

  依据招股说明书披露信息,2015年公司普通员工的平均薪酬为7.99万元,劳务派遣员工的薪酬为5.97万元,3391名劳务派遣员工如转为正式员工后,仅薪酬方面公司就需多支出6800多万元。除此之外,按照招股说明书介绍,2015年广州地区单位缴纳“五险一金”的比例合计为30%,那么劳务派遣人员转为正式员工后,在新增6800多万薪酬支出的同时,还将有2000多万元“五险一金”的支出,合计薪酬和“五险一金”的支出就要增加8800多万元,而该公司当年的净利润也不过48290万元,新增金额占其净利润的比例高达18.22%,这一占比对于欧派集团的业绩表现来说,其影响不可谓不大。


(责任编辑: 魏京婷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