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多元化资产配置需求增大 内地居民赴港买保险火爆

2016年10月17日 07:12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记者 黄修眉

  月初的国庆假期,内地游客赴港购买保险产品被广泛关注。

  香港保险监理处(以下称香港保监处)今年9月初公布的数据显示,仅今年上半年,内地客贡献的新单保费已接近去年全年水平,显示内地游客赴港投保的热情持续高涨。

  内地客青睐香港保险产品

  曾有香港媒体这样形容内地投保顾客对香港保险产品的青睐:“以往我们所看到的奢侈品店门前排着内地顾客的‘长龙’队伍,这样的情形已经少见。取而代之的,却是英国保诚、友邦保险等大型保险公司柜台上常听见内地顾客的普通话或方言”。

  由于在香港运营的保险公司不得在内地卖保险,客户必须前往香港购买。越来越多的内地人意识到购买境外保险的好处。数据显示,内地游客买保险的花费在2008年金融危机时期有所下降,但2012年明显上升,从2011年的63亿港元猛增至99亿港元。

  香港某国际大型保险公司经纪人也向记者表示,香港保险从2007年起从内地沿海城市游客慢慢扩展开去。2013年至今,内地客户的人数已经呈几何数字增长。

  今年2月初,为了管理资本,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新规,要求境外购买保险刷银联卡单笔金额不得超过5000美元,但可以多次刷卡。而监管机构的这个新规,就是为了应对数以万计的内地人使用银联信用卡或借记卡购买香港保险。这种做法可让中国内地居民绕开每人每年最高5万美元的购汇及汇出限制。不过,内地居民可在友邦保险、英国保诚保险和宏利金融等香港保险公司刷卡购买港元与美元计价保单——保费平均在5万美元,最高可达100万美元甚至更高,随后从他们的内地银行账户扣除相应数额的人民币。

  内地客户新保费大增

  监管当局重拳出击,内地客户仍蜂拥购买香港保险产品。《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查询香港保监处数据得知,今年一季度和上半年,内地客户在香港购买保险产品的金额和比例均创出新高。

  今年一季度,香港保险业的毛保费总额为1010亿港元,与2015年同期比较,上升了6.6%。至于向内地客户所发出的保单,新造保单保费为132亿港元,占2016年首季个人业务总新造保单保费385亿港元的34.2%。而2015年一季度该比例仅为24%。

  香港保监处在9月初发布了今年上半年的数据,香港保险业前两个季度毛保费总额为2075亿港元,同比上升12.2%。其中,内地客户贡献新造保单保费收入301亿港元,同比增加116%,接近2015年全年的316亿港元,占个人业务新单保费815亿港元的比例也达到了37%。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其金融业务相对成熟且制度完善执行力强。”上述香港某国际大型保险公司经纪人向记者表示,这是资金充裕的内地客户选择境外保险的环境优势。

  从内地客户群体来看,南方客户多以保障和投资为主,北方客户多以投资移民和资产保值增值为主。内地客户所热衷的保险种类也随时间变化。2007~ 2012年的基金定投产品广受青睐,2010~ 2013年是投资移民带动的资产传承计划,2012~2015年内地客户最爱购买大额储蓄产品,最近两三年则是人寿险、重大疾病险大卖。

  多元化配置保证资金价值

  对于内地客户赴港购买保险产品,一位不愿具名的专业人士向记者解释称,保费便宜分红高,这是香港保险产品具有的首要优势。他举例说,同样保额的保费,香港保险产品的保障额度比内地高出30%以上,甚至有些险种能达到50%左右。同样的保障额度,香港的保费比内地保费低25%。

  一位近期刚刚购买了英国保诚公司人寿保险的内地杨姓客户向记者算了一笔账,其每年缴纳1.6万港元的保费,15年保障时间最终得到100万港元的保费。“这要比在内地买划算很多。”这名客户表示。

  在香港某国际大型保险公司经纪人看来,“香港保险与内地最大的不同在于香港严格执行分红”。他称,每年收益的70%会分到各种不同类型的保单中,其中,作为香港市场最大保险公司之一的英国保诚号称有90%的收益都可返回给保单。使得保单的总保额随时间推移增加,不被通胀侵蚀,能维持保单的同等购买力甚至超过原来的购买力。此外,理赔条款相对宽松、免责少,保障条款更人性化也是香港保险产品的优势。

  “当然,除去保费低、收益高等优势,还有一个优势也是促进香港保单受欢迎的原因之一,便是多元化境外资产配置,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上述经纪人告诉记者。

  不过,针对内地客户前往香港购买保险产品,中国保监会几个月前也发布了《关于内地居民赴港购买保险的风险提示》,提醒内地居民投保香港保单存在汇率风险和外汇政策风险、保单收益存在不确定性、保单前期现金价值低,退保损失大等风险。


(责任编辑: 华青剑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