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10月14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9月CPI和PPI数据,9月CPI环比上涨0.7%,同比上涨1.9%。此外,PPI环比上涨0.5%,同比上涨0.1%,结束了同比连续54个月下降的态势,自2012年3月以来首次由负转正。
中国国家统计局周五公布,9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上涨0.1%,高于路透调查预估中值的下降0.3%,自2012年3月以来首次由负转正;当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1.9%,高于路透调查预估中值1.6%。
9月CPI环比上涨0.7%,PPI环比涨0.5%。9月CPI中的食品价格同比上涨3.2%,非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6%。
环球外汇之前发文提到,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余秋梅对数据进行解读称,今年以来,在稳增长、去产能、去库存政策作用下,国内工业行业供需矛盾有所缓解,重点行业库存、销量均出现向好态势,加之国际市场原油、铁矿石、有色金属等大宗商品行情有所好转,国内工业品价格持续回升。
而CPI同比涨幅扩大一方面是因为鲜菜、鲜果、汽油等消费品价格同比由降转涨,另一方面是因为飞机票、教育服务等服务价格同比涨幅扩大。
CPI、PPI“双升”缓解通缩疑虑 PPI由负转正符合预期
路透评论,中国9月CPI同比涨幅回升且高于预期,PPI同比则终结连续54个月下降态势,四年半来首度转正。双升的CPI和PPI毫无疑问将有助于缓解市场对中国经济陷入通缩的疑虑。
中国国家信息中心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牛犁称,“9月的PPI回正应该是最惊艳的,在连续下跌54个月后,估计这也是有统计数据以来PPI维持在负增长时代的最长纪录。”
招商证券(600999,股吧)宏观分析师闫玲也指出,PPI年内由负转正符合预期,9月的涨幅主要还是去产能和原油价格反弹带动,转正的时点比预计提前一个月;近期煤炭价格涨幅较大,发改委一月内连续两次提高煤炭产量,预期四季度PPI环比涨幅会放缓,但去年同期是低点,所以PPI的同比增速仍会上行。
央行料仍将维持中性
中国央行最近一次降息是在去年10月24日,将一年期基准贷款利率下调至4.35%;最近一次降准是在今年3月1日,当时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普降0.5个百分点至17%。之后央行一直按兵不动,只是在8、9月份相继重启14天期和28天期逆回购操作,舒缓市场流动性。
分析人士指出,PPI回正得益于去产能政策发挥作用以及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回升的影响,预计四季度仍将维持这一态势;而整体通胀虽然回升但仍在温和可控范围,货币政策料继续保持稳健。
九州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认为,PPI回升和限制产能政策、房地产价格回升等因素有关,目前来看经济低位企稳,而PPI本月相比上月环比增速加快0.3%,企业利润总体有望继续加速改善,奠定经济L型底。
他认为,央行仍将维持中性,货币宽松镜花水月。从本次的CPI数据、前期的PMI数据来看,当前中国经济L型底稳固,通胀上行、盈利改善,货币政策仍然将维持中性偏紧格局。
他并指出,9月通胀数据证明8月通胀数据的意外低迷是一个孤点,并非中国经济再度低迷的证据,鲜菜数据的上蹿下跳是通胀振幅增大的关键。由于工业企业利润改善与工业品价格改善同比而行,因此投资者也不用担心滞涨,两者都是杞人忧天。
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日前表示,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去年中国资本市场出现一定波动,为维护金融稳定,当时阶段性地出现了更多依赖银行信贷融资的情况,但市场恢复稳定后已不再有大的增加;随着全球经济复苏逐步正常化,中国也会对信贷增长有所控制。
申万宏源(000166,股吧)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指出,中国经济增长6.7%,海外基本是1-2%,他们的货币政策目标就是实现通胀2%左右的增长,国内的物价目前还比较低,正常应该在3%左右;明年二季度之前由于基数原因,预计都会保持涨幅扩大的态势,之后会面临变数。
他表示,货币政策年内不会有什么动作,经济和物价都不错,明年因为经济下行压力大可能进一步宽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