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自查令”逼险资涌向港股?

2016年11月14日 08:41    来源: 国际金融报     王丽颖

  险资借道进入房地产业,通过疯狂买入的方式成为楼市的主要资金来源。保监会下发“自查令”,规范保险资金不动产投资行为,防范投资运作风险。 

  11月初,保监会下发不动产投资“自查令”,要求险企在11月15日前查清投资不动产和基础资产为不动产的金融产品情况。业内人士分析,“自查令”看似“摸底”,实质是限制险企投资房地产。

  保险公司相关人士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强调,“自查令对有那些专门做地产投资的保险企业影响较大,尤其是大股东是地产背景的。”

  《国际金融报》记者梳理发现,200多家保险机构中,至少34家保险公司有明显的地产背景股东。

  记者调查采访发现,投资渠道不多,是保险资金青睐房地产资产投资的一个重要原因。换句话说,面对不断放大的保险资产投资需求,如果只是从需求端加以约束,治标不治本。

  为了应对保险资金的投资需求,有观点认为,就今明两年来看,港股投资将是险资的一个大方向。

  自查令影响哪些公司

  保监会下发文件全称是《关于开展不动产投资及基础资产为不动产的金融产品投资自查有关事项的通知》(下称《通知》),明确提出不动产五大禁投领域:不得投资开发或者销售商业住宅、不得直接从事房地产开发建设(包括一级土地开发)、不得向不动产投资项目提供无担保债权融资、不得投资设立房地产开发公司、不得投资未上市房地产企业股权(项目公司除外)。此外,对保险机构以债权、股权、物权方式投资的不动产,保监会也要求其剩余土地使用年限不得低于15年。

  自查令能够对保险公司投资起到规范作用吗?

  一位财险公司高管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自查令只是一种规范性文件,对多数险企影响不大,但对那些专门做地产投资的企业影响较大,尤其是大股东是地产背景的。”他表示,自查令出台后,保险公司若想继续投资房地产,只能使用“自有资金”,使用银行等商业贷款配置不动产的可能性很小。

  那么,200多家保险机构中,多少家保险公司有股东的主营业务与房地产相关?

  《国际金融报》记者梳理发现,至少34家保险公司有明显的地产背景股东,包括前海人寿、富德生命人寿、珠江人寿、农银人寿、百年人寿、弘康人寿、长城人寿、民安财险、华安财险、北部湾财险、安诚财险、安华农业保险、国元农业保险等公司。

  从2012年起,保险公司投资房地产势头渐盛,一方面将部分自用房地产转为投资性房地产,另一方面通过购置楼盘、股权投资和与房地产商合作的方式增加对房地产的持有量。2013年,泰康人寿、新华人寿、太平人寿、合众人寿、国华人寿、幸福人寿等多家保险公司对房地产投资的总规模超过百亿元。进入2014年,养老地产成为保险公司新一轮房地产投资的重要方向,合众人寿、中国平安均大力推进相关项目,同时,生命人寿、安邦保险举牌房地产上市公司。

  除了直投项目外,越来越多的保险机构采取迂回战术,通过投资上市房产股票和投资不动产金融产品,间接猎杀不动产领域。

  克而瑞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至今,有24家险企在A股买入了54只地产股(包括二级市场交易和认购定向增发)并跻身十大股东。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发布的最新数据也显示,今年前9个月,不动产债权与基础设施债权占总注册产品比例的74%,资管开发产品对不动产的青睐可见一斑。

  险资投资困境是什么

  这不是保监会首次列明投资“禁区”。

  2010年,保监会发布的《保险资金投资不动产暂行办法》(下称《办法》)中便对上述禁投相关项目做出规定。相较于《办法》,此次《通知》将投资开发或者销售商业住宅、直接从事房地产开发建设(包括一级土地开发)列为首要禁投领域。

  2014年2月,保监会发布的《关于加强和改进保险资金运用比例监管的通知》明确规定,保险公司权益类资产、不动产类资产、其他金融资产、境外投资的账面余额占保险公司上季度末总资产的监管比例分别为不高于30%、30%、25%、15%,这为险资投资不动产提供了更宽广的操作空间。从此,举牌现象吹响了险资投身房地产行业的号角。

  为何保险资金投资总会游走在规则边界上呢?

  一句话,保险资金的投资需求与资本市场的产品供给出现错配。

  保险资金近年来投资不动产的渠道很多。目前,除了投资自用地产、海外并购和布局养老社区外,举牌上市房企、参与不动产债权投资计划或信托产品都是险企进军不动产的通道。

  数据显示,保险举牌资金50%-80%来自于保险理财产品。

  一位公募基金投资部经理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万能险销售快速增长、‘资产荒’压力增大,险企存在提升收益率的内在动力。虽然监管在加码,但是在低利率环境下,明年保险举牌A股上市公司会更多,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由成本法计价改为权益法计价。”

  一家寿险公司高管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内优质资产越来越稀缺,在资产配置方面,国内资产的风险收益不断下降,以信托产品为例,2014年以前,两年期非证券投资类的房地产信托和基础设施信托收益维持在9%左右。从2015年开始,各类信托产品投资收益都在下降,很多降至6.79%左右,这迫使险企不得不为投资找新的出路,一些险企会试图在A股中寻找机会,但是A股波动率较高,且经济面不景气,操作风险会加大。

  一个典型例子就是保监会约谈恒大人寿。

  近期,针对恒大人寿股票投资中的“快进快出”行为,保监会约谈了恒大人寿主要负责人,明确表态,不支持保险资金短期大量频繁炒作股票,指出恒大人寿应深刻反省短期炒作股票对保险行业及保险资金运用带来的负面影响,要求恒大人寿加强资产负债匹配管理,做好保险资金运用整体规划等工作。一家公募基金投资经理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恒大人寿的短进短出A股市场也是被低利率环境逼出来的,监管层如今限制的是不允许进行短线投资,如果险企举牌是否就不存在短线交易的指责了?但每个市场参与者背后的动机都很难评估,如果他们真的是战略投资,是为了做好资产与负债的匹配,那么过分监管就限制了险企投资。”

  险企出海有没有搞头

  那么,保险资金去海外投资有没有出路呢?

  上述寿险公司高管继续强调,在汇率贬值风险压力之下,就今明两年来看,港股投资将是险资的一大方向,因为沪港通和后期的深港通将是重要渠道。而由于汇率压力,自2015年3月以来QDII投资额度一直维持在899.93亿美元,截至今年9月底,保险类机构投资额度308.53亿美元。今年8月17日,沪港通总额度被取消,南下资金呈现加速趋势。

  某寿险公司资管部高管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香港股票市场之所以成为险资的另一个好去处,主要是因为这方面不受监管限制,因为保监会近期允许保险资金去参与港股通以及深港通也即将启动,这标志着内地和香港的互联互通全面展开。

  从估值比较、AH股折价率、股息率、全球配置角度看,港股具备了较大吸引力。这位资管人士表示,无论是横向还是纵向,港股估值都处于历史低位,近期恒生指数、恒生国企指数静态市盈率仅为12.5倍和8.3倍。而与全球主要市场指数如美国标普500、法国CAC40、英国富时100、德国DAX、日经225等相比较,前者今年估值都在20%以上,英国富时指数甚至高达56.83,而香港恒生指数仅为12.5。从折价率看,目前H股对A股有超过20%的折价,存在套利性机会。


(责任编辑: 马欣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