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三农”保险的“十三五”发展之路

2016年09月26日 13:46    来源: 农村金融时报     贾泽娟 阳爱姣

  日前,中国保监会印发了《中国保险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了“十三五”时期我国保险业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是未来五年保险业科学发展的重要蓝图。

  随着中国现代保险市场体系的日益完善,保险业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十二五”期间,中国保险业交出了一份耀眼的成绩单。据统计,“十二五”期间保费收入由2010年的1.3万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2.4万亿元,年均增长13.4%;保险业总资产从2010年的5万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12万亿元,成功实现了翻番;保险深度达到3.6%,保险密度达到1768元/人。中国保险市场规模先后赶超德国、法国、英国,全球排名由第六位升至第三位。

  “十二五”时期农业保险发展迅猛

  2015年作为“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财产保险市场整体运行平稳,稳中有进,业务规模持续增长,结构调整不断深入并在诸多方面取得重大成就。其中,农业保险发展尤为迅速。

  “农业保险在‘十二五’期间最大的收获就是农业保险条款得以全面升级,保障水平和赔付标准都得以快速提升。这些举措保障了农业保险在支农惠农的积极作用得以实现,让广大农户受益。”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保险系教授庹国柱接受《农村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据保监会数据显示,“十二五”时期,我国农业保险业务年均增速达21.2%,农业保险累计为10.4亿户次农户提供风险保障6.5万亿元,向1.2亿户次农户支付赔款914亿元。

  仅2015年,农业保险保费收入就达到374.90亿元,较上一年度增长15.08%,增幅达到49.12亿元。过去十年间,特别是2007年以来,农业保险业务规模实现快速增长,保费规模从2006年的8.84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374.90亿元,年均增长率为51.65%。

  “农业保险业务的持续快速发展一方面表明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有巨大的保险潜在需求,另一方面说明各级财政补贴政策对农业保险的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中国保险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秘书长郑伟认为,农业保险的高速发展体现了农民风险保障意识的提高,也表明了他们对农业保险保障作用的认可,农业保险已成为服务农村金融的中坚力量。

  农业保险的发展离不开各个部门和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与推广。

  去年,保监会、财政部、农业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保费补贴型农业保险产品条款拟订工作的通知》,部署在全国开展中央财政保费补贴型农险产品的升级改造。目前这项工作已经完成,农业保险产品实现全面升级,共涉及34个地区(含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15类农作物和6类养殖品种共计738个农业保险产品,22家保险公司,进一步满足了新形势下的农业风险管理需求。

  伴随着农业保险条款的全面升级,保险责任的大幅拓宽,保障水平和赔付标准的提高以及保险费率的降低和理赔流程的简化,目前农产品价格保险试点扩展到26个省份,承保农作物增加至18种。农房保险已覆盖全国所有省市,参保农房9358万间,提供风险保障达1.4万亿元。中国农业保险再保险共同体承保能力扩大到2400亿元,可满足国内96%以上的分保需求。

  “升级后,农险产品的保障力度大幅提高,保险责任大幅拓展,惠农力度不断增强,各方反映集中的问题得到系统性解决。”在庹国柱看来,农业保险产品的升级,标志着农业保险产品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有利于大幅提升农业保险产品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对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维护投保农户合法权益,完善农业保险体制机制,发挥农业保险的功能作用将产生深远影响。

  支农惠农方式不断升级

  在“十二五”打下的基础之上,农险创新贯穿于“十三五”的规划当中。“十三五”期间,保险业在支农惠农方面将继续积极开展地方特色农产品保险、指数类农产品保险、收入保险以满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多样化风险管理需求,探索建立农业补贴、涉农信贷、农产品期货和农产品保险联动机制。

  “我公司在‘十二五’时期自主创新开发了甜叶菊种植保险、荷藕种植保险、茶叶保险,以及菊花、丹参、瓜蒌、何首乌等中药材种植保险。同时,我们还在天气风险管理手段方面加强研究,创新开发了茶叶低温霜冻气象指数保险、条斑紫菜风灾气象指数保险等。新常态下,特色农业收入在农户家庭收入的比重逐渐走高,风险性保障需求强烈,创新产品的开发显得尤为重要。”紫金财险公司经理谢小惠告诉记者,农险产品创新不能是喊口号,要接地气,因地制宜才能设计出农民愿意投保的产品。检测一款农险产品是否成功,最重要的就是看能否得到承保农户的认可。

  如果“创新农险产品,大力发展指数类保险”早已成为社会对发展农业保险方式的普遍认识,那么“收入保险”这个概念则更为 “新鲜”。

  “最近我公司推出了国内大宗农产品收入保险第一单——大豆收入保险。”安华农业保险公司新产品研发及推广中心总经理李志刚对记者表示,农作物收入保险产品目前是发达国家农业保险的主流产品,与我国现行的种植成本保险有着显著不同。我国农作物成本保险旨在“广覆盖、低保障”,而收入保险保障的则是其预期收入,保障程度较高。

  现行国内农作物成本保险旨在保障生产风险,即由于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等造成大豆产量的下降,保险人负责赔偿。而收入保险补偿的是由于自然因素造成的产量波动和市场因素造成的价格波动带来的农户总收入减少的损失。

  李志刚认为,开展大豆收入保险能促进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经营活动,助力适度规模化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要推进农业现代化,这就离不开农业专业化和规模化经营。归根到底,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规模化生产将成为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推手。”

  他告诉记者,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适度规模化生产面临着自然灾害和价格波动两大风险。农业生产的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以及龙头企业的专业化生产,在投入大量资金的同时,还面临保障资金安全和增值保值的需求。通过投保农产品收入保险,可以锁定绝大部分的收益,并能有效推动生产过程中融资的便利性和可行性(保险+信贷),从而促进农村金融的快速发展。

  “农产品收入创新意义不小,美国的农业保险现在90%以上的保险责任都是收入保险产品,收入保险类的保费收入已超过83%,这种模式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庹国柱认为“十三五”期间按地区特色发展收入保险将有助于我国农业保险迈上一个新台阶。

  “三农”保险构筑民生保障网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实施 “精准扶贫战略”,“三农”保险逐渐成为脱贫的中坚力量。

  回首“十二五”,各保监局、保险公司都已吹响了脱贫攻坚战的号角,完善农村健康医疗保障系统。展望“十三五”,建立与国家脱贫攻坚战相适应的保险服务体制机制,积极参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把商业保险建成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支柱,使保险逐步成为个人和家庭商业保障计划的主要承担者、企事业单位发起的养老健康保障计划的重要提供者、社会保险市场化运作的主要参与者,仍然是我国保险业的重要发展目标。

  当下,政府部门、保监会、保监局以及保险公司群策群力,助推保险脱贫攻坚。

  人保集团探索形成“金融扶贫、保险先行”,“保险先行、融资跟进”等服务新模式,与河北省扶贫办初步探索出了三农保险“政保联办”、扶贫贷款“风险共担”的精准扶贫服务链模式;甘肃保监局通过政银保三方协作,推动“险资入甘”,为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农业保险、大病保险、扶贫小额贷款保证保险、贫困户人身意外保险全面发展,助力贫困人口主动脱贫;积极参与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国元保险,在获得经办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业务资格后,将继续扩大试点地区,服务城乡医疗保障……

  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相关负责人则向记者介绍,2011年以来,中国人寿在31个省区市承办25个大病保险项目,三年累计支付400多万人次,赔款金额达100多亿元;2015年,中国人寿投入定点扶贫资金1010万元,向西藏捐赠了专项资金,为江西定南县33.5万外出务工人员、边境村民提供了小额人身保险,扶持了5个特色产业项目建设。

  “十二五”的扶贫成绩为保险业再创“十三五”的佳绩增添了信心。而更加暖人心的是保险这张民生保障网,切切实实地帮助到了困境中的百姓。

  河南首个“保险+扶贫”惠民项目——兰考“扶贫路上零风险”成为了中原农险人的骄傲。“兰考县政府替贫困农户先期拿出近1000万元资金用于项目实施,我们公司向兰考县贫困户提供各类保险产品15个,总保费1269.38万元,农户需要自交保费999.56万元。”中原农险商业保险部负责人杨艳峰向记者介绍,“项目为农户、农业合作社、涉农企业以及脱贫龙头企业提供贷款总额为2亿元的农业贷款保证保险和企业财产险,帮助贫困户增收脱贫,覆盖人群达到2.3万户、7.7万人。”

  家住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叶堡镇的董金明,2015年突患系统性红斑狼疮,保险公司的2万元“两保一孤”赔偿金解决了他们燃眉之急,为其全家延续治疗提供了保障。收到赔款的董金明满心感激:“感谢政府和保险公司的扶贫好政策,要是没有‘两保一孤’赔偿金,我们全家日子真的没法过了。”

  保险业服务“三农”的优势已然显现,“十三五”期间,保险业将继续通过保险机制的精准优势,在助推脱贫攻坚、保障民生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十三五”期间农险机遇挑战并存

  “十二五”期间,“三农”保险的发展有目共睹,但涉农保险的发展还有许多方面需要努力。由于农业经营本身链条较长、经营受年景影响巨大,所以在一定程度上给保险承保和定价带来困难,若遭遇今年这样的多台风、冰雹灾害的年景,缺乏准备和经验的保险公司极有可能造成巨大亏损;此外,农险专业度相对较高,中间环节复杂,制定和开发一个农险品种还涉及到多方利益,需要去共同协调,这也给险企的承保带来了困难。

  李志刚告诉记者,农险发展前景向好,但是“两头热中间冷”的问题仍然较为突出。农户需求强烈、国家财政补贴充裕,但县市级资金紧张,无法保证农险需求的瓶颈亟待破解。

  此外,部分保险公司在承保端、理赔端和财务方面存在的经营乱象,给保险市场的健康发展带来阻碍。日前,保监会对部分险企在农险领域编制虚假资料、虚假承保、虚假理赔等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处罚,并开出了16张罚单。“很多地方确实存在管理不到位、人手短缺导致工作效率低下等问题,经过整改,可以帮助这些地区完善业务。”李志刚表示。

  “挑战肯定会有,但随着保险业‘十三五’规划的出台,保险业的战略定位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保险业的发展基础有了根本性提升,未来几年将是专业农险公司发展的黄金机遇期。”李志刚表示。

  对此,庹国柱也表示肯定并向记者分析道:“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尽管农业保险近年来增长势头迅速,不过仍在探索的初期,而且主要涉及种植、养殖类保险。‘十三五’期间,农业保险将进一步向‘三农’保险拓展,这是一个包括农村种植、养殖类保险、农村财险、人身保险等全方位覆盖。特别是农民人身以及农房保险,将迎来更好的发展机遇。”

  同时,面对“十三五”这一黄金发展机遇期,保险公司除了提高自身能力,还应积极运用“互联网+”给“三农”保险插上翅膀。

  中国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指出,要积极运用互联网创新技术提升保险业经营管理水平。除了将其作为一种销售和服务渠道外,还要将其运用到保险经营过程的各个环节,提升信息的掌握、运用能力。

  “中原农险已成立了互联网保险部,未来将强力进军互联网保险领域,以互联网为纽带,整合相关资源,跳出保险抓保险。” 杨艳峰介绍说,公司在产品创新上,一方面将注重传统产品的上线工作(即“保险+互联网”),另一方面则注重创新互联网产品的研发(即“互联网+保险”),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做大互联网保险规模。与此同时,公司还致力于加强与知名第三方网络平台的合作,如村村乐、携程网、鲜易控股、京东保险等,从而放大市场化网络平台和渠道的效应,拓展保险服务维度。“随着农村电商雨后春笋般的发展,相信在‘十三五’时期,互联网势必会成为保险服务农村经济、保障民生的重要途径。”


(责任编辑: 蒋柠潞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